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元故事325期|这一届钟馗,这样“嫁妹”

2024-06-16 12:5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元故事325期|这一届钟馗,这样“嫁妹”

■张羽淳

我国有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故事叫《钟馗嫁妹》,想必很多人熟知。它曾受到绘画、戏剧、电影等题材的青睐,留下了许多佳作。今年,《钟馗嫁妹》被搬上了话剧舞台,从风起云涌的乱世改为忙碌纷繁的当下。它的编剧,是以《戏台》《惊梦》两部力作闻名剧坛的毓钺,它的导演兼主演是有着40年戏剧表演经验的杨立新。二人继《戏台》之后再度联手,将寓言与现实彼此映照,让神与人命运交织。9月9日、10日,《钟馗嫁妹》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实力班底倾情演绎,亦真亦幻人生大戏。

将民间传说搬上话剧舞台,这让我感到十分好奇。有人说,传统文化的创新,要以人为本,为时代所需,为生活所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才能让传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钟馗嫁妹》被改编成话剧而走上舞台,可谓对上述文化理念的生动实践。虽然还没看过这部剧,但对该剧的基本情况已经有所了解。话剧版《钟馗嫁妹》在套用传统故事的同时加以改编:神仙钟馗忧心于轮回转世的妹妹,为解决她的婚姻大事亲临凡间,选中一家三代演钟馗戏的宫少霖作为“通仙缘”的中介人。然而,不思进取的宫少霖深陷舞台生涯和感情生活的双重危机,在帮助钟馗“嫁妹”的过程中,他一路成长,最终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而随着情节展开,电信诈骗、戏曲传承等当下的热门议题也被触碰和探讨。我对该剧好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是《钟馗嫁妹》?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样子吗?

在深圳保利剧院的牵线下,8月28日晚,我对杨立新进行了电话专访。实话实说,拨通电话之前我是担忧的,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面前,我怕我的问题显得浅薄。一切的不确定随着杨立新的一句“你好”而烟消云散,电话那头,杨立新语气沉稳、从容不迫,滔滔不绝地同我讲起《钟馗嫁妹》背后的故事,他对话剧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是三天三夜也聊不完,也聊不腻的。

《钟馗嫁妹》的缘起,拿杨立新的话说,这并不复杂,就是一拍即合。“前年的时候,我问毓钺你什么时候再写一部戏,咱们一块弄一弄?他就说好,咱们一块弄一弄。于是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直到去年终于开始下笔创作这个故事了。”杨立新觉得《钟馗嫁妹》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很多惊喜,至少从题材上,就已经不同于以往。“以前的作品都是描写人间有什么困难去求神拜佛,这部戏却反过来了,它是天神下到人间,借助人的力量,成全他自己的一个事儿。“谁是神?谁是人?观众如何相信舞台上的角色设定?”毕竟话剧是没有办法像电影一样通过特效手法来完成。杨立新解答了我的疑惑:“比如那边的女孩在撒花,这边的男人就顺手接上面掉下来的花,观众承认它是两个时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种假定性观众是承认的,所以可以利用好多这样的方式进行舞台表演。”而让杨立新觉得特别妙的地方还不是人神的表现手法,而是毓钺在创作之初就写到了中缅边境。“这可不是因为现在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才临时插进去的,根本来不及。” 中缅边境?没看过剧的我听得一头雾水,于是问道:“它是剧里的一个场景吗?还是什么意思?”杨立新直接回复:“网络诈骗。两年前就想到以这个故事为主要的矛盾方向。”关于更多的情节,杨立新不想透露太多,他主要想传达的是,当观众看完以后会觉得为何结合得那么好呢?“真不是现加的,就是这么巧。”

自6月19日剧组建组以来,身兼导演和主演的杨立新倾注在话剧《钟馗嫁妹》上的心力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该剧挑战性很大,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快乐也是因为挑战性很大,将所谓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初次拿到《钟馗嫁妹》的剧本,杨立新是乐着看完的。和当初拿到《戏台》时的感受很相似,但他感觉这个戏比《戏台》还难排。都说画鬼神容易,画犬马难,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戏难排的原因。“首先它是一个离奇的故事,第二它需要现实的表演,我们不想借用卡通、皮影、舞蹈之类的,这些都不行。我们要在生活化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个神的出现。作为导演,我要把每个人物行动的目的、动作过程都要搞清楚,替演员把每一个行动线的变化都要弄清楚。”杨立新反复强调,他一天都不想休息,真的一天都不想休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曾在网上看过杨立新的排练视频,他相当投入,不仅教演员演戏,还亲身示范,从前到后地忙碌,不知疲惫。剧组中有分别来自话剧和戏曲两个领域的演员,虽然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表演经验,但在杨立新看来,大家必须要统一在一个表演风格里。“演员心里有一个自己的形象,导演也有一个形象,要把二者对角色的理解统一到演员的脑子里,然后在排练过程中逐渐向人物靠拢,或者让演员在排练的过程当中逐渐让大家相信他就是那人物,最后在舞台上他站在那里,让我们相信,这就是排练,这就是舞台,这就是戏剧。”

杨立新的这番话让我想起当时看到排练视频中,他金句频出:“真正生活化的表演上了台就是失败的”“表演绝不能像生活那样,大水漫地随便流”“演戏不要挤眉弄眼,要相信剧本内容的力量,不要瞎使劲”、“表演激情戏要敢于停顿,多大的激情就要有多大的停顿”……可见他对细节的苛求。视频中的他,能量满满、慷慨激昂。我问杨立新:“您是一位严厉的导演吗?”杨立新否认:“我不是,我应该是一个严格的导演。”在他看来,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演员特别脆弱,一紧张最后就是崩溃,崩溃就会放弃,难道我要临时去找演员吗?我老跟演员说在舞台上控制好自己就能够控制住对手,控制住对手就控制了舞台,控制了舞台就控制了观众。导戏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方法跟演员说清楚,没有办法去推动着演员在舞台上行动。发脾气只能说你脾气不好,还能怎么着?”听到杨立新的这番话,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何为“戏骨”,戏骨的“骨”绝不是一部剧中骨头的意思,而是骨架和支撑,是一部剧的“定海神针”。40余年的演艺生涯,杨立新对如何演一出话剧和对角色的把握都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在导戏的过程中,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表演经验传授给演员们。比如,他会告诉演员在舞台上的基本规律,细致到一个转身。“这么转观众是别扭的。”比如,舞台上的站位也有讲究:“尽量不要正对观众,全部暴露给观众是没有力量的,有点角度可进可退,表演就自由很多。”比如,台词应该怎么说,“怎么能够高低错落,怎么能够不拖沓而有节奏,这都有很多经验之谈。”更难能可贵的是,杨立新自曝自己有一个强项就是不仅可以给演员示范,他还可以模仿对方,让对方看出自己的方法不对,然后再告诉他怎么调整。

北京首演结束后,不少观众给出评价,《钟馗嫁妹》不同于想象中厚重、庞大的话剧作品,而如小品般轻巧、入戏快、笑点多,但又不乏寓意深远等特质。我虽未看过剧,但可以想象到该剧一定有着毓钺一如既往的犀利幽默。有人把《钟馗嫁妹》定义为一部轻喜剧,杨立新则不想把它做一个定义,在他看来,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首先它得是话剧。观众要相信规定的情景、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人物之间的矛盾,才会继续关注这个人的命运,它的喜怒哀乐,才会跟主人公有共情。创造好角色是关键,就像一瓶好酒,它不在于什么样的瓶,而在于里面装的是什么。喜剧需要有非常精巧的情节故事,这是关键。对于喜剧的定义,杨立新直言:“喜剧演员来演就是喜剧了?你以为喜剧就是龇牙咧嘴吗?你以为喜剧是很夸张的表演吗?不是,没有喜剧的结构,没有喜剧特有的矛盾,没有喜剧的人都称不上是一部喜剧。”

▲杨立新

杨立新透露,《钟馗嫁妹》有趣的地方是钟馗到了人间之后的戏份,因为别人看不到他,于是就有了京剧《三岔口》的感觉。聊到这里,我想问题应该要转向杨立新饰演的钟馗了,老百姓对钟馗的形象太熟了,很多农村甚至家家户户都贴在门上驱鬼辟邪,但这样一个神话人物不借用任何特效手段在舞台上呈现可谓很有难度。既是钟馗,又不能是大家熟悉的钟馗;既是个离奇的故事,又要有现实主义的生活化表演……这些,都是摆在杨立新面前的难题。杨立新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表演,而是如何让观众相信他的假定性。“我们也曾想借助一些戏曲的手段来表现钟馗,现在剧中也借用了,但是怎么样能够跟京剧形象有所区别是个问题。”听完杨立新的讲述我才明白,原来剧中第一个序幕就是钟馗下凡,大戏正式开始,他便与京剧团里一家三代都饰演钟馗的宫少霖(文章饰)相遇了,所以“真”钟馗便不能借用京剧的身段和舞蹈了,必须和宫少霖饰演的“假”钟馗区分开。“我们也进行了好长时间的摸索磨合,想了好多办法,这个既是钟馗,又不是大家熟悉的钟馗,还得通过几分钟让观众承认他是钟馗。有点意思,请大家来现场,看看舞台上我们的尝试!”关于这部话剧更多的内容,杨立新不愿过多透露,他希望保留新鲜感,给深圳的观众一个惊喜。

刚刚提到的宫少霖是《钟馗嫁妹》的男主演,作为阴阳两界的“中介人”,他要替钟馗寻找妹妹,这个角色是文章饰演,起初一听还有点费解,怎么会是文章?再来看看人物介绍:“出生于戏曲世家的宫少霖,祖孙三代因精湛的表演技艺被称为三代‘活钟馗’,而到他这一辈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偏差,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懒散少爷,爱情事业皆是问题。”看到这里,我似乎能够联想到,这个人物形象应该很“文章”。我请杨立新评价下文章此次的表现。杨立新言语中透露着高度认可,“他真的是话剧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够在舞台上达到这样松弛的话剧演员真的不多。他是一个难得能塑造好人物的演员,他的表演能够推动着故事的紧张气氛,在排练过程当中也能够提供好多主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杨立新在剧中跟文章的对手戏很多,说起印象最深的一场戏,便是钟馗与宫少霖的第一次见面。虽然是电话描述,但杨立新声情并茂地和我还原戏中场景。“第一次见面吓了他一跳,你怎么来的?你怎么进来?你是谁?你怎么可能是神?我得验证一下你是不是神。十几分钟就得让观众相信了人和神的关系。这其实相当难。”我的脑海中那一刻已经产生了二人对戏的画面,一定是丰富、多面、细腻的舞台表演,能够碰撞出新的创作火花,述当下事,共当下情。

与杨立新的采访时间特意定在北京站首演结束,就是为了让他分享观众的反响。还没等我提问,杨立新就主动说:“8月23日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演出,观众现场反应非常强烈,最后谢幕的时候也是一片欢腾,观众还没看够,觉得2个多小时这么快就过去了。”观众的认可是对《钟馗嫁妹》最大的尊重和鼓励。言语中,可以听出杨立新依旧沉浸在北京站成功演出的喜悦中。

9月9日,《钟馗嫁妹》就要来深圳了!早在1992年,杨立新就携《天下第一楼》来过深圳演出,当时的杨立新出演了剧中的“大少爷”唐茂昌。这么多年来,在杨立新的眼中,深圳的观众是很懂得欣赏话剧的。这次,杨立新同样抱有很大的期待,他相信跟北京相比,深圳观众的反响会更强,因为深圳“以稀为贵”。

“我去过好几次深圳的演出了,深圳人对话剧的热情度很高,比如同样是《雷雨》,在深圳的演出就要挤破门了!”用一句话评价深圳,杨立新说得最多的就是开放性更强,他相信看剧过程中,深圳观众会笑得更加肆无忌惮。

图片拍摄/王小宁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统筹:李岷

记者:张羽淳

摄影:王小宁

制图:勾特

编辑: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