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屈原投什么江而亡(屈原投身汨罗自尽的真正原因)

2023-07-13 04:21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屈原投什么江而亡(屈原投身汨罗自尽的真正原因)

屈原为何投身汨罗、葬身鱼腹?

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

那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闻强记又学识渊博,

才华横溢、爱国爱民,又满腔热血!为何会以投身汨罗水这样悲壮的结局来结束自己一生呢?

这要从他身处战国末年,七国争雄,动荡不安的混乱时期说起。

出身贵族、天资聪颖、敏而好学

屈原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教有,对国家的兴衰治乱有着深刻认识。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战乱频繁。楚国虽地广人多,经济发达,但政治落后,统治集团,横征暴敛,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年轻的屈原,看到祖国衰败的政治局面,十分忧虑。便决心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使国家再强盛起来。

仕途多舛,屡遭陷害,君主无能,流放汉水

约公元前318年,二十二岁的屈原怀着远大的志向,从故乡来到郢都,经常找机会向楚怀王陈述自已富国强兵的主张与见解。

楚怀王(与电视剧芈月传的中芈月,为同父异母兄妹关系)发现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身边,给予重用,任命他为左司徒。

他建议楚怀王对内严明法纪,任用贤能,改革政治,对外联齐抗秦,禁止秦扩张。

这些主张,直接动了落后势力群体的奶酪,遭到强烈反对,并缕缕设计陷害屈原。

楚怀王听信谗言,软弱无能,没有主见,屈原被改任三闾大夫,之后就被流放到汉水一带。

被流放汉水的屈原,忧伤愁闷,沉郁深思,创作了《离骚》借此打发自已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和心中的愤懑。

杜甫有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有文有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嫉。

楚怀王意气用事,以卵击石,终大败而归,然不知顿悟,一错再错,抑郁死去

楚怀王放逐屈原以后,又中了秦国派来的奸细张仪的离间计,为了得到六百里土地,他断绝了楚国与齐国的联盟。

当他派使者去秦国接收士地时,张仪却说:和楚王定的是六里,没有说六百里。

楚怀王这时才大梦初醒,一气之下,便大举挥师证讨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满地找牙、大败而归。

这时怀王才想起来联齐抗秦主张的好处。公元前312年,他又重新起用屈原。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杯王到武关(今陕西丹阳县东南)相会,屈原阻止怀王不能赴会,他怀疑秦国不怀好意,会借此机会加害楚国。

可是,公子子兰等人却竭力劝楚杯王去赴宴。子兰说:“咱们把秦国当做宿敌,结果损伤惨重,丢失土地。如今秦国愿意同楚和好,我们怎么能推辞呢?”

楚怀王听信公子子兰等人的话。启程去了武关。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一进秦国的国境,就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士兵断了后路。

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怀王没有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杯王软禁起来,要楚国拿土地来赎回怀王。

楚怀王被关押了一年多,吃尽了苦头,一次,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兵抓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多久便死去了。

襄王继位,偏听谗言,屈原二次遭流放湘南

楚大臣们立太子为国君,并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楚顷襄王重用子兰等人,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屈原看到这些祸国殃民的君臣,忧心如焚。

他竭力劝说顷襄王改变政策,联齐抗秦,重振国威,但顷襄王哪里听得进去。

这时子兰一伙人也把屈原看做是眼中钉肉中刺,总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顷襄王说,大王您设听说屈原在背地里数落您吗?他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顷襄王听后大怒,把屈原革了职,再次流放到湘南。公元前296年,屈原遭到第二次流放。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他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除以前的《离骚》外,还有《天问》、《九歌》、《稀颂》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杰作,在中国诗歌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山河破碎,悲愤欲绝,投身汨罗,葬身鱼腹

公元前278年,秦大将吴起率兵接连向楚国发动大规模进改,洞庭、五湖、江南相继沦陷。

顷襄王仓皇出逃,已年过六旬的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悲痛,在汨罗江附近徘徊,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愤怒和悲哀的诗歌。

一个渔夫见到他,问道:“您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怎么来到了这里?”

于是便有了屈原那悲壮的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纵身一跃,跳进了汨罗江!宁跳江葬身鱼腹,也不愿随波逐流,醉生梦死!

一腔悲愤的伟大诗人屈原,就这样辞世了,这个不幸的日子,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