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泾原兵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泾原兵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2023-07-13 01:12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泾原兵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泾原兵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唐玄宗末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了“安史之乱”。这次兵乱将正处于盛世的唐朝打进深渊,唐朝皇帝自此饱受藩镇折磨。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时,唐朝的底蕴尚在,大唐天子的余威尚在,忠于朝廷的节度使尚多。与安史之乱相比,泾原兵变才是一场可笑的闹剧

泾原兵变发生的背景位于唐朝中晚期,在位的皇帝是唐德宗。

唐德宗是一位颇有作为,也很有抱负的皇帝。自此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的权威就一天不如一天,靠着藩镇平定了叛军,终究只能养出更强大的藩镇。

尽管有肃宗、代宗在前面努力削弱藩镇的势力,但唐德宗在位时的藩镇实力依旧强悍。尤其是河朔三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俨然一个小朝廷。

由于肃宗和代宗的努力,朝廷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朔方军。唐德宗试探性地对朔方军进行了改革,对其进行分化。

增加了许多节度使,减少原先节度使的势力范围,增强朝廷对于军队的掌控力。

这一次试验比较成功,朝廷勉强收回了对朔方军的部分主导权。这给了唐德宗极大的信心,他打算对眼中钉、肉中刺,河朔三镇动手。

河朔三镇中的范阳节度使朱滔服从了朝廷。

唐德宗志得意满,派人与剩余的两个硬骨头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以及一直很跳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谈判。

谈判条件是要不听从朝廷调遣,要不等着中央军前来讨伐。

四位节度使都手握重兵,自然不愿轻易交出兵权。谈判破裂,唐德宗决定动真格的,他调集中央军,并联合勤王的藩镇军队,前往讨伐四镇。

战争初期,朝廷军队节节胜利,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灭了梁崇义,李惟岳被部下王武俊所杀。

战争形势一片大好,已经丢失几十年的权力终于要回到手中,唐德宗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喜悦冲昏了唐德宗的头脑,他看到叛乱的四镇基本上已经平定,其余的节度使又都在附近,于是决定趁这个机会对藩镇再进行一次削减。

削弱叛乱的四镇也就算了,唐德宗还下令将范阳节度使朱滔的地盘也分一分。

朱滔是勤王军中的一员,他投靠唐德宗就是想捞好处,没想到自己累死累活,皇帝却打算卸磨杀驴,对自己动手。

朱滔一气之下,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造反,王武俊见自己没办法拿到李惟岳的全部地盘,也加入了叛军的队列当中。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见状,也想捞一杯羹,于是便举兵造反了。

这一下子,形势一片大好的局势立刻急转直下,别说平定原先叛乱的四镇,是否能够守住长安都是一个问题。

打仗是需要钱的,李希烈于赋税重地淮西造反,朝廷自然不能接受。783年,唐德宗命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五万人马前去平定李希烈。

为了鼓舞士气,朝廷许诺给泾源军发赏钱。结果泾源军途经长安时,朝廷却拿不出钱了。连顿好饭都没有吃上的泾源军十分不满,怨愤的情绪在兵营里滋生。

最终愤怒演化为了兵变。五万泾源军不仅没有镇压叛军,反而倒戈攻向了长安。唐德宗见状仓皇离开长安,前往奉天。

这边泾源军正在长安城里劫掠财物,那边乱军又推举了一位皇帝。群龙不可无首,阴谋家朱泚趁机上位,自立为帝,国号大秦。

想要坐稳皇帝的位置,当务之急是赶快除掉德宗。朱泚派出人马,围攻只有少量守军的奉天。与此同时,朱泚还给弟弟朱滔写信,说要与他会师洛阳。

朱泚攻打了奉天足足一月有余,幸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和神策军节度使李晟前来救援,皇帝德宗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德宗的磨难还未结束。自感有功的李怀光拥兵自重,逼迫德宗杀掉了他身边的亲信。

这个时候的大唐天子已经彻底颜面扫地,为了平息兵乱,德宗下罪己诏,诏书中言:“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

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赦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

在罪己诏中,德宗把责任全部承担起来,并表示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等人的罪行,只要攻打朱泚这个假皇帝就行。

朱泚称帝,其实也是犯了重忌。对于藩镇来说,德宗依旧是皇帝,只要德宗服软,保障藩镇的权力,他们就还会尊德宗为帝。所以,乱军很快瓦解。

尽管此后朝廷平定了朱泚、李怀光、李希烈等人,泾原兵变也终于解决,但德宗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在这场闹剧当中,朝廷的弱势和皇帝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手握重兵的藩镇,朝廷已经失去了主导权。

身为皇帝的德宗被迫下罪己诏,赦免叛臣的罪,这件事搁到哪位皇帝身上都是奇耻大辱。

这一系列兵变当中,泾原兵变对德宗的打击尤为严重。经此一役,德宗更加不信任武将,开始将希望寄托在宦官身上。

这也为唐朝末年宦官擅权,皇帝沦为宦官傀儡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