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洛阳纸贵的意思解释和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

2023-07-13 03:50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洛阳纸贵的意思解释和典故(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六十二: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在中国古代的成语里,很少有像“洛阳纸贵”这样的成语来赞扬一个人的文采的。通常的“锦绣文章”、“满纸金玉”等词语,在这样的一个成语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这个成语的由来,与西晋时期洛阳城里的一段往事有关。许多人认为,“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有夸张的意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纸的大量出现是在东汉时期。由皇宫的内监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蔡伦当时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正是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蔡伦被封为“龙亭侯”,他所造的纸因此被人称为“蔡侯纸”。

西晋时期,尽管造纸业在洛阳已经发展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生产和销售的体系。但远远没有达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地步。常常以素帛、简牍来代替纸张,纸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这一时期是我国从竹简、布帛作为书写材料,到纸张大量使用的过渡期。一直到东晋以后,书法家的大量出现,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才基本满足了需求。

东晋的大司马桓玄就用纸还专门下过命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由此可见,西晋的造纸业的规模不大。

但即便是这样,能够写出一篇文章抬高整个都城洛阳的纸价,那文采也算得上当时的奇闻了。

这个轰动一时的才子,就是左思。

左思字太冲,山东淄博人,家里世代儒学,出身寒微。他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

左思的形象并不好,据史料记载,他相貌丑陋,不爱说话,与人交往也不多。

关于左思的貌丑,《世说新语·容止篇》是和当时的文章家潘岳对照而言的:“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据说潘岳相貌英俊,他在洛阳出行游玩时,常常被女性,当然是年轻女性手拉手围起来,向他的车上丢果品鲜花。而“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当貌丑的左思效仿潘岳到外游玩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一群老妪的不恭的“招待”,弄得他灰头土脸。

尽管如此,左思的文采在当时的洛阳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他的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被齐梁时期的评论家钟嵘的《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其文章辞藻壮丽,气势恢宏,继承了汉大赋的传统。他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这篇文赋的全文已散失,部分佚文在《水经注》、《太平御览》尚能看到。

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石崇主导的 “金谷二十四友” 文人集团,并为当时的权臣、秘书监贾谧讲《汉书》。他最为辉煌的杰作,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三都赋》。

这篇洋洋洒洒大赋,包括“魏都赋”、“吴都赋”和“蜀都赋”三部分,结构宏大,语言精致。从长度和结构上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当时西晋刚刚完成全国的统一,他的这篇《三都赋》颇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由于左思是“金谷二十四友”中的人物,在当时的文坛上有较高的地位;再加上他与当时朝内大权在握的贾谧交往密切;其妹左棻又被选入宫,因此左思的社会知名度是很高的。

在加上《三都赋》这篇文章确实有很强的语言魅力。写出来后,在洛阳受到热捧,大家都吟诵抄写,一时间,誊抄《三都赋》成为时尚。其实追捧的人也并非完全懂得《三都赋》的妙处,只是跟风而已。

《晋书·左思传》记载:“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从当时的誊抄条件来看,誊抄工具只有毛笔,而要抄写这篇长达一万两千多字的文章,即使用蝇头小楷,也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

再加上当时的造纸业的产量有限,“洛阳纸贵”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西晋虽然短暂,但可以说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包括文学、哲学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如“竹林七贤”、张华、潘岳、二陆、左思等。可惜他们生逢乱世,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和被处死的嵇康、张华、潘岳等相比,左思的结局虽然伤感,却不凄惨。元康末年,“八王之乱”开始后,贾谧被诛,左思退居洛阳的宜春里,专心整理古代典籍。

其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yóng )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为了避祸,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除了他留给后人的《左太冲集》的文集之外,“洛阳纸贵”也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