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米脂杨家沟,毛主席离开陕北之前住得最久的地方,背后故事好多

2024-01-23 06:5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米脂杨家沟,毛主席离开陕北之前住得最久的地方,背后故事好多

对于旅游的人来说,陕北真的太丰富了,我国庆和家人自驾去了一趟,游记到现在都还没发完。当然,中间被秦岭秋色迷住,耽误了写陕北游记也是原因之一。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很有名的地主庄园,也是陕西除延安系列景区之外很有名的一个红色旅游景区——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也即扶风寨马氏庄园

这个景区,我本来是不太想去的,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出去玩喜欢轻松一些,不太喜欢去革命旧址接受教育,毕竟,平时搬砖养娃已经够累的了,假期还要去接受教育……想想就……累。

但同行的长辈对这些革命旧址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去了。到了那里才发现,来对了,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不止有革命故事,还能挖掘杨家沟马氏这个非凡的“地主”家族的故事

游客眼中的杨家沟——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杨家沟坐落在由重重黄土山梁“包围”而成的深沟里,距离榆林市米脂县的县城20公里。如果不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曾在这里驻扎了4个月,也许它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古村落。

故事要从抗日战争胜利开始讲起。长话短说,抗战胜利后,对共产党忍耐多时的蒋介石很快就调转枪头,欲把中共这个曾经的“抗日盟友”除之而后快。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是共产党人民军队数量的3倍多。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而共产党节节退缩,连革命中枢延安都失守,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开始第二次“长征”——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周旋长达1年零5天,行程1千公里,这就是党史上有名的“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

杨家沟就是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驻留地。据统计,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走过了12个县,驻留了38个村庄,时间最短的仅几小时,大多不过一两天,而在杨家沟,他们住了长达4个月。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及党中央等撤离延安,“流动”在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等今榆林辖区县一带,经过大半年的“奔波”,赶在冬季严寒降临之前,这年的11月22日,他们离开“东方红”的故乡佳县,600余人转移到了米脂杨家沟这个全国有名的“地主村”,在这里度过了严冬,直到第二年3月21日才离开杨家沟。

两天之后毛主席及党中央等便从榆林市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离开了“庇护”他们长达13年的陕北。随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最终扭转局面,迎来最后胜利。杨家沟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指挥中心”,由此也享有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而今,杨家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景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等。这里保存了大量当时的革命遗迹,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旧居、十二月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及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庆祝宜川战役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中央政治部、亚洲部保卫科、西北局、供销社、战地医院、新华社等旧址。

整个革命旧址占地面积达183亩,现在属于纪念馆管理的仅占约1/3,另外2/3的窑洞院落现在住着杨家沟的村民。

“革命”背后的杨家沟——一个400年大家族的兴衰

因为革命光辉掩盖的原因,杨家沟本来的面貌被很多人忽略了。其实,革命圣地杨家沟后面,还藏着一个“文化古村落”杨家沟,一个400余年的大家族曾在这里演绎着跌宕起伏的命运,如今这里气派的“窑洞庄园群”就是他们家族几辈人建立起来的。

这个家族便是杨家沟马氏,他们也被称为“马氏地主集团”。

杨家沟马氏从明代万历年间便定居在杨家沟,已有约400年历史,马氏家族以农为本,本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家族。大约在清代中叶(18世纪中叶),马家出现了一位人物——马嘉乐(堂号:光裕堂),应该是个读书人,为太学生、议叙八品,马嘉乐依靠放贷和买地典地发家,给他的子孙留下了5000余垧(1垧约合3亩)的土地。

经过子孙三四代的努力,到1940年前后,马家拥有的土地翻番,壮大成为一个拥有几十户人口、数十万亩土地的“地主集团”。

在清同治年间,陕西社会动乱,马氏族人为了家族安全,在村里一座孤山上依形就势建起了寨墙高耸的“扶风寨”,这也就是今天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所在地。

1940年前后,据说杨家沟一共有270余户人家,马氏地主就有72户,其中大地主有3户,分别为马维新、马祝平和马瑞堂,他们占有的土地都在千垧以上,实力雄厚。和他们的“富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剩下的200来户人家里,只有47户人家有自己的土地,总数是457.5垧——可以说,杨家沟方圆几十里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掌握在马氏家族手里

马氏家族拥有的不只是土地,还有智慧,他们很重视教育,马家发家的始祖马嘉乐曾经创办3所私塾,供子孙、亲友和乡邻子弟读书求取功名,据记载,马嘉乐光裕堂5子11孙都有官职正四品、从四品各2人,从五品3人,因功赐赏顶戴花翎2人……

到清末民国年间,12名马家后人曾出国留学,其中就包括之前提到的三大地主之一的马祝平(字醒民),他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家乡创建了马家沟最漂亮的窑洞院落——一座中西合璧的“新院”,也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杨家沟居住的地方。

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马家,曾经在新的形势背景下采取了很多办法维护自己的已经拥有的经济社会地位,比如说国共合作抗日期间他们曾经积极配支援抗日,马光裕堂曾为359旅捐赠粮食1700余石(1石约合100斤)。有的和共产党人联姻,如大地主马维新曾将两个女儿嫁给共产党干部。甚至马家后代中也出现很多共产党人,如马豫章、马汉文等。

1947年年底,毛主席及党中央转战陕北入驻杨家沟,年底进行土改时,杨家沟马氏地主也很配合。但在之后的岁月中,马家后人还是基本上离开了杨家沟,盛极一时的马氏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

杨家沟,既有激流勇进的革命史,也有黯然谢幕的家族史,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推荐给你!

黄小黄走陕西:爱陕西,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