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弘一法师一生简介(弘一法师经典名言名句)

2023-08-11 16:2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弘一法师一生简介(弘一法师经典名言名句)

弘一法师“爱是慈悲”!

西湖上,一叶扁舟,被一缕目光牵着,慢慢地行着,似乎有诸多不忍,这目光来自一位年轻的日本女人。但终于,这叶舟解开了目光之绳,向远处飘然而去,不见了踪影。

这舟上坐着的,已不是那个情深意切的翩翩佳公子李叔同,而是斩断情缘的僧人弘一法师,而在西湖边诀别的,是他相伴多年、情深意笃的日本爱人诚子。

西湖一别,留下了一个千古问答,“什么是爱?”

但留弘一法,且去叔同名

"爱是慈悲",面对着前来寻他的妻子和孩子,弘一法师这样说。

如今,在西湖的初春,已不见弘一大师的身影。可是,风起,柳叶飘动,湖面泛起涟漪,那个问题仍旧在湖畔流连的人们的心中,轻轻回荡。

爱是什么?

慈悲是什么?

爱为何是慈悲?

与诚子的相恋,是飘零于日本的李叔同在乱世中的美好情缘。

1905年,追随康有为的李叔同被通缉,他去日本避祸,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

同时学习音乐,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也成为了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在这样的动荡人生里,李叔同认识了房东的女儿——诚子。她为他送饭,他发现她正是自己寻找已久的模特。

他犹豫着,当时醉心于西洋绘画的李叔同,因为人体写实练习必不可少,四处寻找裸体模特,然而在风气尚保守的日本,女模特的问题却一直没有着落。

于是李叔同贸然邀请这位美丽的女孩子做自己的裸体模特,然而令他吃惊的是,这位女孩居然答应了。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也许正如李叔同后来写给诚子的信中所说,“你是不平凡的,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显然,她不仅仅勇敢而有主见,且认同李叔同的艺术观点、抱负、才华。

诚子成为李叔同的专职模特,在异乡他国,一位艺术家、一位少女,彼此信任、真诚相待,又共同热爱艺术。爱情的花朵悄然绽放。

今天,我们在李叔同那时期的作品里,仍能看见这个温婉、纯真、如初绽的花朵一样的姑娘,李叔同在画作中,给诚子完美无暇地赞美。

恋爱中的李叔同,曾在诗中写道:“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从中可以窥见,一对异国情侣,携手看落花,无语观溪流的景象。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这样美好的爱情,似乎永不分离。即使1910年,李叔同要回国,诚子仍然追随其回到上海。他们有了孩子。诚子以为会天长地久。

然而,谁也没有意料到,分离来了。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来到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时年39岁。

几周后,闻之这个消息的诚子,带着孩子匆匆从上海赶到杭州,跑遍了多个寺庙寻找李叔同,然而李叔同已不在了,只有弘一。

慈悲对世人,何以独伤我

此事轰动一时,也成为了谜团,为众人所疑惑。李叔同之前的人生,繁华、热闹,他是新事物的领先者,是新文化的带动者。

这样一个对新事物抱有热情,对朋友、至交、爱人抱有深情,对教育事业有热诚的人,为何会出了家?

从才华横溢的公子,到风流名士,再到高僧,这条路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如何舍得下妻儿、名利、舍得下热闹世间?

事实上,一般人只见李叔同的风流与才华,而不知他的痛苦之深。

李叔同的学生石有纪曾在文中回忆道:“当年的李叔同先生,真是一位翩翩佳公子,瘦瘦的身材,白白的脸庞,虽然沉默寡言,可是满脸堆着微笑,十分和蔼。

他长于绘画,他善于弹琴,他会作诗,会填词,尤其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才名,早已遍大江南北,而书法高古挺秀,直逼汉魏……他在校中是最惹人注意的人物,无论师生没有不敬爱他的。”

对世间万物越爱,失去时就越痛,敏感真挚如李叔同,他所承受的痛苦,是数倍于常人的。

世人传唱的《送别》,是李叔同因挚友许幻园的离去而写。大雪纷飞的旧上海,家中破产的许幻园来向李叔挥泪道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

据说李叔同望着好友背影,在雪地上站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然后,转身回屋,写下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5岁丧父,25岁长子夭折、丧母,再加上生逢乱世,家国忧患,流亡奔波,李叔同的人生中,不断地在经历生离死别。

而这样苦痛,对他来说,如何承受?一般人大概可以通过麻木来得过且过,而李叔同绝不会如此。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悲看涵养

李叔同曾写过一首《满江红》:“看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鼹鼠胆,寸心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何等悲壮,何等热烈。他的性情,是宁直不屈的。

俞平伯曾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

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丰子恺说,这是因为李叔同“做一切事,都要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的缘故。

如此认真执着,然而世事变化无常;如此敏感,然而诸多生离死别的痛苦。才华悟性如此之高的李叔同,大概一直在寻找解脱苦痛之答案。

当李叔同和夏丏尊泛舟西湖,在湖心亭去吃茶,夏丏尊无心的一句“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触动了李叔同。他开始尝试断食、住于寺庙,最终决定出家。

这也许是他寻得的解脱苦痛之道,也是他寻得的能帮助他所爱过的一切的方法——慈悲。

若解读李叔同的心声,大抵如下:

我爱妻儿,亦爱世人。妻儿的苦痛,于我如切肤之痛,世人之苦痛,我亦感同深受,要解开这苦痛,并非我和妻儿相伴即可,因为我们最终的分离无可避免,苦痛也无法避免。

慈悲之心,微小至蝼蚁之性命,广大至天下众生。我将于更广大处寻求答案,帮助众生,而这个答案也将让妻儿从中得到平静。

回到西湖那一幕:

“叔同……”

“请叫我弘一。”

“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爱,就是慈悲。”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弘一没有回答,这个回答大概诚子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找到,“我爱世人,便是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