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汉朝汉文帝简介,汉文帝简介历史

2023-10-12 03:3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汉朝汉文帝简介,汉文帝简介历史

汉朝汉文帝简介: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史称汉文帝。他的父亲是汉高祖刘邦,母亲是吕雉。刘恒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刘恒死后,谥号为孝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那么,刘恒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帝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起来看看吧。

一:汉朝汉文帝简介

汉文帝刘恒简介

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五位皇帝,后世称他与刘启所统治时期为“文景之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汉文帝刘恒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汉文帝刘恒简介1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与薄姬生的第四个儿子,西汉的第五位皇帝。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刘恒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吕后去世后,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代王刘恒入京为帝。刘恒即位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在政治方面,刘恒推行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等政策,使汉朝进入了强盛安定的时期。汉文帝即位三个月后,立长子刘启为太子。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文帝在未央宫逝世,享年四十七岁,谥号孝文皇帝。

汉文帝的政治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而且他一生都注重简朴被世人所称道。

汉文帝刘恒简介2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高祖中子,汉高祖刘邦第4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一八○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是很幸运的。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政权,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了四个。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陷害,得以善终。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和他的母亲有关。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魏国王宫的宫女,在刘邦打败魏国后,将许多宫女选进自己的后宫,后来便和薄姬生了文帝刘恒。但刘恒出生后,薄姬却遭到刘邦的冷落,地位一直是“姬”,没有升到“夫人”,所以,文帝刘恒从小就做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刘恒七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下来,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刘邦的旧臣陈平和周勃在吕后死后,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代替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他们觉得刘弘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有的认为是一个阴谋,有的则分析说不会有假。

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的意思是: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占卜的人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现在一般的王要高一级。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又中了计,丧命黄泉路。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住进了未央宫。软硬兼施,巩固权势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称号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结束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了。于是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文帝很快也答应了。

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在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之心时,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说明实情:被罢免丞相职务后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备,但却没有反叛之心。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二:汉文帝简介历史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三位皇帝(含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弘为第五代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三:汉文帝简介资料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汉文帝这位在传统史学叙事中的明君仁主,究竟是怎样一位帝王呢?

汉朝 高后八年 (公元前17 9年 ) 八月初一 , 强势的女主——大汉太后吕雉驾崩。 吕后之死打破了汉朝政局的平静,被压制很久的功臣勋旧集团与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兄弟联手,打掉了所谓的“诸吕”集团。 这场政变的主脑周勃和陈平还制造出了所谓的“安刘必勃”的政治谣言,将“谋为乱,欲危刘氏”的罪名扣在吕家人身上。

惠帝和吕后身后,其实还有个少帝刘恭。杀尽吕家人之后,陈平、周勃这些人又因这个少帝与吕氏家族的关系,担心这个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所以,这些功臣干脆“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就说少帝和他三个弟弟都不是惠帝亲生儿子,于是乎,全杀光!

所谓“安刘”,先来个杀刘,这些功臣都不是吃素的,何况他们还记着当年高祖、吕后大肆屠杀功臣的旧账!杀尽惠帝一脉之后,刘氏宗室中有望问鼎皇位的只有三个人:齐王刘襄、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

在这三人之中,第一个出局的就是淮南王刘长。刘长这个人的母亲原来是赵王张敖的美人赵姬,后来又跟了刘邦。赵姬生下刘长不久就自杀了,刘长就被吕后抚养了,“早失母,常附吕后”。这样的背景,导致了刘长第一个被功臣列侯集团除名。

齐王刘襄是当时的热门,从宗法上讲,刘襄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诛杀吕氏家族的行动中,齐王一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齐王首先发兵反吕,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吕产,立有大功。但是,陈平、周勃这些列侯功臣也不会拥立齐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齐王当时太强大了。

汉朝汉文帝简介,汉文帝简介历史-第1张图片-

如果答应迎立齐王刘襄,那么当初功臣列侯集团“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的许诺必然要兑现。这样一来,齐王一系除了掌握直辖的郡县外,还领有齐、赵、梁三国,这势必会打破诸侯王与功臣列侯集团的势力平衡,威胁功臣列侯在 *** 中的主导地位。这个结果,可不是陈平、周勃发动政变想要的结果!

最后,代王刘恒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汉书·陈平传》上说,“立文帝,平本谋也”,也就是说,最初主张立代王刘恒的是陈平。陈平的主张,也得到了周勃的赞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也说,“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

功臣集团拥立代王的理由说的冠冕堂皇,他们说“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高帝子,于今见在,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其实,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后来又被刘邦睡了,才有了刘恒。所以,周勃这些人说什么薄家是“君子长者”,纯粹有点胡扯。说白了,功臣列侯们以为代王刘恒没有强大的实力,所以拥立他,以便继续操纵朝政。

面对突如其来的皇位,刘恒及其臣下却犹豫了,长安太诡异了!代国郎中令张武等人就认为: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

这些代国臣子的担忧不无道理,当时控制长安的这些昔日的功臣勋旧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油条,诡诈多谋,只怕刘邦和吕后,现在杀了诸吕之后,更是大权在握,所以代王贸然去长安,肯定有风险。

不过,也有人认为刘恒应该抓住机会,“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刘恒本人也一时难以决断,甚至还占卜问吉凶。最后,刘恒派出自己的舅舅,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乃遣太后弟薄昭见太尉勃”,当薄昭回来报告:“信矣,毋可疑者。”

这样一来,刘恒才决定去长安,承受那王冠之重。

长安之行,并不简单。如何处理与陈平、周勃的关系,就是刘恒需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当代王刘恒一行抵达渭桥时,陈平、周勃等人“拜谒称臣”,而后周勃提出“愿请间”,但被宋昌以“王者不受私”拒绝。周勃又“跪上天子玺”,但又被刘恒以“代邸受玺”拒绝。

代王刘恒为何要屡屡拒绝周勃等人的示好呢?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这个态度意味着他接受的不是周勃和陈平这些人的拥立,而是顺天应人、合理合法的继承皇位,大位来得光明正大,不是受谁的恩惠。

当然,这些姿态还只是小手段,刘恒其实还处于弱势。如何应对被周勃等人控制的长安政局,那才是需要真正解决的大问题。代王进入长安之后,当晚即将入主未央宫的时候,竟然遭遇到了守卫者阻拦,“有谒者十人持越卫端门,曰:‘天子在地,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

这是多么吓人的事情!刘恒已经是明确的皇位继承者,竟然进不了未央宫,直到太尉周勃点头,才得以进入端门。很明显,当时的话事人还是周勃!

“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皇宫禁地,刘恒难道都不能自己控制吗?入住当晚,刘恒就“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郎中令和卫尉是掌握宫城的重要职位,通过任命张武为郎中令,宋昌为卫将军兼领南北军,刘恒这一招闪电式的人事改组,直接就控制了京师和宫城武装力量。

周勃能夺宫诛诸吕,又杀惠帝诸子,刘恒能不紧张吗?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

文帝初掌朝政,其与周勃等人的关系极为微妙,如果说君弱臣强,似乎也不算过分。《汉书》中有一段记载非常形象:“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文帝的示弱在有的大臣看来就是不可取的,所以才有了袁盎的“社稷臣”与“功臣”之辨。在袁盎看来,“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但是,在吕后专权时代,“绛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待到吕后驾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袁盎的意思是说周勃不过是顺手推舟,干了大事而已,只是功臣,而非社稷之臣。周勃却“有骄主色”,而皇帝却一再谦让,这是极为不妥的。汉文帝听了袁盎的建议,从此不再对周勃过于恭敬,于是“上益庄,丞相益畏。”

文帝渐渐坐稳位子,开始着手削弱周勃势力。文帝明知周勃“少文”特质,也就是没什么文化,还故意询问“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人几何”这些问题,周勃愧不能对。相形之下,有文化的陈平就显得出色多了,文帝明显是在离间二人,周勃还一个劲地责怪陈平“君独不素教我对”。

周勃是功臣,甚至想当权臣,但是他绝不敢做逆臣。有定策之功,又位高权重,周勃也往往惊惧不自安,于是便自己走了一招臭棋,自乱阵脚,“请归相印”,文帝就坡下驴,真的免了他丞相之职。

据《汉书·百官表》言记载,“十月辛亥,右丞相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八月辛未免”。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十月,周勃任丞相,次年八月就被拿下,仅仅干了十个月。文帝手段也是了得!

不过,较量才刚刚开始,周勃也没有那么容易认输。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冬十月,文帝趁着丞相陈平的去世,下了著名的“令列侯之国”诏书。所谓“令列侯之国”,就是命列侯去自己的封地,离开长安政治中枢,这个建议是那位著名的贾谊所提。

按照文帝的方案,也计划把免职的周勃赶到绛侯封地。但是,事态变化得实在太快,“十一月乙亥,绛侯勃复为丞相”。周勃竟然再度当了丞相,这只能说明文帝当时还动不了周勃,勋旧集团的势力还是很强。

文帝的“令列侯之国”政策,很显然有点操之过急。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在当时,日食这种事情算是天象示警,皇帝是需要反思的。文帝趁机下了一道罪己诏,主动承认自己是“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

文帝采取的措施是削减行政开支,其中还包括削弱军事权力,“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文帝的“罢卫将军军”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取消了卫将军统领的军权,卫将军由文帝始置,以宋昌为令,同时镇抚南北军。卫尉和中尉都受卫将军节制。取消了卫将军的兵权,这算是对功臣军人集团的一种让步,但并没有罢免卫将军这个位子,说明文帝其实还留了后手。

取消卫将军兵权算是一种让步,而放弃贾谊也意味着文帝暂时还是弱势。文帝在进入长安之后,在打压周勃等人同时,也在扶植自己的势力,上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人贾谊,帝召以为博士。”

在文帝的心腹班底里,贾谊应该是才华最为出众的人,史载此时贾谊“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非常赏识贾谊,“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但是,贾谊的继续上升,却被勋旧功臣们阻止了,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却被周勃等人以各种理由阻止,他们说贾谊是“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最终,文帝自己也放弃了贾谊,外放他去做了长沙王太傅。贾谊的不得志原因复杂,但肯定也是文帝与周勃等人较量的牺牲品。

文帝第一次“令列侯之国”失败,并不意味着他就放弃了。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九月,刘恒不动声色地搞了一次军改,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这一招是什么?这是以新符取代旧符,这就意味着取消了周勃等人对军队的权力。当年周勃能成功,也是因为用计骗得了吕家人掌握的虎符。文帝这一招,真可谓釜底抽薪,周勃彻底成了没牙的老虎!

文帝三年,又出现日食了,“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上次日食,文帝是罪己,这一次,他直接动了周勃,直接命他去绛侯封地(今山西绛县),说什么“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周勃就这样被赶出了长安政治核心圈,去了绛侯封邑。没有了军权的周勃,到了自己的封地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时刻担心人头不保,“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后来,有人还上书举报周勃谋反,其实这要不是诬告,要不就是文帝自己玩的手腕,周勃被拿下,抓进大狱,羞辱折腾一番,再由皇帝出面 *** 释放,如此一般,不过是说明皇权彻底战胜了功臣集团而已!

周勃活到了文帝十一年去世,余生战战兢兢······

【免责声明】文章

四:汉文帝简介和故事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