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无人机正在改变作战形态-评电影《天空之眼》

2023-12-02 05:4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无人机正在改变作战形态-评电影《天空之眼》

最近,美国电影《天空之眼》为观众展示了信息化体系支撑下的无人机战争形态。虽然影片中依旧充斥着浓浓的“帝国主义”(如果是带一点调侃意味,就加一个引号。如果不是,就不用这个词,改为:霸权主义。)思维方式,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先进无人机将带来战争形态的全面改变,而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件航空兵器。

剧情与背景

《天空之眼》讲述了反恐战争中一个不算少见的案例:一名英国女情报军官凯瑟琳·鲍威尔上校终于发现了一名危险恐怖分子苏珊·海伦·丹佛的行踪,准备协调美国空军的“捕食者B”无人机、肯尼亚特工和特种兵,在英国内阁首相、司法部长、政治助理和军方高层的直接监控下,对其进行抓捕。但阴差阳错之下发现了更多危险的恐怖分子,而且这些人马上就要发起一场自杀炸弹攻击!

鲍威尔决定立刻把抓捕行动改为击杀行动。但这会面临复杂的法律问题: 不仅要发射导弹打击一个友好国家的民宅,还需要杀死一名美国公民(加入恐怖组织的美国人)。而且,这次行动在向内阁报批时是一次抓捕行动,打算把苏珊抓回英国受审。如果改成击杀行动,就要重新报批。经过复杂的协调和交涉,英美高层终于同意改为击杀行动。但就在即将发射“海尔法”导弹的时候,一名肯尼亚女孩艾丽娅忽然走到目标民宅旁边,摆起了小摊。

“捕食者B”操作员犹豫再三,还是在鲍威尔的压力下发射了导弹。潜入的肯尼亚特工冒着生命危险设法营救,但女孩还是被爆炸气浪击中,受了重伤。首要目标苏珊居然未死,于是鲍威尔下令发射另一枚“海尔法”,苏珊终于毙命。但女孩因为伤势过重,死在了医院。

片中的目标——恐怖分子苏珊并非完全虚构的人物,她的原型就是英国籍女恐怖分子萨曼莎·洛斯威特,绰号“白寡妇”。此人与十多起恐怖袭击有关,包括2005年7月7日的伦敦爆炸案。她确实曾经在肯尼亚入狱,但很快越狱。据说她后来前往乌克兰活动,被东乌亲俄民兵狙击手射杀,但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本片中安排苏珊被击杀在肯尼亚,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萨曼莎·洛斯威特没有被处死并能够越狱的一种不满。

片中有几位名角出演,例如饰演凯瑟琳·鲍威尔的海伦·米伦拿过8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其中包括2006年的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扮演英国外交大臣的伊恩·格伦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饰演乔拉·莫尔蒙爵士,在《权》剧中他那持剑冲杀的造型让人印象深刻。但更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英国上将弗兰克-本森的英国著名演员艾伦·里克曼,他的另外一个银幕形象可能更为人们所熟知——《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但是在《天空之眼》上线两个月前,里克曼因为癌症在伦敦去世,本片也成了他的绝唱。

无人机和信息化体系

@“捕食者B”

影片中出现了三种无人机,起主要作用的是由美国军人操作的“捕食者B”,这是一种读者很熟悉的型号。本片中表现了几个细节: “捕食者B”起飞后,位于内华达州克里克空军基地的任务飞行员和有效载荷操作员才到场。指挥官告诉他们,飞机还能留空10个小时。这种模式对有人飞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无人机部队的遥控手即便是身处万里之外的本土基地,也依然按照前线的模式,身穿全套飞行服,在方舱内操作。有观众为此评论说,无人机操作员就算穿沙滩装休闲鞋,不是也一样操作吗?大概,这就是军队对人的特殊要求吧。

“捕食者B”有很强的弹药携带能力,它装一台霍尼韦尔/联信公司的TPE-331-10T涡桨发动机,最大功率712千瓦,加上精心设计的气动外形,武器携带能力高达1360千克。因此,当鲍威尔听说只携带了两枚“海尔法”,而不是她事先要求的GBU12制导炸弹,略感不快。因为“捕食者B”哪怕携带两枚各227千克的GBU12,再加上两个450千克副油箱,也能滞空长达42小时。然而下属为了“减少起飞重量、增加滞空时间”,没有安排副油箱,还换用了小威力弹药。但是,如果真的携带两枚GBU12,杀伤力会比战斗部重量只有9千克的“海尔法”大得多得多,不要说恐怖分子的房子和艾丽娅,恐怕整个村子都要被夷为平地。那样的话,英国首相可能就不敢批准鲍威尔发起击杀行动了。

另外,在多个操作画面中,在屏幕上都清晰地显示出目标的位置、距离和运动方向。这也是现代军用光电系统的优势。侦察设备可以直接获取目标参数,为火力打击做准备。而当“捕食者B”操作员第一次看到艾丽娅时,监视器右上角出现了“200× ZOOM”的字样,显示出AN/AAS-52光电吊舱强大的监视能力。

@仿生鸟和仿生甲虫

当一众恐怖分子驱车来到市区内的据点,门口电线杆的设备箱上落着一只翠绿色的小鸟。恐怖分子们都没有注意到它,但镜头一转到了小鸟的正面,它的下颌部居然有一只亮晶晶的镜头,这是一只仿生鸟无人机。笔者从现有的商业型号中没有找到一样的无人机,但是它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委托美国航空环境公司研制的“纳蜂鸟”无人机非常相似,想来是剧组模仿“纳蜂鸟”制作的道具。

这还不是最小的一只。当肯尼亚特工机智地潜入难民营之后,接近了恐怖分子集结的民宅。英国女军官要求他尽快查明屋内情况,观众正在猜测他会以什么理由敲门进屋,是查水表还是送快递?他却从怀里摸出一台PSP 游戏机样的东西,又从烟盒里拿出一只黑色甲虫,打开游戏机,按下挡纵钮,甲虫就飞了起来, PSP上出现了甲虫拍摄的图像,这也是一种无人机!在片中,正是这种甲虫无人机确认了苏珊的身份,还发现了恐怖分子们正在准备的自杀袭击装备,促使鲍威尔下定了击杀的决心。

@无人机的背后

在有形的无人机后面,是强大的一体化情报信息体系。这个体系提供了卫星导航定位、宽带数据链、卫星通信、抗干扰与抗截获、图像处理与特征识别、多源情报数据融合等多种功能,在横跨四大洲、多个时区的三个国家的军事体系之间建立起了情报实时共享机制,实现了对复杂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能力,是军事技术上的巨大成就。可以说,北约在信息领域和赛博空间内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从近期北约军事行动看,片中所云绝非自我吹捧,甚至还有所保留。这是美英军事集团新的战略优势。

看不见又离不开的卫星

在整部影片中,有一个“角色”从未现身,却又不可或缺,那就是北约的军用卫星体系。美英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美国的通信、导航、侦察工星采集和传输各类信息。这里不妨结合现实中西方国家的卫通体系的发展情况为读者讲讲片中卫星的作用。

在片头的英国内阁指挥室简报中,屏幕上放映的就是卫星侦察照片。不过从分辨和色调看,这应当是一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这不完全是出于保密, 如今国外军事非情报机构、包括美国国防部为了扩大情报来源,解决军用卫星数量不足的问题,大量采购商业卫星图像。在伊拉克战争高峰期,军方采购占了美国商业遥感界销售收入的六成。

GPS则是无人机和导弹导航的关键。可以说,没有GPS,现代无人机根本无从谈起。然而 GPS的另一项功能却很少本人提及,那就是授时。整个GPS星座是在同一个时间框架下运行,卫星之间的时钟误差不超过20纳秒。只有在这样精确的计时框架内,越洋协同的精确打击任务才能组织起来。

另一种就是宽带通信卫星。装备先进光电设备的无人机出现后,如何把它们拍摄的高清图像传回后方就成了大问题。传统整个战区的上星电报、电邮、传真带宽资源,给一架"捕食者B"都不见得够用。于是美国一方面开发并部署新一代"先进极高频"卫星和"宽带全球系统"卫星,一方面大量购买商业通信卫星服务,是国际卫星公司和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也就是海事卫星)的最大用户。英国军方也在运行一个称为“天网”的卫星系统。而“捕食者B”头部的隆起部分就是为了容纳一副Ku频段卫星通信天线。片中横跨欧洲、美洲、非洲的情报交流与作战指挥,都是通过各种通信卫星来传递的。或许是为了表现通信卫星的关键性作用,在两名“捕食者”操作员离开简报室前往操作方舱的途中,特意在画面中引入了一台白色涂装的机动式卫星通信地面站。

战争迷雾被拨开之后

正如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无人机和信息化指控体系的大量釆用,也为军事指挥带来了新的问题。在以往,各级指挥员、包括最高军政首脑,都或多或少面对着情报不足的问题。克劳塞维茨形象地称之为“战争迷雾”,他说“战争是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象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然而新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无人机、侦察机器人等装备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战场的单向透明,消除了迷雾。然而,随着迷雾的消散,展现在军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清晰的战争图景,还有信息爆炸。必须建立全新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发和应用系统及体制。除了信息处理、传输之外,新的问题紧随而来:敌情与作战方案想定有较大出入怎么办?有杀伤平民的可能怎么办?攻击可能会导致有毒物质扩散怎么办?

从前可以用误伤、误炸等借口来搪塞的事情,在透明战场面前无从逃避。而现代信息化系统拥有的数据记录和回放能力,也让事后追责更加容易。片中结尾处,鲍威尔强令下属修改附带杀伤评估数据,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评估员的各种操作都会被记录在系统中,可以追溯。

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决策糢式、交战规则和评估标准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高级指挥所可能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具体指挥工作,实际上形成了指挥体系的扁平化。另外,更多非军事部门会介入军事指挥,例如片中讨论的外交、司法、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这都会给军事转型带来新课题。

法律和主权问题

本片用相当大的篇幅来表现行动合法性问题,在故意营造出来紧张气氛之后,人们发现,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合法解释:抓捕或击杀目标需要经过人脸识别去人,改变行动性质由英国首相授权,英国首相征求司法大臣的意见后下定决心击杀苏珊,但能否击杀美国籍恐怖分子又成了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要求与美国外交部门沟通。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美国人加入恐怖组织,即成为美国的敌人,应当立刻击毙,击杀行动完全符合美国法律。

然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打算征求肯尼亚政府的意见。这个行动在肯尼亚国土上进行,肯尼亚为之准备了精锐部队,肯尼亚特工身入虎穴、冒着枪林弹雨执行任务,最后还要肯尼亚儿童承受“附带杀伤”,肯尼亚政府和肯尼亚人民却连话语权都显然被剥夺了。

影片中对美国操作员、英国评估员等基层军人也进行了戏剧描写,努力营造一种“西方军政人士皆怀爱心, 伤及无辜纯属无奈”以及“为救更多无辜者,只能牺牲极少数无辜者”的思想氛围。然而影片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西方社会才是培养恐怖分子的温床,西方自身的种种问题和西方主持的不公正国际秩序,造就了层出不穷的恐怖分子、恐怖组织、恐怖活动模式。也是恐怖组织获得资金、招募成员的主要来源,恐怖活动的后果却要第三世界人民来承受。这也是多少无人机和导弹都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