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2023-07-12 23:3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千军万马避白袍全诗什么意思(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个什么梗?七千白袍军为何能天下无敌?

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他平时爱穿一身白色袍子,因此,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提起陈庆之,大家更喜欢用“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来赞其用兵的神勇。但是,与历史上的其他名将相比,他真正算是大器晚成。

在史书上,没有他的出生记载,只是在萧衍对他褒奖的诏书中,提到其“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作为萧衍的随从,他颇得信任,但是,却在41岁才开始领兵。

当时,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起兵造反,失败后投降南朝梁,并且,提出请求让梁派兵接应。由此,陈庆之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之后,陈庆之被皇帝封为了“威武将军”,前去接应。随后,他带着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本是形势对梁军有利,哪知这萧综半夜投降北魏,导致梁军军心涣散,损失兵力七到八成。

惟有他所带的部队,全数夜退生还。而接下来的多次战争,陈庆之更是战绩显赫,之后,便赐爵关中侯。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萧宝寅、尔朱荣等人自立为王。北魏皇室元颢以投降梁为条件,请梁发兵助其称帝。

而陈庆之,再次被委以重任,以“飙勇将军”身份,带着7000人护送元颢前去洛阳称帝。

对此,甚至有人说:才7000人,明摆着就是糊弄。如果,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这些人马足够了。

当时,由于平定邢杲起义,河洛空虚,没有什么防兵驻守,所以,元颢非常顺利的到达了洛阳。

《梁书》对这梁武帝极尽溢美之言,可以说,他应该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没必要损耗自家兵力去助另一皇室,但是,等尔朱荣平定邢杲之后,形势对陈庆之可以说是逆转直下。

先来看看那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他领兵一路杀到睢阳,北魏丘大千领着7万人分筑九城(营垒),抵抗梁军。只是梁军一日就攻占三城,使得丘大千不得不选择投降。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他的7000人对抗被分散的70000人,应是压力不大。但是,如果真是实打实与7万人一起对阵,除非他的武器非常先进,以及战术出奇方能制胜。

至于考城被攻陷,这应是北魏战略上的失误。一个四面环水的城,即使陈庆之在水面筑垒,并非没有破绽,火攻即可。可见,这2万羽林军并非强兵。

只是,这位将军,后来的日子并不舒心,元颢进入洛阳称帝后,以为目的已达到,便沉迷酒色,而他的部队,却也“所从南兵,陵暴市里”,让大家很是失望。

后来,陈庆之提出要出镇徐州,在遭到拒绝后,便不再提了,可见,其为人非常小心。

当然,故事的尾声大家都清楚,在南撤时,部队遭遇洪水,只剩陈庆之一人装扮成僧人回到梁国,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大肆褒奖。

这位陪着萧衍下了20多年棋的“棋友”,大概是在棋盘上,让皇帝“见识”了其军事才能。

虽然,陈庆之自己不善骑射,但是,却并不代表他自己不会用兵。看陈庆之取得的胜利战役,更多的在于对于战机的准确把握,以及如何鼓舞士气等等。

在征战涡阳一战时,北魏派援兵15万(也有说5万),他就坚持乘对方疲惫之际袭击,并只带200人突袭,震惊魏军。

之后,两军对阵一年多,梁军军心不振,他以“功名”为激励,同样,乘着黑夜,突袭成功。所以,他的战果,完全是凭借着“巧”胜。

自己没有什么损耗,又大败敌军,难怪大家以“千兵万马避白袍”来赞美他。

那样的年代,只有依靠地形、天气、对方士兵的士气是否振奋,才能相应放大自己的战斗力。虽然,陈庆之所率领的部队骁勇善战,但是,也经不起天灾的折腾。

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梁武帝所帮助的那个元颢,其实,就一草包,被尔朱荣一吓唬,就不战而败了。

陈庆之的故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极少被人提及。也许是后人对当时史书的不敢相信,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料,撇开那些具体的数据不谈,他的作战思路,其实,对于后来者依旧启发很大。

在棋盘上,摸索了20多年,让他深知,带兵不是用蛮力。

那么,为何南梁没有利用此机会,一并拿下北魏呢?

有人说萧衍年龄大了,又信佛,野心淡了。其实未必,派出陈庆之,虽然,给的兵力不多,但是,却已经有了战略上的布局。

再说,当时元颢本就是“降臣”,在大局没有完全明朗之前,这个皇帝是不会轻易再出兵的。除此之外,后来的天灾,更是打消了这一想法,在当时,这可以看做是“天意”。

后来,在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56岁就去世了,心中未必没有此遗憾。

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

虽“射不穿札”,但是,一心想报效朝廷的他,终究还是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