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与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2024-01-30 23:0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与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千古风流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话的出处:《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

夏日绝句

(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英勇善战,力大无穷,显赫一时。

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刚愎自用,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上烧杀破坏,终于在和刘邦集团的楚汉战争中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不谙机谋的莽夫,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悲壮的举动,引起了历代诗人无限的遐思。有人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英雄本色,生前乃人中之杰,死后亦是地府英雄。 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率众退守临安,从此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国土。李清照所感叹的项羽不肯过江东,恐怕也有时代的印记在其中,暗讽南宋朝廷。

而项羽为何不渡乌江而自刎于江边呢?历来为众人所争论。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肯过江东,是因为对虞姬和江东子弟的死亡心怀愧疚。 在四面楚歌之时,虞姬自刎以别霸王,使得项羽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除了美人的死亡之外,还有子弟兵的死,也让项羽耿耿于怀。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即今天的江苏宿迁市,地处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故宅在市区的梧桐巷,因项羽出生时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在桐树下而得名。

项羽祖先是楚国的贵族,世代都是楚国的将军。楚国被秦所灭时,项羽才十岁,由叔父项梁抚养长大,后来项梁杀人,才随着叔父避仇于吴中而离开家乡。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而项羽那棵手植槐一等就是2200多年!黄河几次决口,正处黄河故道上的家乡多次被淹没、冲平,而老槐就像落井的驴,面对埋葬它的泥土,抖一抖又抬高了自己。

树身被淤没六米多,树头依然探出淤泥,恰似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从淤泥中挣脱而出的树头,曾经又被雷电劈为两半,现在树身上还有烧焦的伤痕,又似项羽决不苟且偷生的悲壮。而今大难不死的老槐树头又长出一房之高,粗壮的枝干需要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更有股霸王身上永往直前、叱咤风云的霸气。

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项羽渡过乌江,将会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因为他想:“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自己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一路向西挺进,现在却无一人生还,怎么能忍心再让江东父老助他一臂之力,助他东山再起?

按项羽自己的话: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自己而拥我为王,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项羽可能也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一关,一代霸王,实在是落不下这个面子!

二、不忍再给江东父老带来战争灾难

渡过乌江逃至江东,战火将会再次烧到江东。他太了解刘邦的性格了——刘邦是一个不会手软的枭雄,他绝对不会给自己喘气的机会!

再说了,即便过江后得到了江东父老的支持,重新组织起一支队伍,项羽也不能确保最终能够战胜刘邦,与其再次给江东父老带来灾难,还不如自刎以谢罪!

三、维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英雄形象

项羽一生能征惯战,侠骨柔情,是一个当时就拥有很多“粉丝”的英雄人物。为了维护自己的完美英雄形象,他选择了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乌江河畔。

再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说前两句坦露的是李清照女儿之心所怀的英雄情结的话,这后两句,却正是引用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从而表达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