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冉学东:家门口的故事河

2024-01-23 15:2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冉学东:家门口的故事河

渭北平原上东西走廊横卧着一条盘龙似的土塬,名叫荆山。一条起源于铜川耀州大深山的石川河流水,由北至南经阎良,转而又流入渭河。继而,裹挟着翻滚的浪沙,又一泻千里地流入黄河,朝着很远很远的地方流去,天长地久时松时驰的石川河水日久蚕食着荆山,不经意间,一处荆山被冲开一个豁口。此后,以断塬为界的荆山便产生了东塬和西塬,但古往今来的东西塬却在政治、经济、通婚上不受任何影响,故而极少有人去唇枪舌剑的理论东塬西塬之说。

石川河是渭河支流,而地处大地原点附近的泾河亦是渭河一条支流,诗经中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其出处也是来源于此吧!这里不仅有诗经的传说,更具有极富内涵的内容,是灞河,是泾河,也是渭河,它们在滋润与丰盈着这座历史悠长的长安城。

奉汉武帝之命,张骞由长安城出发,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张骞出发之地即为古丝绸之路的发端之地长安,因此,长安城被史学家誉为古丝绸之路的桥头堡。而河流与其彼此迁就的湿地,似乎在向世人诠释着海纳百川的真正内涵。以渭河、泾河与灞河自然而然形成了泾渭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很美,春天有柳树新枝,夏天有池塘荷花,而秋天芦苇摇曳,冬天有酒肆传出诗词歌赋,这个人文之美地方也是数以千计鸟类的栖息地。

这里不仅是少年少女心动之地,也是画家与诗人神往之地!妩媚的春天来了,浐灞柳树宛如美女,楚楚动人,这种美也常常打动长者的目光。我的乡党看到这场美景之后顿生诗意,于是吟诗一首:“假日驱车兴不穷,城东十里趁春风。长河碧水天云影,垂柳青丝烟霭笼。桥畔菜花明老眼,林梢雀噪响晴空。笛声何处清如梦?回首斜阳两岸红。”

长安人喜欢灞河柳树,爱喝泾阳茯茶,更爱听渭河船工的号子。人们知道姜太公渭河钓鱼的故事,但却鲜有人知石川河曾是秦国发起之地——古栎阳城的生命之河。石川河是老秦人的地盘,大概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叫这条河石头为商鞅石。

我家住阎良区关山镇,只要路过石川河,自然而然就要路过经历百年沧桑一座古桥,即康桥。一提到康桥,读书人立马就会联想到徐志摩《再别康桥》,其实两者并无关联。历史上康桥曾是关山镇所辖,新中国成立后将其设立为镇,2002年,临潼与阎良区属重新划分,康桥撤乡并入关山镇,成为关山镇的西大门。康桥的归属是拢是离,石川河河水的深与浅,也抵挡不住我对石川河的热爱,它缠缠绵绵的涓涓流水滋润着我,也滋润着我的文田。如今,这条河的流水骤然变少,以至于断水,甚至枯竭。现在,经常往返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我,极少见到昔日里潮起潮落的石川河河水了。

石川河河滩地的老枣树是古树保护区。据说,开唐盛世的宰相房玄龄见石川河河滩地的大片荒芜,无人耕种,便结合河滩地实情,由山西运城相镇引入枣树苗,发动乡亲河滩地广植枣树,一年、两年、三年,荒芜的石川河河滩变成枣树的种植区。又因宫里贵妃娘娘爱吃相枣,后来相枣也便成为了进贡佳品。

清朝中晚期,连遭战乱致使陕西关中一带大片土地荒芜。山西洪洞丁姓人携家带口来陕做生意。见官马大道石川河沿岸的一处地方便于歇脚,便和家人露天摆摊卖茶,渐渐地对此地产生感情。不久后,又鼓动老家人在此创建家园,此后,人们将丁姓人露天摆茶摊的地方叫做茶客。丁姓人陆续而来,生息繁衍,衍生了如今的东丁、车门丁、咀子丁、湾里丁、南丁村等,又因村与村最远涉及九里九,故而便催生九里十八丁之说。后到的丁户人家与关山镇的潘户人家,借靠近官道的优势,这两户人家做起了皮轮马车的运输行当。人常说的“石不过相,响不过炮”。石川河上游水流急促,河道里不断地冲下来的沙石,水与沙石产生击打声,隔着很远就能听到,而石川河水流入康桥以东的粟邑河道便愈来愈趋于平缓。所以,数里之遥的相桥不仅听不到河水的拍浪声,更听不到水与石头的击打声。

如今昔日落败的石川河经过一番改造,重新注水焕发生机。石川河的一抹绿草,浅浅河水,徐徐晚风,古枣树群,农人的欢声笑语,都是我爱它的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设计制作@皮皮

 作家简介 

冉学东,笔名关山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艺术院研究员、关山文化馆名誉馆长、陕西散文学会乡土委员会主任、阎良区文联副主席、阎良区作家协会主席、《荆山》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关山刀客》《大荆塬》《谷风》《老关山》,散文集《荆山笔记》。

摘选自:文学陕军,版权属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