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战国四大战神之首:武安君白起的故事

2024-01-23 02:0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战国四大战神之首:武安君白起的故事

花沟洛河,但见洛河如同乐动的琴弦时儿拨弄着周秦古韵,时儿弹奏着汉唐雄风。那金戈铁马之声威,赳赳秦人东征之气概,由之,流传下来无数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其中洛河右岸上的白起寺和洛河两岸的秦、魏长城遗址与残存的金代双塔就是明证。

车至东陈古镇南门外,忽想起此地白起庙的往事。曾几次未能探寻到,今亦想再访之。问过路边人,按导航指引,进入白起寺村村委会院子里

白起寺村村委会

驻车院内树荫下,一下车便见几块石件凌乱地置于车前方。走过去一瞧,竟是有关白起寺的石刻物件。细端有的碑石刻制时间不长,但字迹模糊,短短几文,错字、别字倒是不少。

看来今之白起寺村村委会驻地,应是昔之白起寺旧址吧。惟留几块碑石“叙说”往事,余皆荡然无存矣。

白起寺精美的日月莲花石刻图案石构件

战国时期,这洛河两岸秦国与魏国交界地带“朝秦暮楚”式相互争夺地盘,掳掠人口,才有秦献公自雍迁都栎阳之壮举,秦以商鞅变法图强,战事仍频繁,驱魏军于洛河左岸,遂互修长城秦国上将军白起曾多次率领秦军扎营于今孙镇白起寺村一带。后遭秦相范睢构陷而死,消息传到这里,军民为了方便祭奠并纪念之,遂共议就为他修了一座祠堂。孙镇白起寺村的白起寺庙也难逃历史厄运,毁于“文革”时期。好在武安侯白起的精神已根植于这个古村落,这里的人们为了怀念他,给自己的村子起名为白起寺村

一通碑刻,扑地

想找点有用史料,竟难辨碑文。

碑之西南侧,便是乡村大舞台,村委会院子外西南方就是东陈火电厂。东陈火电厂的烤羊肉串味道很不错哦,东陈镇上的羊肉宴更是一绝。东陈镇和其南边的平路庙乡,在2011年,撤乡并镇时一并并入孙镇

白起寺村村委会里观东陈火电厂

昔时一座建筑群,今已荡然无存,有人叫它白起寺,有人叫它白起庙,有人也叫它白起祠。我问过村里几位老人,皆不晓其原委。

翠竹掩映里:武安君大事记

溜达到村委会大门正对面的西院墙下一片翠竹林旁,唯见翠竹掩映里的一方铁柱和三通铁碑上写满了武安君生平事迹,唯独没说白起与本村的往事。

翠竹掩映里:武安君大事记

观之感之,想起了现代诗人臧克家所著的现代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遂缀文以记之:

访白起祠记

东陈镇南曾牌立,寻来问去杳无迹。

今过忽忆武安君,觅得物非道遗址。

翠竹掩映里:武安君大事记

写到此,忽然忆起我去年休假时曾专程到宝鸡眉县长兴镇的白家村拜谒武安君一事。可把往事顺做一叙:

提起白家村,其方圆百里者就会把它与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大将、被誉为“战神”的白起联系在一起。《史记·白起列传》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入村,访得一白家长者手握白起祠之钥匙,随带我们从白起祠大殿西侧门入祠

侧门入,直抵白起祠大殿门口

白起:(前332年--前257年),古郿邑(今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嬴姓白氏,名起,其父希望他将来能像与孙武并称的战国名士吴起一样,成为一名在内政与军事上都出类拔萃的人才,遂名之曰;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是秦武公的嗣子白公子,故又称公孙起。武公死后,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王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地在秦国都城雍,德公把平阳封地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本族人姓氏而传承至今。今览《史记》等古籍内容,芈八子与白起并没有什么交集,白起也并非是义渠人;故而电视剧《芈月传》演绎有误。但是发现并大力推荐白起这匹千里马的伯乐的确是秦将魏冉,魏冉是芈月的亲弟弟,这倒是事实。

白起祠大殿:两条金龙盘赤柱,武安君像居中伫

白起在秦昭襄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两国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等卓绩,战功赫赫,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带兵先后攻陷魏、韩、赵、楚等国70余座城池,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余人,号称“人屠”;作战不以攻城略地为唯一目标,而求歼敌有生力量,善于穷追猛打、以少胜多,其指挥的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后世鲜有能比者。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后位列武庙十哲之一。

白起祠大殿:源自“中国军事博物馆藏画”的武安君白起画像摹本

《眉县县志》载:眉县城东北旧有白起城、白起祠和白起冢村中的白姓均为白起后裔。白起城即今白家村驻地,原有东西长200多米 ,南北宽约有80米 ;城墙,约8米高、5米宽;白起祠,原占地30余亩,祠中修有大殿、走廊、山门等,符合白起生前身份,今只存1亩见方。白起祠匾已有800余年历史,一直由村里白起后人代代奉祀着。白起冢,在村东有一个小土丘,据传是白起带过的将士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将军箪土而成。冢内修有天井,东、西、南、北各有1孔窑门,里面的布局是由长长的走廊和无数个拐窑所构成。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历经岁月沧桑,白起城已被红尘吞噬,白起冢荒草一堆。只有多次修葺过的白起祠尚留存于世,虽没有旧日规模,但高大气派的山门楼和整洁有序的祠堂布局给天下白姓族人寻根问祖时有了引以为傲的神圣精神家园。

白起祠大殿:吾非白家人,敬仰武安君。秉性同群因,不辞千里追。

白家村,姜媛封地邰国,踞高处游目四野:南滨渭水,在汤汤渭水与巍巍秦岭之间右前秦岭下那块土丘是诸葛亮屯兵之五丈原,正前方可眺终年积雪者乃太白山,山北麓乃西汤峪,近处高楼林立地为眉县县城,昔周穆王封叔齐子孙为申候西申国建都于此,上海的简称“”字便缘于此;回望北原上,北邻扶眉战役纪念馆,紧靠西宝高速、陇海铁路原下村西望神农氏后稷教民稼穑之杨凌;东接西汉王莽之采邑东汉董卓的郿坞渭惠渠穿村而过,村中现有白、王两大姓白姓370余人居于一、二组。历史上,村里白氏家族一直保留着祭拜先祖的习惯,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到祠堂给老祖宗白起磕头、上香,祈福祝愿。解放后因历史原因,祭祖活动停了一段时间。从上世纪90年代始,一些白姓族人开始自发地于正月初一、十五走进白起祠祭拜2006年,在白起后裔理事会会长白友平的倡议下,白氏家族的人开始集体祭祖。

近年来,随着寻根问祖热的兴起,散居在国内外的白起后裔纷纷来白家村寻根祭祖。2009年4月,300多名白起后裔代表在白家村村外为其先祖树立一块纪念碑。2011年,白起后裔又捐资20多万元在白家村修缮了白起祠,在祠堂大殿内迎门处坐北朝南雕塑白起像,其余墙面分置幅幅白起生平彩画。祠内墙上分别挂着喷绘有“先秦大将白起”、“白起城介绍”、“白起冢”和“白起故里白门后裔”等经整理的史料画布,祠堂山门外还立了一块白起祠修复记事碑,村民白三存家保存有白氏家谱。祠堂重新修萁竣工后,有来自河南、四川和山西等地的白氏宗亲代表及当地白姓,近千人参加了新修白起祠揭牌仪式。

白起祠大殿:敬仰真英雄,合照魂附体。

武安君的归宿却令人悲愤。话说遭贬白起确已身患疾病三月有余,不便动身,然秦军攻邯郸战败消息传至咸阳,却被秦昭襄王和范睢认为其迟迟不奉命动身的原因是“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遂在公元前257年11月的那一天,阴云低沉、朔风凛冽、狂风漫卷大雪塞迷途中,被秦昭襄王已贬为士卒并斥召立即动身迁往阴密的路上,刚到咸阳城西10里的小镇杜邮时,被追上来的秦昭襄王使臣赐剑自裁的召命。白起引剑,仰天“良久”:起先,他感到莫大的委屈,认为自己为秦国征战一生,功勋卓著,却无罪赐死,不由得对天发问:“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最后,又觉得“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喟然长叹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代英豪就此怆然陨落。

白起祠大殿楹联:华夏九州感武安战神护国佑民奠中国一统根基,宗祠神庙念先祖伟功绩厚流光启后世奋发有为

祠大殿门前中央置一正方体铜香炉,迎面铜铸阳刻秦篆一字--寿。是何寓意哉?

究其死因:

一是白起战功太高,在秦军的威望太高,且是魏冉一党;

二是将相不和犯大忌,秦相--应侯范雎对其地位心生妒忌,二人于长平之战后又因战争策略意见相左而结下仇怨,秦昭襄王听了范睢谗言将秦军邯郸战败之责迁怒于白起;

三是白起乃一介武将,性格耿直豪爽,不会拐弯抹角,在为人处世上直来直去,难免有言语冲撞秦昭襄王和同僚。

因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之,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白起奉召自刎后,被埋在杜邮(今咸阳城东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0工厂在施工时,曾发现白起墓的墓道,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数件,现存于咸阳博物馆。白起墓呈圆形,底部半径10米,墓高8米。

山门内通道左墙上:白起传

《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载:始皇帝念白起之功,封其子白仲于(秦三十六郡之)太原郡(郡守)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渐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县);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繁衍生息。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白锽居郑州;白锽之孙为唐朝以《长恨歌》扬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后迁居下邽,有沙苑--隋唐时期皇家御马场之御马监旁“白楼”遗址和其好友同州刺史元稹写的《寄乐天二首》等诗文为证。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时写道:“后非其罪,赐死于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可惜,后皆被毁。

《异迹略》记载:在陕西宝鸡一带,只要疫病一起,就会立“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将司马靳”旗号祭祀,希望白起与其副手司马靳能保佑当地民众免于瘟疫之灾祸。

白起事迹陈列室一角

现在,“全球白氏宗亲现已达300余万之口,眉县白家村就是白氏家族的根。”其中韩国有30万,新加坡有3万,马来西亚有1万多,国内的陕西、山西、四川、浙冮、福建等地和港、澳、台都有白氏后人,其中仅台湾省就有10多万人,在台湾嘉义东石先天宫奉白起为白府千岁,香火至今很旺。白氏家族中人才辈出,各地均有白氏家族公会、宗亲会或理事会。白氏家族还成立了中华白氏联谊会、世界白氏联谊会、世界白氏总商会等,互相之间联系相当广泛、密切。

常兴镇白家村:白起祠山门前

我心中仰慕已久的秦人大英雄--武安君白起,今日终得“谋面”相见。源自“中国军事博物馆藏画”的武安君白起画像摹本,令我耳目一新,战神尊容方符合其声名!内心自是无以言表的无限愉悦之情。兴致酣然,遂缀文歌以赞之:

白 起 赞

郿邑秦人名白起,伊阙鄢郢长平役。

敌我态势攻前析,封武安君无败绩。

战国四大战神首,赵楚慑服秦业缔。

将相失和范阴之,赐死杜邮万古思。

末了,我不由感身悯怀:我,沧海一粟,大漠一粒,纵有悲天悯人之情怀,视死如归之斗志,亦雄心壮志恨难酬!惟念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跋涉山水得乐,不只是徒增人寿耳,因为,人从“俗”到“仙”,只是一段登山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