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苏联解体的三个原因(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2023-07-13 04:1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苏联解体的三个原因(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常言道,坚固的堡垒,往往要从内部攻破。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便深刻验证了这个历史定律。

在雅尔塔体系崩溃之前,苏联是全球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其拥有着超过500万兵力,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武直等常规装备。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武库和战略导弹打击力量。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任何国家,都无法用武力颠覆苏联政权。

但众所周知的是,苏联最终的归宿,还是分崩瓦解。1991年8月19日,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莫斯科的行动失败,让苏维埃政权崩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后数月,随着诸多加盟国在事实上的独立,以及《别洛韦日协议》和《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苏联的基础被进一步动摇。

1991年12月25~26日,随着克里姆林宫上空红旗的缓缓下落,这个国祚达69年的超级大国,正式宣布停止存在。

苏联的解体,让无数人至今都觉得可惜,都认为是不可思议。

而苏联解体的原因,世界各国30年来也在不断进行研究,总结了涵盖体制、民族、思想、经济在内的诸多因素,出版了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

那么,最有发言权的原苏共人士,对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呢?原苏共领导层成员、今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其著作和回忆录中,总结出导致苏联解体的三个重要原因,引人深思。

第一,未能跟上科技革命

斯大林时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立起完善的军工生产体系,由此为取得二战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然而,随着“斯大林模式”的日渐巩固,苏联经济上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逐渐暴露。

在此后的历史中,苏联的经济比例长期未能达到平衡。“炮弹比面包多”、“子弹比黄油多”等现象,成为制约苏联经济的弊端。不少苏联民众,由于生活物资难以保障,所以都非常不满这种状况。

80年代以来,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开展。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利用资本和市场的调控手段,大力发展计算机、芯片等高新产业。

与之相比,苏联传统的军事重工业,就成了落伍的“夕阳产业”。面对困局,苏联高层也曾试图通过“军转民”等措施,来搞活经济。

但无奈由于军工体系尾大不掉、牵涉利益太过广泛等因素,而未能成功。这样一来,苏联在技术上逐渐滞后,由此产生弊端。

第二,未能刹住享乐之风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社会物质也更加丰富。苏共党内的一小撮人,便开始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物质上的利益,由此导致享乐之风在苏联领导层内蔓延。

勃列日涅夫喜欢打猎、蒸桑拿,于是苏联各地就兴建了猎场、桑拿房。勃列日涅夫喜欢收礼,于是外国政要在会见他时便赠送猎枪、高档跑车等礼物。

面对不正之风,勃列日涅夫等人未能加以重视,这就导致风气更加趋于恶化。

到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国内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他们占据大量的国家资源,慢慢侵蚀着苏共的机体。

例如乌兹别克的拉希多夫集团,通过虚报棉花产量等舞弊手段,套取中央预算,由此产生了不利影响。苏联党内的有识之士,也曾试图革除这类弊端,但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

而到苏联解体前夕,这些利益集团认为苏联制度阻止了他们的“私有化”,遂充当了瓦解苏联政权的帮凶。

第三,未能坚持思想指导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新思维”。

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但同时也将思想领域的混乱扩大化。由于戈尔巴乔夫倡导“公开性”、“自由化”,彻底放松意识形态上的引导。

结果,1989~1991年,苏联国内冒出了各色名目的“沙龙”、“研讨会”等组织。

更严重的是,这些组织,有很多是在暗中受到西方国家的资助,并积极为西方“和平演变”战略而服务的。

面对此情此景,戈尔巴乔夫未能重新坚持在思想领域上的指导,反而听之任之,将舆论阵地拱手让人。苏共二十八大之后,苏共仅能掌握1.5%的报刊,丧失话语权。

而与之相反,各种亲西方的组织,则借助媒体工具,大肆编造抹黑、攻击苏联的谣言。

他们不以科普为己任,反而夹带私货,将苏联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人物一一加以贬低、篡改。由此一来,苏联民众的思想更加混乱,联盟也逐渐丧失凝聚力。

总体来说,苏联解体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而政策与措施上的失误,则是促使苏联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久加诺夫所认为的那样,苏共本身的退化和错误,以及苏联末期对历史的不正确、不恰当宣传,使广大民众对苏维埃国家和苏共的命运变得冷淡,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全盘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