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宋高宗赵构果真是个昏聩无道之君吗?

2023-12-02 14:0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宋高宗赵构果真是个昏聩无道之君吗?

关于宋高宗的评价问题,历代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之所以把他定位成昏君,主要是因为做了三件事:重用秦桧,杀害岳飞,议和。那么我们就因此论断赵构就是个昏君吗?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昏君。

什么是昏君?

《新唐书·宦者传序》:“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於所昵,英主祸生所忽。”

对于明君、昏君、暴君的界定是传统中国人按照传统儒家道德伦理定义的概念。大致上,明君的特点是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政、节俭、爱惜民力、从谏如流,昏君的特点是荒政、不分忠奸、为一己之私不顾民望,暴君的特点是荒淫无度、残害大臣百姓。有了对昏君的定义,我们再来细看宋高宗的生平。

为政举措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二帝“北狩”,当高宗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人员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推行经界法,安置南逃汉人,允许一无所有的汉人免交三十四年的租税,大大发展了经济。另外,发展海洋经济使得南宋开拓海上贸易。缓解因军费开支巨大而造成的财政困境,在宋高宗的努力下,南宋的轻工业、文化产业、外贸、金融都非常繁荣。厉行节约,不好女色。身处战乱年代,知道生活不易,所以,处处厉行节约,一处宫殿要用几次。

帝王权术

靖康之乱以来,政府正规军的编制基本被打散,国内的军事武装大都在战争中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统军将领的私人武装,既不属三衙统管,枢密院也调动不了,只听命于主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类同时期参考东汉末年。

如果不是宋高宗,像韩世忠、岳飞等人类同三国时期的军阀,拥兵自重,难保不会发生什么,当然我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说这些也只是强调,宋高宗的驭人之术并非平庸。再说秦桧《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这样的权相,如果不是高宗,而是南宋后来几位君主,是否是第二个曹操也未可知。诚如岳飞奏议所言:“黎元有归,社稷有主,今足可伐虏人之谋。”

知人善任

秦桧活着的时候,宋高宗利用秦桧“权利欲强”这一点,让秦桧独相,让秦桧控制朝廷提出反对抗战,并杀掉主战的岳飞,打击其它抗战力量;

秦桧死后,将议和的责任推到秦桧身上,并转变策略,进行适度的北伐。一方面,疏解全国人民的情绪,使“议和”之后民心涣散问题得到凝聚。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复苏,又有了打仗的本钱,可以和金国打一仗。

审时度势

赵构执政之时,连年战事,军费开支巨大,不得已向农民征粮饷,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农民起义。类同时期参考明末外有“建奴”内有“闯王”的农民起义。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又征了粮饷;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赵构如不和金人讲和,战场上巨额的经济来源,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来。并且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贫富差距悬殊。宋高宗知道,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旦爆发,南宋将很有可能失去统政权,再加上金人趁机南下,就连当时的半壁江山也难以保全。面对这样的局势,宋高宗决定向金议和。南宋的绍兴和议,也基本上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而这种局面,赵构功不可没。《宋史》也因此把赵构和刘秀相提并论,定为中兴守成之明君。

庸而仁之君

前期的赵构无所畏惧,淡定从容,敢于赴身敌营作人质。兵部尚书王云死后,性情大变,变得胆小怕事。从扬州逃到杭州,再从杭州逃到海上,成了有名的逃跑皇帝。没有有雄才大略。偏安一隅,急于求和。只把军事部署作为乞降的筹码。他任用中兴四将抗击金军取得胜利,都用来作为谈判的筹码,始终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是一个能文能武,志向短小,具有一定的治国才能和识人才能,因为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他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总而言之是一个庸而仁的皇帝。

我是历史兴趣研究者@执笔布袋侠 ,

以上内容皆为个人论述,不可作为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希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