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礼记是什么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由来以及主要内容)

2023-07-13 05:00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礼记是什么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由来以及主要内容)

这个《礼记》是记载周天子的各种礼仪制度的书。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七十子后学”在传授礼学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仪札》的解说材料,称之为“记后”。

此后,经过汉代儒生的编选,形成《札记》,各篇写作年代不一样,其中多为战国时人所作,少数成于秦汉之际。

事实上,这个《札记》原有两种版本。

一是汉儒戴德传《礼》八十五篇,后人称为《大戴札记》。

二是其侄戴圣传《礼记》四十九篇,后人称为《小戴札记》,也就是现在通行的《札记》了。

这个戴圣,字次君,是河南商丘人,宣帝时立为博士,曾参加石渠阁论定五经会议,官至九江太守。

其实,《礼经》这本书不好理解,后人为了读懂,就要给它做解释,原有《古文记》、《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之目,均为解《礼经》之作。

后来,《小戴礼记》很多人也看不懂了。

因此,东汉郑玄又为《小戴礼记》作解释,他把《小戴礼记》、《仪礼》、《周礼》并称为三礼,提高了《小戴礼记》在礼学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的时候,它已经被列入九经之中,故《礼记》则专指《小戴礼记》。

此书可能是先秦两汉编成的,钱玄在《三礼通论》考证、推断说:

“大、小戴《礼记》,除可以确定为西周文字及秦汉人所作以外,多数篇目大致撰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前3世纪前期之间。

1

《礼记》|四十九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礼记》四十九篇的内容,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通论,论述有关礼学思想、礼学理论。

二、制度,论述和记录有关礼仪制度。三、释义,解释、辨析、考证各种礼制、礼俗、礼仪。

四、杂记,记述与礼有关之事。

可以说,《礼记》是先秦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各据所闻而撰写的,相传西汉戴圣编纂,又称《小戴礼记》。

全书包括《檀弓》《礼运》《学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唐代将《礼记》列为《九经》之一,宋代列入《十三经》中,朱熹又以《礼记》里面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据说,《射义》篇中孔子射箭、观者如堵墙的场景,《中庸》篇中有“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的话。

这部书的大多部分应是先秦的物事,或者竞在春秋战国之交。

这本书里包含很多鲁国“士阶级”之习俗及文教,故历史材料的价值很大。

2

《礼记》|记载了孔子和门人,及其他历史人物有关礼制的言行

事实上,《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礼仪制度及注意事项、孔子和门人及其他历史人物有关礼制的言行。

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作为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传授礼经《仪礼》的资料。

内容博杂,记述了儒家礼教学说和先秦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

全书除记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及有关论述外,还包括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小故事,其文兼备各体,文笔简洁。

3

《小戴札记》也就是后世通行的《札记》

《礼记》亦称《小戴记》,共四十九篇,大致皆孔门七十子后学所记。

事实上,它杂记了各种礼制及孔门大义。

孔子

这个《礼记》,相传为孔子门人及其学生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故又名《小戴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卷49篇。

它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其中,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均有体现。

是研究中国礼乐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事实上,《礼记》除了保存有丰富的学术史料外,还记载了很多言约义丰的故事。

其《檀弓》上、下篇即由众多故事组成。

今存《礼记》的主要注本,有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的注疏本。

总而言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传统,其文化核心之一就是“礼”。

而“三礼”:《仪礼》《札记》和《周礼》集中表述了“礼”的思想。

作者戴圣《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事实上,该书的编定主要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的编辑。

事实上,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札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盛行不衰。也就多这些比较流行的《礼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