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展望未来英语教材,展望未来英语翻译

2023-10-12 03:3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展望未来英语教材,展望未来英语翻译

展望未来英语教材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二是改革英语教学 *** ,增强学生的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展望未来英语教材

展望未来英语教程没有电子版的原因有2点。

1、市场销售问题,电子书的发行必然会影响纸质图书销售。

2、版权问题,发行电子图书无疑又减少了盗版的成本。

《展望未来》是1996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一套分成四个等级的英语教材,作者是冯卡门。

二:展望未来英语作文

1.让理想照进现实

2.放飞理想

3.展翅高歌

4.用理想点亮人生

5.理想从这里起航

6.漫漫人生路,理想伴我行

7.给理想的一封信

8.张开理想的翅膀

9.让理想之花在成功的彼岸绽放

10.给未来的我一封信

11.我的未来

12.展望未来,告别过去

13.对未来的憧憬

三:展望未来英语翻译

感谢您

教科书评价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牛宝荣

摘要:教科书评价是提高教科书质量、加强教科书建设与管理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重视,教科书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教科书评价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推进发展和拓展深化3个阶段,在评价的内涵、类型、功能、内容指标、过程和 *** 6个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如相关研究较为滞后、不够成熟等问题。为提高教科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应加强教科书评价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研究,建立科学且具学科特色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科书评价 *** 的研究,推动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教科书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教科书;教材编写;教材建设

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材料,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1]18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教材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2]。在我国基础教育从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改革与升级过程中,教科书的建设与管理愈发重视提高质量,而科学有效的教科书评价研究是促进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目前教科书评价研究存在较为滞后、不够成熟等问题,表现在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和评价 *** 跟不上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发展的步伐、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此,有必要对教科书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未来教科书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望未来英语教材,展望未来英语翻译-第1张图片-

1 教科书评价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推进发展和拓展深化3个时期。

1.1 萌芽探索期(1978—2000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文革”期间使用的统编教科书进行了修订,细化了教科书的国定制管理模式。由于教科书长期由国家统一编写、编审不分,教科书评价研究的学术发展较为受限,这一时期的教科书评价研究相对滞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教科书管理逐渐从国定制走向审定制。自1986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等文件相继出台,教科书实现了编审分离,为教科书评价研究提供了空间。从研究对象上看,这一时期主要对历史、化学、物理等科目的教科书开展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张卫国[3]、曾天山[4]、李慧君[5]、张传燧[6]、丁朝蓬[7-8]等对教科书评价的本质、标准、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教科书评价研究文献很少,大多为经验之谈,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1.2 推进发展期(2001—2010年)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科书进入“一纲多本”的时代,多样化局面逐渐形成。面对众多版本的教科书,如何科学地对其进行分析、审查和评价,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从涉及的学科来看,这一时期的教科书评价研究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等科目,为多学科的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教科书评价的理论研究方面,以新世纪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为评价对象,从教科书评价的本质、功能、内容、过程、 *** 、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出版了一些有关教科书评价的学术著作,如高凌飚主编的《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孔凡哲等的《教科书研究 *** 与质量保障研究》和孔凡哲的《教科书质量研究 *** 的探索——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等。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教科书评价研究稳步推进,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也开展了实践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由于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的研究 *** ,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一定局限。

1.3 拓展深化期(2011年至今)

2011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纲多本”变为“一标多本”。2017年,国家设立教材委员会,对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3科教科书实行统编、统审、统用,全面落实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这一时期有关教科书评价的研究数量激增,质量也显著提升,呈现出如下3个特点:第一,研究对象更加广泛。信息化时代催生出电子教科书、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等新的教科书形态,评价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教科书,也拓展至新型教科书。第二,研究的理论基础更加深厚。相关研究梳理并分析教科书评价的阶段性成果,尝试探索建立本土化的教科书评价理论体系。第三,学科教科书评价研究更加深入。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版本和时期的教科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品教材,努力发挥其铸魂育人的根本功能。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出台,在从重视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教科书评价研究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深化,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2 教科书评价研究的现状

下面从教科书评价的内涵、类型、功能、内容指标、过程和 *** 6个方面对教科书评价研究的现状加以梳理。

2.1 教科书评价的内涵

对教科书评价内涵的理解,主要存在4种典型观点:第一,价值判断说,认为教科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教科书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科书价值关系的判断[9],它以满足主体需要为尺度,其价值主体主要有学生、社会和教师等[10]。第二,目标实现说,认为教科书评价是衡量预期教育目标在实际教育中实现程度的过程[11]9。第三,测量测验说,认为教科书评价是利用可行的测量技术对教科书进行评价。第四,信息数据说,借鉴Stufflebeam等对教育评价的定义[12],可以将教科书评价视为一种收集、提供信息数据的过程,有助于教育决策与管理。教科书评价可以为国家评审教科书提供依据,为基层学校选择教科书提供参考,为教科书编写单位提供改进意见[13]。

对教科书评价的上述4种理解反映的是研究视角与立场的不同:“价值判断说”立足于人与社会的需求关系,“目标实现说”立足于教科书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测量测验说”立足于教科书本体,“信息数据说”立足于教育管理与服务。

2.2 教科书评价的类型

依据评价内容的指向性、评价 *** 、评价时间和评价主体4方面的差异,相关研究划分了教科书评价的不同类型。第一,依据评价内容的指向性方面的差别,将教科书评价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14]。宏观评价是对教科书的宏观性原则与方向进行评价,如教科书的教育学意义、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微观评价是对教科书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估。第二,依据评价 *** 的不同,将教科书评价分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15],还可以将其分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16]。静态评价侧重于对教科书文本的分析评价,动态评价侧重于在教科书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评价。质性评价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内隐的文化和价值观,量化评价是运用评价指标考察教科书的使用状况和效果。第三,依据评价时间的不同,将教科书评价分为使用前评价、使用中评价与使用后评价[17]。第四,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将教科书评价分为编写人员的内部评价(自评)与使用者、管理者的外部评价(他评)[5]。

2.3 教科书评价的功能

面对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教科书评价具有多维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评价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是基于管理者的立场确认其是否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满足多方主体如教科书研究者、编写者及使用者的价值需求[16]。第二,教科书评价具有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外在职能与满足教科书评价者需要的内在职能[9]。第三,在教科书体系建设的编写、审查、出版、发行、供应和选用等环节中,教科书评价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如相关研究认为教科书评价能够为教材选用提供参考意见,并帮助改进教科书[18]。

2.4 教科书评价的内容指标

评价内容指标在教科书评价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相关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独特的、个性化的评价指标解读和建构。这些研究中,有的采用三维内容指标,有的采用五维内容指标,有的采用六维内容指标,还有的则采用有别于这三者的其他指标体系。第一,三维内容指标。相关研究提出教科书的目标、内容特性和教学特性3个方面的指标[19]。第二,五维内容指标。相关研究基于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解读,提出知识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编制水平维度、可行性与适用性维度5个方面的指标[1]334-337。第三,六维内容指标。相关研究对不同地区历年使用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内容属性、教学属性、物理属性、发行属性、可读性和社会价值6个维度的评价内容指标[20]。第四,其他内容指标体系,如有研究开发出教科书通用评价系统,建构了功能与结构有效关联的二维矩阵型框架,形成了清晰明确的9项功能标准和30项结构指标[21]。

2.5 教科书评价的过程

教科书评价一般包括计划、实施、分析、结果评定等阶段,具体来看,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的论说。三阶段论认为,参照教育评价活动的过程,可将教科书评价分为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分析与处理3个阶段[11]16-18;四阶段论认为,教科书评价的过程可以分为确定评价目的、确立评价目标、设计指标体系、数据与资料的搜集、分析、处理4个阶段[3];五阶段论认为,教科书评价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语境、获取价值主体信息、获取价值客体信息和做出价值判断5个阶段[22]。

2.6 教科书评价的 ***

评价 *** 在教科书评价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依据研究范式上的差异,可将教科书评价分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学者主张在教科书评价中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或交叉使用[23]。依据评价内容的侧重,可将教科书评价分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静态评价的 *** 侧重于教科书文本因素,主要有综合分析法、插图评价法、审核表法和内容分析法;动态评价的 *** 是教科书的文本评价与使用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德怀术(Delphi technique)、实验评价法、问卷法和访谈法[15]。此外,要在教科书试用前、试用中和推广中分别使用差异化的阶段性评价 *** [24]。

3 教科书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下发,体现了国家对教科书建设的重视。为提高教科书建设与评价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未来可从民族性与时代性、评价内容指标、评价 *** 和评价主体4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教科书评价研究。

3.1 加强教科书评价研究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第一,教科书评价应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教科书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建设什么样的教科书和形成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25]。教科书评价及其研究作为教科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国家意志与时代精神。这需要加强党对教科书评价工作的领导,严把教科书的意识形态观,从根本上保证教科书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科书评价研究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教科书评价体系。

第二,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应重视教科书评价研究与课程改革的一致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具有课程内容结构化、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的特点[26]。为适应与配合课程与教学的新变革,教科书评价研究应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探究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切实把握新课标所蕴含的教科书评价的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电子教科书、多媒体教科书等包含立体资源的现代教科书。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科书的评价工具和分析技术,使之更好适应教科书的发展,进而推动新形态教科书动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是学界密切

3.2 注重科学且具学科特点的教科书评价指标研究

评价指标的建构与研究是教科书评价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衔接的中层理论研究,具有归置协调和吸纳整合的作用[27]。教科书评价指标研究应重视指标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需要筛选和整合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教育科学、学习科学、脑科学和评价理论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研究提供了理论与科学基础,精细、科学的评价指标应合理吸收、融合这些最新成果和思想,以获取更加前沿和有效的教科书评价信息。随着21世纪技能、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教育的提出,以及课程教学和学习 *** 的改革,国际上教科书评价标准研究取得较多进展,应汲取这些研究的有益经验,探索基于中国课堂教学实际和教科书发展的本土化评价指标体系。

教科书编写依据课程标准,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并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 *** 、情感和态度等目标,突出学科差异,体现鲜明的学科特色。基于此,教科书评价指标研究应重视学科属性,

3.3 促进教科书评价研究 *** 变革

科学有效的教科书评价 *** 有助于检验教科书质量的优劣,满足教科书建设中编写、审查、出版、发行、选用和评价等环节的需要,为教科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教科书评价发展至今已形成核查表法、综合分析法、插图评价法等比较成熟的 *** [29]。未来需要重视教科书评价研究范式的变革:一类是使用思辨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涉及评价 *** 的内涵、本质、程序和原则等内容,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研究的理论起点与价值方向;另一类是使用实证法的实践应用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真问题并求解最优化结果,在教科书评价研究中应拓展这一范式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在实证研究中,应加强对已投入使用教科书的跟踪分析与评价反馈。教科书评价是一个持续可追踪的长期过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的评价,精准定位教科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教科书的动态监测,进而为教科书编写、修订和评价等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另外,还应加强教科书评价工具的创新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纸质为载体的传统教科书逐渐向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教科书发展。若将纸质教科书的传统评价 *** 和工具照搬到电子教科书评价中,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在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如何创新教科书评价的工具和 *** ,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评价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理应得到更多

3.4 推动教科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首先,教科书评价研究应尽可能关照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提出教育是一种人人参与、多领域协作的社会契约[30],这蕴含着共治共享的教育理念。教科书评价主体的立场与视角不同,会对评价内容指标、评价工具和评价 *** 产生不同的见解。教科书的评价研究应基于共治共享的理念与社会契约精神,充分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吸纳教育管理部门、出版部门和师生等主体参与,在相对开放的评价空间中围绕共同议题开展讨论分析,吸纳有益的经验和观点,促进教科书评价的多元协同、共治共享。需要

其次,应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除教材编写者的内部评价与教师、学生等使用者的外部评价外,还可以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依托专业、权威、价值无涉的机构确保教科书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和全面。相关机制需要对第三方评价资格、评价程序、权责关系及其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最后,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的保障机制。一要加强培训与沟通机制研究,要对教科书评价人员进行必要培训,还要与教科书编写者进行对话,达成共识,增进理解;二要加强激励机制研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以提升各方参与教科书评价的积极性;三要加强资金支持机制研究,重视与教科书评价过程相关的评价成本研究。

参考文献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国考试》2022年第9期)

四:展望未来英语怎么说

explore the future !!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

look ahead the future look into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