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岭不“八卦”“奇葩”地铁站名背后的深圳故事
八卦岭不“八卦”“奇葩”地铁站名背后的深圳故事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博物馆有关专家认为,笋岗北有个牌榜山,“八卦”与“牌榜”按古汉语发音规则是同字母(即同声母)、同音;八卦岭就在牌榜山脚,因此,“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的音讹。
1 车公庙:深港同源的两地乡情 作为深圳地铁站辐射圈实力排行前五的车公庙,地铁口直通地下商业街,长长的地下街道熙熙攘攘,从地铁口出来,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据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民俗学者廖虹雷介绍,古时候的确有车公庙的庙宇,就在距离新安县至南头古城10公里的地方,即今天的福田区沙头街道下沙村,但现在早已不见踪迹。 据当地老人说,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深圳和南头时,将车公庙拆除,将庙里的木材和砖石运去建造深(圳)太(太平,今虎门)公路上的桥梁。 车公,相传是南宋时期籍贯江西南昌,平定江南之乱的车大将军,深受九龙、西贡乡民爱戴。为纪念车大元帅的功德,西贡一带乡民为他筹资建造车公庙,把他奉若神明。 在探访香港蚝涌车公庙时,廖虹雷发现了一张古老的长条香案台,上刻“沙井驸马房泉养祖陈氏兄弟敬奉”字样,蚝涌村由黎、陈、温、张、谢、刘、黄等11个姓氏的小村庄组成,蚝涌村车公庙香案台由宝安沙井“驸马房”陈氏相送,由此可见,香港的车公庙与深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2 翻身:渔民翻身做主人 翻身做主,“翻身”二字,大致反映了宝安区新安街道这个小村,从无名之地到步入深圳名村的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翻身村所处的区域还是一片海滩。一群人在海上以打鱼为生,人称“水流柴”。据廖虹雷介绍,“水流柴”们大多来自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等地。 路途遥远,为了便利,他们在这里搭棚寮居住,形成了很多小聚集区。他们散居在岸边,既打渔,又不断开垦滩涂筑堤坝,养虾种植。广东人把堤坝称为围堤、基围。 1951年土地改革,当时广东省派了一个土地改革工作队进驻到宝安县。工作队发现,从沙井、福永、西乡,到南头,这些沿海居住在堤围上面的,都是没有名字的村庄。因为要登记户口,必须把村庄命名并固定下来,于是当时就起了翻身、劳动、共乐、和平等名字。之所以确定为翻身,当地老人有一个说法:“解放了嘛,渔民们翻身做主人了。” 2007年,翻身社区被列为广东省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当时在深圳属唯一。翻身村民在这块贫瘠的海滩边上彻底翻了身。
3 八卦岭:此八卦非八卦阵 “八卦岭”这个名字让人浮想联翩,这里难道曾有过八卦阵?抑或地形像八卦?如今,“岭”早已名存实亡,而“四横九纵”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却被八卦岭人解读为类似八卦的“龟背”图形,勉强能和“八卦”挂钩。 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文献记录里无迹可寻。深圳市博物馆有关专家认为,笋岗北有个牌榜山,“八卦”与“牌榜”按古汉语发音规则是同字母(即同声母)、同音;八卦岭就在牌榜山脚,因此,“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的音讹。 如今,八卦岭不仅是工业区的名称,工业区中多条道路也据此命名。南北向的八卦路连接笋岗西路和泥岗西路,此外还有东西向的八卦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六路、七路、八路、九路,如网状一般纵横交错。 今天的八卦岭片区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家居建材产业,服装布料批发行业、汽车配件批发、文具批发以及餐饮娱乐行业各领风骚共存于此,一些厂房被改造为商业大厦、写字楼,一批住宅楼和公寓也兴建起来。
[责任编辑:周艳蓉]
4 老街:农贸集市变身时尚之都 “不逛东门老街就等于没来过深圳。”东门老街是近代深圳的中心,原称“深圳墟”,是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 廖虹雷介绍,深圳墟是由湖贝村、黄贝岭村、罗湖村、蔡屋围村等几个村子的人建立起来的墟市,由16条街组成,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除了维新路和西和街组成的十字街外,还有十字街附近岔出来的猪仔街、鸭仔街、鱼街、牛巷、谷行街、养生街、陶巷、上大街、南庆街、永新街等小街巷。 这些街名在廖虹雷看来,尽管很“土”,却反映了一种历史人文和人民的精神向往,街道之间相互穿插也很有意思,“一条街走到头你以为没路了,又有一条小街出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为了将“深圳市”和“深圳墟”区别开来,就将“深圳墟”改名“东门老街”。 石板路、庙宇、炮楼、古钟、青砖黛瓦等都是深圳墟的特色,1996~1999年进行城市改造之后,东门变成了现代化的步行街,高楼大厦、豪华商场、时尚名牌等在此汇聚,创造了巨大的销售额,成为深圳的一张旅游名片。
5 六约:6个客家山村联合共存 “六约”的“约”跟现在所说的约会的“约”可不是一回事。据廖虹雷介绍,六约村是客家人聚集之地,在客家话中,“约”有联合之意。“六约”即指此村由6个小山村联合而成,有客家村民联合起来共存共荣之意。 六约村(上图为六约旧貌)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其中最早落户的称为“本地人”,多为“黄”姓,居住于牛始埔小村,后来从福建、江西、广东梅县等地迁入的称为“客家人”,多姓郑、陈、李、张等,散居在深坑、塘坑、龙塘、埔厦、大和、麻地6个小山村。 六村联合源于一场“本地人”与“客家人”的族群冲突。相对于“本地人”,后来的“客家人”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更好地繁衍生息,六个小山村的客家人抱团相依,和睦共处。 如今,六约新村已经发展成为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现代化绿色大住宅区。
6 田贝村:田地“背”后的村子 罗湖区的不少地名都带有“贝”字,“贝”其实是“背”的一种简化写法。“背”是指后面,所以“田贝”是指在田地的后方建村,也即村子建在较低洼处。 田贝村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年间。当时林氏从福建莆田扶老携幼,辗转来此,生息繁衍,苦心经营。这里田多地广,利于耕种,林氏的子孙们分居迁徙,各自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上下两村。这两村被文锦北路分隔一东一西,在东称田贝东(旧称上田贝),在西称田贝西(旧称下田贝)。 1984年,上、下田贝村合并成了田贝新村,小瓦房变成了三四层高的独立楼房,这是田贝村的第一次改造。 如今,“田贝村”的名字已经在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五栋合围的32层高楼,名为“田贝花园”。从田贝村到田贝新村,再到田贝花园,只有两棵380多岁的古榕树依然见证着田贝人的历史变迁。
7 白石洲:大白石命
名影响沿袭至今 据史料记载,白石洲的历史从200多年前的清朝开始。当时这里是一个叫万家洲的安静小渔村。 过去,村子的南面就是深圳湾,因村子建在海湾的沙洲上,而村后的小山顶上立着一块大白石,故而得名“白石洲”。围绕着这块大白石,附近的村子也就分别得名“上白石村”、“下白石村”、“白石村”等名字。 大白石对道路命名的影响也一直沿袭至今。从蛇口呈弧形一直延伸到锦绣中华之南的大道名为白石路。滨海大道经填海建设完成后产生的一些东西向新道路也以“白石”为名,从白石一道一直排序至白石四道。白石洲虽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也没有让人流连的公共休闲场所,却因为地段特殊而深入人心——位于深南大道旁的白石洲,交通四通八达,华侨城高档社区与之比邻而居。 如今,白石洲出租屋林立,0.6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了约15万人。前期到深圳打拼的多数人曾在此偏居一隅,每每谈起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白石洲情结”。
8 上沙/下沙:沙地上的黄氏宗族 在深圳的地名当中,有不少带“沙”字的地名,如“上沙”、“下沙”、“沙头”等,这与当时的地理特征有关。古时这些村落近海,海水把这里冲积成很大的沙滩地,而村子建立在沙地上,便都围绕“沙”来取名。位于福田的上沙村、下沙村,就是以这个地理特征命名的。 相传最早来到这里筑村立围的是黄氏先祖。1670多年前,黄氏就从中原来到深圳。因此,黄姓是有史料记载的深圳百家诸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上沙先祖是1100多年前唐末的黄峭山。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峭山公的后裔黄金堂从江西来到深圳一个名叫椰树下的地方建村,也就是今天的“上沙”。 下沙村与上沙村同村同源,他们都是黄氏祖先峭山公的后人。下沙村由于地处深圳湾畔,以前世代以种田、捕鱼、养蚝为生。 如今,上沙村正逐渐形成以科技、文化、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化都市综合配套宜居社区,而下沙村也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社区。
9 晒布:晒布岭上好晒布 “晒布”之名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但“晒布”这个名字与布料有关吗?晒布路真的晒过布吗?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居住在南塘村的人除了种田,也经常到深圳墟上做些小买卖。村民用粮食、柴火、手工艺品,换回衣服、布料等日用品。不过,由于深圳夏天阵雨多,一些从皇岗、布吉那边挑过来的布,经常会被雨淋湿。而现在深圳中学的体育场旁边,当年还是一个小山丘,非常适合晒布料。因此,人们就把这些布料拿到这个小山丘上晾晒。久而久之,这个小山丘就被称为晒布岭,人们扛着布去晾晒的道路,被称为晒布路。 也有专家指出,深圳墟形成之后,其北门外、深圳中学的西侧有一条摊晒布料、交易香云纱的街道,布行的人居住在那里。之所以要晒布,是因为布行的人从农村收来土布之后,要由染布行染色,染完之后再敲洗,敲洗之后就需要晒干,因此才会有“晒布”一名。 如今,尽管道路两边均已发生巨变,但这个因为晒布而得名的路名,却保存下来了。
编者按
在深圳,常坐地铁的你常常会听到一些略显“奇葩”的站名——“翻身”“八卦岭”“晒布”“六约”……你甚至会疑惑不解,住在“六约”的小伙伴是特别爱约饭约会吗?晒布真的晒过布吗?八卦岭的“卦”又是个什么卦?
事实上,这些听上去都有些奇怪的地名,其实如同古迹一样,已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独有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资产,是记载一个城市文化的“活地图”。
深圳保留了很多有价值、有文化、有传统的地名,这些老地名大多带有浓郁的方言痕迹和大量的生活习俗用语,如古越语中的“埗”、“埔”、“洞”、“围”、“麻”、“乌”等,粤语中“圳”、“涌”、“澳”等。
为传承和弘扬深圳的老地名,展示地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曾专门出台《深圳市地名总体规划》,对深圳老地名、历史地名进行保护。
透过这些老地名,不论是打拼多年的“老深圳”,还是新“深”报到,都能清晰地读懂历史赋予深圳这座城市的内在本质。本期《深圳风物志》梳理这些“奇葩”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为您呈现一个饱含文化底蕴的深圳。
-
- 元故事325期|这一届钟馗,这样“嫁妹”
-
2024-06-16 12:53:12
-
- “最美铁路人”倾情讲述——平凡岗位上的奋斗故事
-
2024-06-16 12:50:59
-
- “隐秘”的儿歌火了:从小唱到大的童谣,背后故事细思极恐
-
2024-06-16 12:48:46
-
- 28岁爆红,30岁和老师闪婚,守丈夫骨灰13年,朱逢博的故事太感人
-
2024-06-16 12:46:33
-
- 温故知新|新慢慢挖封神(十)西伯侯的故事,你所不了解的周文王
-
2024-06-16 12:44:20
-
- 元故事 300期 | 黄湘丽来信
-
2024-06-16 12:42:07
-
- 记录侨故事 | 李锦贤:一定要让海外华裔年轻人知道先辈的奋斗故事
-
2024-06-16 12:39:55
-
- 非常岁月的赤裸天性——严歌苓“穗子”的故事 | 读后感选摘
-
2024-06-16 12:37:42
-
- 网剧10人|导演田里:等到《河神》,我终于有了讲故事的机会
-
2024-06-16 12:35:29
-
- 花了26年,他从北大保安变成校长,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
-
2024-06-16 12:33:16
-
- 微博上的十年创作故事
-
2024-06-16 12:31:03
-
- 毒战:《破冰行动》背后的故事更燃(下篇)
-
2024-06-16 12:28:50
-
- “在南海还能看到人鱼吗?”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
-
2024-06-16 12:26:37
-
- 兰州始发玩转杭州!高铁首开,故事从这里开始!
-
2024-06-16 12:24:24
-
- 马上就要到睡前故事时间啦,这里我想推荐几本关于旅行的绘本故事
-
2024-06-16 12:22:11
-
- 看完这50个真实故事,这才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
2024-06-16 12:19:58
-
- 盘点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珠峰死亡事件,背后的故事,留下的尸体
-
2024-06-16 12:17:45
-
- 三个和尚#故事(三个和尚故事简介)
-
2024-05-09 21:59:22
-
- 女朋友想听睡前故事?把这些讲给她,绝对爱上你的才华!
-
2024-05-09 21:57:18
-
- 鬼故事:树林里的白发老妇人(深山老林的鬼故事)
-
2024-05-09 2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