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整个明朝有多少国公(明朝七大国公只有汤和得以善终)

2023-07-13 03:2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整个明朝有多少国公(明朝七大国公只有汤和得以善终)

明朝七大国公,为何只有汤和得以善终?朱元璋:他是我一生的知己。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老朱家的江山稳固,也为后世子孙扫平障碍,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

在正史记载的“蓝玉案”中,朱元璋杀了一万多人,“胡惟庸案”中,受牵连致死者高达三万余人,在野史中也有“火烧庆功楼”的说法。

在这些风波中,哪怕刘伯温也不能保全,但有一人却得以善终。

这个人就是汤和。

相对于李善长、蓝玉、冯胜等人,汤和虽没有大勇大谋,但却胜在知进退,相对于刘伯温,汤和虽无法洞彻人性、决胜千里。

但却足够了解朱元璋,为了消除朱元璋的疑心,他甚至连续4次放弃封公的机会,且手段让人难以发觉。

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在孩童时期,朱元璋喜欢玩扮演皇帝的游戏,汤和常常扮演大将军,率领众人对朱元璋山呼万岁。

虽然汤和比朱元璋还大三岁,长得也要高大,但常常以朱元璋马首是瞻,如果说谁最了解朱元璋,汤和首屈一指。

长大后汤和的军事才能开始显露出来,当时的朱元璋为了填饱肚子在皇觉寺出家,而汤和率领十几名壮汉投奔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并一步步做到了千户的位置。

手下管理千余人,汤和念及兄弟情谊,写信给朱元璋,劝说其投奔红巾军,朱元璋来了后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汤和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朱元璋十分尊敬。

汤和深知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在十几年的征讨生涯中,汤和时刻谨记上下尊卑,保留了难得的“人间清醒”,这种清醒在“徐达浇酒”的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朱元璋的人马打下应天后,晚上摆下庆功宴,大小将军济济一堂,喝得人仰马翻,席间徐达手提一坛酒,逼着朱元璋喝。

遭到朱元璋拒绝后把一坛酒浇在了朱元璋头上,汤和大惊立刻出手制止,并在第二天亲自带领徐达向朱元璋负荆请罪,此事才得以平息。

汤和的清醒还体现在大智若愚上,他巧妙地推掉了朱元璋的四次封公机会,展示出一幅不贪恋权力的形象,令朱元璋彻底放心。

明朝开国后,汤和的功勋不足以位列六公,被朱元璋封为中山候,对儿时的好友,况且还是自己的引路人,朱元璋对此十分内疚,一直找机会给汤和积累军功,使他能早日被封为国公。

明初,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率军北伐,派遣汤和征讨南方的陈友定,汤和也算不负众望,很快将陈友定打得溃不成军,但在最后关头他却放走了余党。

在回朝途中又被贼寇袭击,失去了两名指挥使,最后失去了升职机会。

汤和回京不久,朱元璋又派汤和协助徐达、常遇春等人围剿山西的王保保。

此战只要汤和打好配合,建立军功易如反掌,但汤和偏偏脱离大部队孤军深入,最终落入元军的包围圈,损失过半。

朱元璋还是不愿放弃,又给了汤和一次出征机会,派汤和征讨四川,为了更保险,还专门派大将傅友德在北部牵制敌军兵力,但汤和还是没能把握聚会,让副将拔得头功。

洪武五年,王保保侵犯边境,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北伐,又一次带上了汤和,但最终大败而归。

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还不死心,让汤和去追击北元大臣伯颜帖木儿,这次的任务太简单了,办了四次丢脸事的汤和。

如果在这次的任务中再出幺蛾子,那就是能力问题了,最终汤和取得大胜,并在次年再次痛击北元大军,险些击杀伯颜帖木儿。

靠着此次军功,汤和在洪武十年被封为信国公,成为明朝开国后的第七位国公。

回望此前四次的表现,汤和真的是没有将才吗?在追随郭子兴时期,汤和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

从一名普通士兵硬生生地当上了千户,在追随朱元璋时期,汤和平定太平、收复南京,随后汤和受命为三军统帅,一举拿下镇江,朱元璋称王后,汤和受命征讨方国珍。

接连恭喜啊余姚、上虞、请愿,生擒敌军大帅,为朱元璋解决了心腹大患。

那么为何在明朝开国后,汤和忽然就“不行”了呢?

只有一个解释,汤和在藏拙,他不能功高震主,引起朱元璋的警惕,只有与世无争,才能得以善终,这点在他被封为国公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有意打压淮西将领,为后世解决大患,汤和准确地洞察了朱元璋的想法,率先提出放弃军权回家养老,让朱元璋的大加赞赏。

在凤阳为汤和修建了大宅,并赐金银千两,但告老还乡并不能消除朱元璋的疑虑,许多回家养老的人最终依然被杀。

聪明的汤和在回乡后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决不与任何地方官来往,每天的事就是喝酒游玩。

让派人监视汤和的朱元璋十分满意,最终在70岁时病逝,汤和也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中结局最好的人。

在他临终时,朱元璋老泪纵横地说:汤和是我一生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