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日军本想占领华北拱卫伪满,淞沪会战则将自己拖入战争漩涡

2024-07-16 01:1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日军本想占领华北拱卫伪满,淞沪会战则将自己拖入战争漩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8日,日军两个常设师团第3和第11师团的先头部队开始登船,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前卫出发增援淞沪战场,即标志着日本侵华的战略发生重大改变,也是日本军部和整个国家走向疯狂的开始,从而也注定了其必然走向失败。

众所周知,全面抗日战争是以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但是在华北大打起来的整个7月间,华东方面并无战事,日军也暂时没有登陆淞沪的计划。所以想深刻了解抗日战争史,必须清楚当年日本内阁和军部是怎么想的:日本为了巩固其伪满政权,始终想把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赶出去,不然日寇认为没有安全感,因为国民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个所谓伪满。

所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关东军攻入长城沿线,史称“长城抗战”,之后其“中国驻屯军”在平津一带仍然不老实,企图效仿关东军用武力控制整个华北,这个火星终于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点燃了战火。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而言,东北从来都不是其实际控制区,或有推诿的借口,而华北则不然,如果任由日寇侵占,则其执政基础必将动摇,遂坚决主张抵抗。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和军部内部对于是否增兵华北,一度争论的非常激烈。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日本的最终大敌是苏联,仍应以对苏警备为主,不能陷入跟中国的全面战争。以武藤章等为首的强硬派则坚持,占领华北这个缓冲地带,可以有效拱卫伪满的安全,当然也可以更好地“警备苏联”,所以必须派兵增援,以“惩膺”中国军队并彻底控制华北。

杉山元

结果强硬派占了上风,陆军大臣杉山元等支持出兵,内阁也被军部牵着鼻子走,同意扩大战事,而当裕仁召见杉山等人问询时,杉山元奏对了“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的狂言。换句话说,日本人最初仅仅准备通过在华北取得决定性胜利,来逼迫南京政府服软谈判,将华北从中国的领土上分裂出去,尚无与国民政府全面开战的打算。

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服从命令以后,也积极投身于作战计划的拟定,并且他判断只要占领保定,南京政府一准请求停战和谈判,后来又修定为石家庄和太原,总之整个华北打得热火朝天,而直到8月中旬,华东仍然是平静的。不过蒋介石根据张治中和陈诚的建议,决心先下手为强,以消灭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为前奏,吸引日军主力从华北转至华东。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接到紧急命令:“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埔江”,于是调动德械第87师、第88师赶赴上海,8月12日凌晨进驻市区,加上之前秘密化装进入的独20旅,以及正兼程从西安赶来的第36师,共三师一旅的兵力,准备一举荡平驻上海的4000余名日军。张治中原定的总攻时间是8月14日凌晨,然而孙元良第88师前卫营在搜索前进时,8月13日下午与日军在八字桥遭遇交火,于是“八·一三事变”爆发!

张治中

消息传到东京又是乱成一团,因为上海地区归日本海军负责,而海军陆战队的力量有限,兵力仅仅是张治中的七分之一,着实不敢大打,所以海军大臣又去找陆军大臣商量。如此陆海军之间、军部与内阁之间又一顿吵闹,终于达成一致,派遣陆军部队驰援上海,第一批部队8月18日登船出发,以松井石根为新组建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

日本人的想法很天真,以为上海距离国民政府的中心南京很近,只要日军占领上海再兵临南京城下,那么蒋介石一定会低头认输答应谈判,日本人最大的要价当然就是华北“自治”、蒋政权正式承认伪满。然而日本人却没有意识到,增兵上海标志着中日全面开战,他们即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和旋涡,即偏离了以苏联为主要敌人的战略方针,也一步步将有限的战争资源投入到广袤的中国战场。

从这一天开始,日本最终战败的结果已经无解了:它必须全面封锁中国、必须占领全部沿海地区、必须武装进入越北,于是必然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警惕,然后就是制裁、美日谈判、太平洋战争爆发等连锁反应,日本人即便想拔脚爬出泥潭,也已经身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