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中国牛顿历史上的牛顿之称是谁(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

2023-07-13 04:00 来源:故事志 点击:

中国牛顿历史上的牛顿之称是谁(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

刘徽,“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他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他计算了3072边形的面积。

他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他还因为对数学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他就是我国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刘徽。

刘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他生活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不仅在整理古代数学体系和完善古算 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创见和发明。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其代表作《九章算术注》是对我国最伟大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一书的注解。

《九章算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数学著作,它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基础,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

在《九章算术注》中,刘徽提出了十进小数的概念,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的结果。

他用割圆术,从直径为2尺的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依次得正12边形、正24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面积和圆面积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话说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并验证了这个值。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他用割圆术,从直径为2尺的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依次得正12边形、正24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面积和圆面积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话说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并验证了这个值。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九章算术注》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可谓极其深邃。逻辑思想、重验思想、极限思想、求理思想、创新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言意思想等均是其科学思想的真实体现。

刘徽集各家优秀思想方法,并加以创新而用于数学研究,使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是遥遥领先于中国传统数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也堪称是世界数学泰斗。

在另外一本重要著作《海岛算经》中,刘徽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

他还运用“类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

而印度在7世纪,欧洲在15~16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的问题。

刘徽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鉴于刘徽的巨大贡献,所以不少书上把他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

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极多,在开方不尽的问题中提出“求徽数”的思想,这方法与后来求无理根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仅是圆周率精确计算的必要条件。

而且促进了十进小数的产生;在线性方程组解法中,他创造了比直除法更简便的互乘相消法,与现今解法基本一致;并在中国数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

他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n项和公式;提出并定义了许多数学概念:如幂;线性方程组;正负数等等。

刘徽在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例如,他用比率理论建立了数与式的统一的理论基础。

他应用了出入相补原理和极限方法解决了许多面积和体积问题,建立了独具风格的面积和体积理论。

他对《九章》中的许多结论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他的一些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启发,即使对现今数学也有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