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2023-06-28 10:56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我一直以为刘裕的名气很大,毕竟是南朝的开国之君嘛。但后来跟朋友们聊起来,才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刘裕是谁。

其实,刘裕的来头很大,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代孙。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刘裕这一代,早就没有了皇家的气派,生活艰难,是典型的没落贵族。据说,刘裕出生时,他的父亲因为请不起乳母几乎要将他丢弃。

西晋末年,随着八王之乱以及刘渊父子对西晋王朝的冲击,西晋的皇室不得不跑到南方建立政权,跟随皇室司马家族一起南迁的还有很多名门望族,比如琅琊王氏等等,史称“衣冠南渡”,刘裕的家族也在这次南迁之中来到了南方,并在京口定居了下来。

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出生地就是在京口,即今江苏镇江。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刘裕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也很低。

据说刘裕年轻时喜欢赌钱,而且赌品不好,总是赖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刘裕的评价是四个字:“轻狡无形。”轻,就是轻浮;狡,就是狡诈,;无形,就是做事没有底线。所以,年轻时候的刘裕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

当时北方的前秦十分强大,几乎将整个北方全部统一。

为了防备前秦,谢安让自己的侄子谢玄镇守广陵,并让他在当地招募军队,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五支部队之一——北府兵。而刘裕所在的京口正是北府兵的主要兵源之一,所以年轻的刘裕也加入了北府兵。

我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世界上或许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平台。刘裕在加入北府兵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北府兵的重要将领之一。

谢玄死后,北府兵的实际掌控者就成了刘牢之。但这个家伙没什么政治立场,先是背叛了王恭,投靠了司马元献,不久又背叛了司马元献,投靠了桓玄。

不过,桓玄很瞧不起刘牢之,想要剥夺他的兵权,刘牢之于是又准备背叛桓玄,但这一次他的部下们不干了,不肯再跟随他做反复小人,于是一哄而散,刘牢之无奈自尽。

刘裕也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了京口,从此成为一方势力。虽然名义上还是桓玄的人,但实际上桓玄对他并没有实际的掌控能力。即便后来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政权,但对刘裕仍旧毫无办法。

公元404年,刘裕以北府兵为班底,拉拢了十几股势力,共二十八人,在京口举兵起义,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讨伐桓玄。

在一个月内,接连大败桓玄的部队,攻占了建康(南京)城,并拥立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第二年,迎晋安帝回到了建康,匡扶了晋室。

重新坐上皇位的晋安帝当然对刘裕感激涕零,封刘裕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赏绢三万匹,僚佐规格只比当年的谢安低一等。事实上,这些封赏晋安帝想不做也不行,因为刘裕手里有兵嘛。

但是,刘裕讨伐桓玄的时候,也只是各路联军的盟主,击败桓玄之后,这个所谓的盟军也就瓦解了,当初起义的二十八人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靠刘裕,从战友变成了部下,但也有一部分人变成了敌人。刘裕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将这些反对势力一一铲除。

公元407年,因王谧去世,刘裕入朝,正式执掌朝政,所谓的西晋皇室、司马家族,只不过是他的代言人而已。刘裕的权势,丝毫不比西汉的霍光、曹魏的司马昭差,废立皇帝也只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而已。

公元416年,刘裕发动了第二次北伐,长驱直入,一举攻陷长安,灭掉了后秦。

要知道,自从316年刘曜攻入长安以来,关中地区虽然政权几经更替,但始终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观众父老已经整整一百年没有见到代表着汉王朝正朔的军队进入长安了,自然对刘裕感激涕零。

但打下长安的刘裕却不太高兴,因为建康那边没动静。那么应该有什么动静呢?此时替刘裕在建康镇守大本营的,是刘裕手下的头号谋士刘穆之,其地位类似于诸葛亮之于刘备。本来的计划是刘裕灭掉了后秦之后,东晋朝廷就要赐给他“九锡”。

所谓“九锡”,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九件东西,只有功劳特别特别大的臣子,才能被授予九锡。在此之前,受过九锡的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三人而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吧,刘裕向朝廷索要九锡之礼,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篡位的打算了。

但是,在刘裕打下长安之后,却迟迟没有被授予九锡之礼,而且留守建康的刘穆之也没有动静。

刘裕按捺不住,于是派人回来亲自向晋安帝索要,同时也有敲打刘穆之的意思。不料刘穆之因此担忧成疾,竟然不久便死去了。

这样一来,刘裕不得不从长安回来,亲自坐镇建康。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之礼。

但是,这次事件使得刘裕认识到一个问题,朝廷中仍然忠于晋室的人还有不少,而自己纵然权势再大,但为自己效命的人却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因为在思想上,自己不是正统。

那么,要想稳定人心,让部下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取代早已名存实亡的晋室,自己当皇帝。

从实力上来说,刘裕想要废帝易如反掌,但他仍有疑虑。倒不是担心有人反对,只是因为当时流传这一句谶语,叫做“昌明之后有二帝”。

昌明,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谶语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晋孝武帝之后还会有两个皇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是孝武帝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昌明”之后的第一个皇帝,那么必然还要再有一个皇帝。这句谶语流传甚广,从皇族到刘裕,从贵族到百姓,知道的人很多。

当时刘裕已经57岁了,而司马德宗才37岁,如果等着司马德宗自然死亡,等到下一个皇帝登基后再篡位,自己未必能熬得过司马德宗。

于是,刘裕命人杀死了司马德宗,另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

司马德文继位之后,非常的潇洒,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也知道早晚有一天刘裕会来找他要这个位置,所以每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不理国事。

一年多之后,刘裕果然派人来告诉司马德文,时候到了,该禅位了。司马德文欣然应允,提笔书写诏书,并对左右说道,晋室早已名存实亡,今天禅位是我心甘情愿的。

按说司马德文如此配合,刘裕不应该为难他以及司马家族才对,但是司马德文退位之后,就回到了琅琊王府居住,从此不再出门。

在刘裕举行禅位大礼的时候,坚决不肯出席,搞得刘裕十分尴尬,只好宣读了诏书,自己宣布自己即位为帝。

刘裕建立的王朝叫做宋朝,因为在此之前他的爵位是宋王。因为在南方,所以后世书中成为南宋。

不过,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又建立了一个宋朝,而且后来被金国所灭,赵构跑到南方称帝,也被称为南宋。于是,刘裕的宋,就被称为“刘宋”了。

司马德文不肯出席禅位大礼的事,让刘裕十分恼火,就想弄死司马德文。但是,司马德文非常小心,连做饭这种事都是由他的皇后亲自动手,使得刘裕也无从下手。

421年,刘裕让琅琊侍中张伟去毒死司马德文,张伟不忍加害旧主,左右为难,竟然在路上自己把毒酒喝了。

刘裕又派褚淡之带兵前去,逼司马德文喝下毒酒。但是司马德文信佛,坚持不肯自杀,于是士兵用被子蒙住他的脸面,用力扼死了他。

通常来说,像刘裕这种禅位得来的皇帝,对前朝皇帝都会优待,比如司马炎篡位后,对曹奂封王、封地,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然而,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刘裕在登基称帝的时候,已经58岁了,加上连年征战,身体也不好,自知时日无多。

但是,他的儿子们却都很年幼,最大的儿子刘义符才刚满14岁。而且,从之前的表现来看,他的儿子们的才能也不是很突出。

而刘裕被授九锡之礼受阻,以及张伟不肯毒杀司马德文事件,都让刘裕感觉到,朝野之中仍然忠于晋室司马家族的大有人在。

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儿子的威望不足,如果有人像他当年那样,振臂一呼,忠于晋室的人联合起来,就会推翻自己刚刚建立的刘宋王朝,所以,他下定决心,杀尽司马家族的人。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他们都是晋朝的实际开创者司马懿的后代,这支司马家族的人,被刘裕在两年之内杀得一干二净。

然而风水轮流转,刘裕死后,他的儿子刘义符继位,不久被刘裕留下的托孤大臣们废掉被杀害,改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史称宋孝文帝。

文帝被自己的儿子刘劭造反杀死,接着刘骏又杀死了刘劭,自行称帝,是为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死后,皇太子刘子业继位,但因为过于残暴,被手下杀害,并迎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

刘彧病死,其子刘昱即位,不久被萧道成杀害,改立其弟刘准为帝,自执朝政 。两年之后,萧道成废刘准自立为帝,建立了南四朝的第二个王朝——齐朝。

之后数月间,萧道成将刘准及刘裕的子孙们全部杀光,与当年刘裕诛杀司马家族的人,做法一模一样。刘淮临死前感叹道,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

综上所述,刘裕之所以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是因为担心会有人以恢复晋室为旗号,推翻他的刘宋王朝。

刘裕本人在位的时候他当然不担心,但他当时年龄已经很大了,而儿子们又都很年幼,为了确保子孙后代皇位的稳定,刘裕这才决定杀光司马懿的后人。

而司马炎善待曹奂,是因为毫不担心有人以曹奂的名义造反,毕竟他当时正值盛年。

萧道成杀光刘裕的后人,则是因为当时他的统治地位还不够稳固,必须杀光刘氏宗室之人,以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细加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