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洪洞县与苏三的故事,《苏三起解》到底是咋回事?

2024-01-23 14:4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洪洞县与苏三的故事,《苏三起解》到底是咋回事?

苏三监狱俗称“虎头牢”,是苏三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是明朝初期的建筑。洪洞县旧事的县衙大堂,也被称为“苏三供堂”,大堂右角有一拱形门,便是监门。进入监门,穿过五道小门,便进入一条狭窄的胡同,这胡同一米多宽,两边是两排牢房,门洞低矮,豆腐块似的窗口,被几根粗粗的窗棂所揽,只留下几条细缝,牢内阴暗潮湿。胡同壁滑无攀,顶部还盖着铁网,可谓名副其实的天罗地网。走到胡同尽头,往东拐弯儿,迎面墙上有一个面目狰狞的虎头。下面有一个小门,形似虎门,这就是虎头牢。

虎头牢,顾名思义是监禁死囚的地方。虎头门高不过二尺,墙壁却有四尺多厚,十分坚固。虎头门内是个四合院,北面有相连的两眼窑洞,称“虎头窑”,传说这就是当年苏三坐牢时的监房,窑洞内,炕只有一尺高,异常阴暗潮湿。院内还有一口小井,深约五尺,上盖一块四方青石,石中央有碗口大的一个井口,连人头也钻不进去,是防止犯人投井自尽的。井旁放一水槽和捶衣石。当地人称它为“苏三井”。

那么此牢为什么屡屡提到“苏三”这个人物呢,她又是何许人也?故事的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说起,相传明朝正德年间,在洪洞县发生过一个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真实故事。后来,这个故事被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艺术加工编成话本,收进了《警世通言》题目为“玉堂春落难逢夫”。京剧“玉堂春”就是根据冯梦龙的话本改变而成。

玉堂春故事的主角便是苏三,是北京“一秤金”的烟花女子,因与礼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一见倾心,决誓从良。但老鸨儿以千金把苏三卖给了马贩子沈洪。沈洪是山西洪洞县了,他把苏三买回家,其继妻子皮氏与邻居监生赵昂早有私通。皮氏与赵昂合谋定下了一箭双雕之际,毒杀沈洪,诬陷苏三。苏三吃了官司,被贪官污吏判处死刑,就是在此地坐牢。

后来,王景隆发迹后,被皇上点了山西巡抚,出巡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查出苏三已被定为死罪,就秘密到洪洞县私访,得知皮氏与赵昂陷害苏三,遂命将苏三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平反了冤案,并与苏三得以团圆。

几百年来,苏三的故事被人传诵不衰。尤其是在洪洞县,有关苏三的遗迹和轶事,更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苏三的故事还被编成京剧、晋剧、秦腔、豫剧、湘剧、川剧、粤剧、越剧等等。苏三监狱几百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是成为揭露旧监狱黑暗制度的重要佐证。可惜文革期间被毁掉,现今所建,大多数在旧址新建。

“虎头牢”墙上的虎头形象,其实并不是虎,而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狴犴。明代杨慎《升庵集》载:“龙生九子,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讼,故立于狱门”,人们可能因为虎头更通俗易懂,就叫虎头牢了。

从苏三监狱出来往西走约二百米,是十字街口,当地人叫石塔口。据说当年石塔口路南有好几座大旅店,住宿拉骆驼的来往客商。苏三起解时,见过往客商甚多,便跪伏在地,寻访往南京去的客人,托他们给王景隆稍口信,述说自己的冤屈。京剧“女起解”中苏三的大段“流水板”唱词,以及崇公道询问店家的说白,就表现了这一情节,据说就发生在这里。

从石塔口出洪洞县北门三里,在汾河与南同蒲路之间,是闻名的大槐树所在地。明朝时候,这里有一颗古槐,遮萌数亩,相传是汉代遗种。此槐现已枯萎,如今所长的大槐树,为清末所植。每到夏季,槐萌下就成为路人游客乘凉歇息的地方。传说苏三起解时路经此处,天气暑热难捱,身带刑枷很难行走。

幸好长解崇公道是个善良的老头儿,见此情景便让苏三在槐树下歇息,并给苏三卸掉了刑枷。当然了,这些都是《苏三起解》剧中的故事情节,但当地人说的有模有样,有根有据,让人相信不疑。至于苏三起解往太原复审时,途中是否发生过这些事情,也就无从考据了。

与苏三遗迹有关的,还有一个“一元堂”药铺。据说毒死沈洪的毒药,就是皮氏差邻居王婆从一元堂药铺买来的。这个药铺据当地人说原来设在北门里刘家巷路南,因卖毒药事发,名声一落千丈,便改名为“益元堂”,迁到现在的估衣街口。旧一元堂房舍无存,遗址尚在。当地人还说,益元堂老字号已经恢复起来,还将保存多年的存放砒霜的瓷器灌,陈列于柜台,供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