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历史上徐姓最杰出名人介绍)

2023-07-13 05:08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历史上徐姓最杰出名人介绍)

儒家讲的“仁义”源于春秋时期徐国的徐偃王,徐偃王是徐姓的祖先。

一、徐国的来历

徐国来源于黄帝的六世孙伯益。伯益在大禹治水中有功,被舜赐予嬴姓。伯益既是徐国祖先,也是秦国祖先。夏朝时,大禹把伯益的儿子若木封在徐,建立了徐国,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市的郯(tán)城附近。

周成王时,徐国是东夷的主要国家,参与了三监之乱(武庚叛乱),周穆王时期臣服了周朝。

二、徐偃王

徐偃王是徐国第32代国君。徐偃王以仁义治国,大力发展农业和渔业,把钱全都用来改善民生。

钱不够了,就裁减军队,百姓都十分爱戴他。《韩非子》记载,徐国“地域五百里”,这时的徐国是东夷最大的国家,是徐国在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时期。

周穆王见徐偃王有仁义的美名,就赐他为方伯,管理东方诸侯国。《后汉书》说,“偃王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使徐国成了东方霸主,是当时唯一能和周王朝分庭抗礼的国家。

周穆王由于热衷征战和巡游,长年不在国都,这36国就拥戴徐偃王称王,修建了比西周王城还要大的都城,趁周穆王西行昆仑会见西王母的时候,唆使徐偃王起兵进攻西周,以取代周天子。

周穆王闻讯以后,立即辞别了西王母,向天下诸侯公布了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几大罪状,派造父联络楚国,“发楚师袭之”。

徐偃王一来不想造反;二来他以仁义治国,削减军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自知不是周楚联军的对手;三来他不想看到生灵涂炭,于是弃国而走,从山东跑到江苏彭城的山林隐居起来,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省的徐州。

徐国的老百姓感念徐偃王的仁义,数万人口追随他而去。后来,他隐居的这座山就被称为了“徐山”。

三、儒家的仁义的来源于徐偃王

儒家提倡的仁义最早说的就是徐偃王。史书说他“弛甲弋,坠城池,修行仁义,被服慈漫,视物如伤,以怀诸侯”。

孔子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他的儒家理论,他见徐偃王推行的仁义能使百姓安于统治,国家稳定,就把仁义吸收到他的理论中来,同时也把徐偃王仁义的美名给传了出去。

荀子在《非相》中更是把徐偃王和尧舜并列在了一起,称为是有大仁和大德的人。

徐偃王在临终总结他的一生时有所醒悟,感叹着说:“吾赖于文德,不明武务,以至于此。”韩非子也说:“周文王以仁义得国,偃王以仁义失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周文王以仁义得人心,以武力得天下,这是乱世夺取政权的通常做法。而徐偃王的时候是周朝比较稳定的时期,徐偃王以仁义治国,国人归心,这本来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但他偏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与中央政权对抗,大搞分裂,却又不重视发展军事力量。所以,以削减武力为代价的仁义,在战争中注定要失败。

四、徐偃王传下了徐姓

徐偃王死了以后,周穆王为了安抚人心,封徐偃王的儿子“宗”为徐国国君,定都在江苏彭城。三国时期,彭城因为曾经是徐国的故都,就把名字改成了徐州,成为九州之一。

徐国往后又传了十二代,历经数百年,最后被吴王阖庐所灭,享国1600多年。徐国灭亡了以后,徐国一部分后人就以国为氏,成为今天徐姓的一个重要源头,徐偃王成为这支徐姓的祖先。

徐姓是个大姓,今天在全国有2020多万人,排名在第11位。

五、徐姓的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的徐擀(gǎn)是建安七子之一,有诗"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名将,曾经击败关羽,解樊城之围。曹操称赞他“有周亚夫之风”,被封为都亭侯。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是“淮西24将”之一。“淮西24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所带的24名亲信,其中最著名的有徐达、汤和、花云、郭英。

徐达曾经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攻入元大都,封为魏国公,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六王”之首。民间传说,朱元璋建国以后,火烧庆功楼,大杀功臣。徐达最后被朱元璋用白马汗引发“搭背疮”害死了。

徐霞客是明朝著名的旅行家,一生足迹遍及了今天21个省、市、自治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是5月19日,这一天,被我国定为“中国旅游日”。

科学家徐光启是崇祯时期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是个大学问家,学贯中西,他翻译了《几何原本》,编纂了《农政全书》,在中国最早提出了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理论。

著名的画家徐渭,和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才子”,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人创始人,“青藤画派”的鼻祖。徐渭的花卉画的是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但徐渭一生不治产业,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六、徐国世系

徐国世系: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徐驹王--徐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