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介绍 列子周穆王的寓言故事

2023-09-23 16:2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介绍 列子周穆王的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介绍 列子周穆王的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一书中共有102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独特的道理,故事新异,寓意鲜明。寓言故事结构简明,多采用比喻的手法,使道理都通过故事体现出来。无论人们的智慧多少,都能从寓言故事中悟出道理。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有:愚公移山、

image.png

杞人忧天、纪昌学射、歧路亡羊、薛潭学讴等。

image.png

两小儿辩日图

“两小儿辨日”的故事体现了古人认识万物,探寻自然的探索精神,两小儿拥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告诉人们学无止境、勇于探索,知识是无穷的,我们对学问的追求也是无限的。

“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不切实际的担忧来扰乱我们的生活,要有一颗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强大心理。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最终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

“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不可寻求捷径,要扎扎实实的从最基本的做起,精益求精,只有掌握技术的基础,才能将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歧路亡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最终会什么也得不到。

列子的智慧通过这些寓言故事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明白了为人处世之道。列子的用心良苦,真的值得敬重。我们在获得这些智慧时,也应该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心理,记得列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列子周穆王

《列子?周穆王》共八个寓言故事,向人们讲诉浮华人生,得失贫贱等都是虚幻的东西,不管这些多么重要,都会随着人生命的消亡而消失,不支持人们追求这些。拥有或不拥有都是一场空,都只是过往云烟。

列子周穆王图

这篇文章取材标新立异,所述故事奇异怪诞,语言文字美妙绝伦,可以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列子看尽人间万事、领略不同境界,这几则故事概括为“神遇为梦,形接为事”,将现实行为和梦境都归结为人的精神和外界接触的结果。只有彻底地认清现实和梦境的人,才能够以平静坦荡的心情来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这篇文章中的第三个是议论,论述了醒的八种征兆,梦的六个原因。八种征兆分别是: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梦的六个原因是:一曰正梦,二曰蘁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八种征兆是形体接触的事情,六个原因是精神交接的事情。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人的精神和形体遇见事物而产生的。只有将精神和形体弄清楚的人,才会无所畏惧,不懂这些道理的人只会被现实和梦所扰乱。因此才有列子“神遇为梦,形接为事”一说。

书中的故事妙笔连篇,发人深思,这都是在当时所处环境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创造力而成的。

列子是哪国的

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又名列御寇。在据史料记载,列子在郑国隐居四十年,潜心研究道家思想,一心只做学问,不问仕途,不贪慕虚荣,完成巨作《列子》一书,字数长达十几万字。《列子》一书为我国思想文化长河留下光辉的一笔,列子的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贤能志士。

战国地图

郑国为战国初期诸侯国之一,公元前806年,姬友被周宣王封在郑地,封为郑恒公。郑地起初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随后又改在今陕西省华一带,周平王时期又迁至今河南新郑一带。

公元前771年,郑恒公被犬戎所杀,随后的的郑武公又把郑国迁至三地交界的新郑。郑国在郑庄公时期已经达到强盛,周天子见郑国势力不断壮大,遂欲将郑国分解,引来郑庄公不满,于是和周天子发生矛盾,郑国在繻葛之战中相继打败了周国联军。而后又几倍其他诸侯国,使郑国在当时是势力最强的诸侯国。郑庄公去世后,其子为争王位,郑国开始陷入混乱,自此郑国开始由盛转衰。公元前375年,韩国攻占郑国,郑国灭亡。郑国的历史持续了432年,在位君王20位。

列子在郑国完成的《列子》中包含很多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列子在家乡也是人们的骄傲。列子死后,被葬于郑国,虽然经过千年变化,列子现在的墓地还位于当年的郑国封地内,列子本人也算魂归故里了。

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作者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列子浮雕

第一则故事是“殷汤问于夏革”的故事,使夏革用科学的思维来解答殷汤试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宇宙的无限性,天地无极。让殷汤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具体,感受万物的神奇,其中的比喻展示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则和第三则的“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两个故事告诫人们,人们应有愚公移山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有夸父逐日那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

“大禹迷途”、“小儿辩日”等故事说明再厉害的圣人,都有难倒他们的问题,面对有些问题,他们同样束手无策,提高人们面对困难时的信心。

“穆王西巡”展示了一个“机器人”,这种想象力真的比现代人还丰富,注定列子此人的不寻常。

“鲁公扈、赵齐婴”讲的是颇具现代医学水平的换心术。还有很多故事教会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要有学无止境、勤劳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应自以为是、骄傲自大、急功近利,那样只会作茧自缚。万物复杂多变,人们应突破自我,甩掉浅陋的常识,畅谈时空的无穷。

列子仲尼

《列子?仲尼》是列子借用孔子的言论和行为来阐明人应当遵守的修身理论,文中共十五个部分,其中有十二篇故事和三篇议论。这些内容不仅教育人们认识世界,而且传授养生之道,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主旨。

仲尼像

第一则故事,以问答形式出现,孔子告诉了颜回关于乐要顺其自然,懂得命运,总结为文中这一句:“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第二则故事,鲁国的亢仓子能做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体现了“无为无不为”的思想。第三则故事也是围绕“无为、贤”的政治主张。

从第五到第八个部分,用南郭子的“貌充心虚、耳无闻、目无视、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列子的“心凝形释,骨肉都融”,“物物皆游,物物皆观”等言语来体现养生至道的重要性。第九到第十一部分,从不同程度说明道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第十二个到十四个部分讲诉治国的道理,不能随意逞能,不能四处显摆,要遵循道,合乎道。第十五部分通过关尹喜论道,对以上的所有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阐明了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违背道,必定被道所抛弃。

所有的逞能和无能都不是道,“无为”才是道的本源,人们应消除主观成见,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客观情况,用道的思维处理问题。

列子故里

列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学派重要的典籍。列子一升清贫,潜心研究学问,所研究的“宇宙无限说”、“地动说”早于西方同类学说。列子被称为“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学派的著名人物。

列子故里

列子在郑国潜心研究学问长达四十年之久,所著的《列子》达数十万字,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列子的故里是郑州市圃田村,在郑州东边不远。在村子里有一座小型墓冢,相传这就是列子墓。列子墓四周有河流和很多枣树,附近建有列子祠。在明朝时,曾被重建,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近年来,列子逐渐被人们熟悉,政府部门也对列子故里加以重建和保护。加修列子雕像、御风台等,还修建了列子故里陈设馆,提高人们对列子的认识。当地政府广为宣传列子故里,使它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让很多外地游客为列子慕名而来,提高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在这里,流传着很多关于列子的事迹,列子在这里就像神话般的人物。11年“列子的传说”还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地还有关于列子的文化节,列子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列子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故事很励志,默默无闻,忍冻挨饿,却只为作学问。他的思想也成功的起到警示他人、启迪他人的作用。列子的学问不输老、庄,名气却不如他们,这说明一直以来对列子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大对列子思想和文化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