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走进邢博溯源邢台精神

2024-07-18 02:26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走进邢博溯源邢台精神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走进邢博溯源邢台精神

白永芹

有人说,读懂一座城,从走进它的博物馆开始。一趟邢台博物馆之旅,使我对“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邢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邢台八字精神里,“厚”字挂帅。厚,是邢台精神的源头、出发点。

厚,首先指历史人文之厚。35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华北第一城等等,这些足以让我们自豪的历史自不在话下。但这些都是抽象的文字罗列,当我走进邢台博物馆,站在琳琅满目的具象文物面前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众多遗址出土的文物里,史前恐龙化石,原始社会打制、磨制石器,各类陶器,商周青铜器皿等等,先秦各个时期藏品非常丰富,极具说服力,不由得让我们为家乡深厚的人文历史所折服。

看,这只细泥红陶指甲纹陶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造型巧妙质朴,侧面看像一只栩栩如生的刺猬。它是6200多年前,由我们的先民创制出的一种闭口吹奏乐器。埙声幽远低廻,给人穿越历史时空之感。埙是我国最原始的乐器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在生产劳动之余,就已经有了音乐艺术的追求。那时,文明的种子已经在悄悄生根发芽。

其次,厚也指德性之厚。邢台的尚德思想,源远流长。进入博物馆正厅,上方灯箱正中为古朴的“井”字造型。邢地古称“井”,上古轩辕黄帝曾居住在邢台隆尧干言冈一带,他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后世邢人为纪念黄帝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邢。由是,《易经》曰:“井,德之地也。”

国宝级文物——邢侯簋,出土于内丘,后流落到海外。伫立在它的图片介绍面前,我们了解到了邢侯国。周初,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周公即我们大家熟悉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旦,贾谊评价他集大德、大功、大业于一身,周公制定了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邢国是周礼正宗的传承基地,周礼强调崇德明礼。

由此看来,心系天下,造福百姓的尚德长风,已经在邢襄大地悠悠吹拂了五千年。

厚朴善美,勤奋自强,代表了邢台人民骨子里流淌的一种朴实敦厚、向善向美、勤劳奋斗、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邢台西依太行,东部平原百泉喷涌、河流纵横。大山的厚重,泉流的柔美,赋予了邢地人民厚朴善美的品质。由博物馆里地图、文物、生活场景复原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绘制出先民的活动足迹。他们由依山而居,到依河而居,再到广阔大平原上开垦土地,耕织结合。古黄河水造就了华北平原,黄河泛滥、与洪水斗争也铸就了邢台人民勤奋自强的品格。治理黄河、修筑大型水利工程,这些都是单靠个体劳动所不能及。看这个大运河修凿场景图,我们的先民们手推肩扛,你扶车我铲土,大家精诚合作,奋斗不息,才成就了这个伟大工程邢地工段的完工。追溯历史,是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出了邢台人民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精神。

走进邢台博物馆,溯源邢台精神。井地长风,激荡着邢襄大地,每一个邢台人用行动诠释传承着我们的城市精神基因。愿这股起于青萍之末邢地精神的长风,成为我们邢台鲜明的精神密码,最终演绎成蓬勃的激荡春潮的力量,助推邢台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