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才子元好问的故事揭秘
元代才子元好问的故事揭秘
元代才子元好问的故事揭秘
元好问的故事
元好问是元朝初年的文学大亨,因为他在诗、画、词等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在当时被称为是集诗文史学于一身的“北方文学之宗”。元好问的祖上是北魏拓跋氏,在魏文帝时期迁居到洛阳,才改姓元,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和元好问一样都是屡试不第,后来就寄情诗酒。在元好问七岁的时候被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
元出文人元好问
元好问天资聪颖,四岁开始读书,七岁便能写诗,被称为“神童”。在元好问十四岁的时候,他的老师是当时的大儒学家郝天挺,在其十五岁的时候,曾写下五言诗并轰动一时。
元好问的故事很多,比如在公元1205年,元好问前往并州参加科举考试,途中作下名篇《摸鱼儿-雁丘词》。在元好问十八岁的时候,娶了妻子,名唤张氏,张氏同样是出身书香门第,很是贤惠淑良,婚后的元好问对待感情很专一,没有在外面和乱七八糟的女人再来往,所以在婚姻上的名声很好。
元好问直到公元1221年即元好问三十二岁的时候才及第,关键还被卷入科考风波,被诬陷为“元氏党人”,元好问很生气,便没有去任职,三年后,被别人举荐,加上考试分数高中了科举,元好问这才被编入国史院编修,但是元好问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后来元好问的仕途之路也是坎坷不堪,经常飘零在外。
元好问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意义比较深远的就是公元1233年,蒙古大军攻破汴京,金朝灭亡。元好问等一批官员被俘虏,元好问认为国家可以灭亡但是国家的历史不能灰飞烟灭,于是他便记录汇总了金朝文人名士的诗词,并汇总于《中州集》,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断代史的新体例。
公元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舍去世,享年68岁。
元好问是谁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生于1190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人(今天在山西),号遗山,被尊称为“一代文宗”,元好问一生的成就涉猎很广,他在诗、文、曲、词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品有《论诗》、《遗山集》等。
文学家元好问
元好问的家世背景相当强大,元好问的祖先相传是北魏太武帝的儿子,因其祖先在跟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下才改姓元的。元好问的高祖元谊在北宋晚期官忻州神武(虎)军使,他的曾祖元春是北宋的团练使,其祖父是元滋喜是柔服丞,但是他的父亲元德明却多次科举不中,平时就诗歌酒水相伴。
史书记载元好问从小就很聪明,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被当时的人称为“神通”,十一岁的时候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路择喜爱元好问,所以经常教他读书。元好问十四岁的时候的老师是陵川的晋卿学。
元好问十六岁的时候便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当时实行的“识免乡试”,所以元好问直接参加了府试,但是元好问并没有上榜,十九岁的时候再次参加,还是没中,二十三岁再试依然不中,二十五、二十七岁也依然不中,直至他三十二岁才及第,但是及第后的元好问仕途之路很是坎坷,不久金朝被灭,元好问和当时不少的官员都被俘虏,被押往山东聊城。
亡国后元好问编辑了金国已经去世的君臣的诗词《中州集》。
公元1239年,元好问因为名气大而被元世祖接纳被诏今朝内做官,但是元好问并不想做官,所以五十多岁的他便回到了他的老家,隐居起来,潜心编著作品,公元1257年,元好问在获鹿寓舍去世,享年68岁。
点绛唇元好问
点绛唇是词的词牌名,这个词调取自《咏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在同时,《点绛唇》是金代末年词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诗歌的全名是《点绛唇-长安中作》,是一首伤春诗,但是又不是很浓烈的感伤,而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点绛唇-元好问
词的开头作者并没有刻意的渲染残春的伤景,而是委婉地从侧面描写,“沙际春归”其中“沙际”二字就暗示作者的一种淡淡的忧伤,因为古代诗词的伤春词总是和流水联系起来的,春天从流水边流走了,流水是永不停息的,表示春天离去之快和春天离去的必然性。而后作者运用绿窗内少女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痴情挽留,这个表达方式显得作者的诗思很奇妙,有新意。
而后诗人问春天去哪了呢?可是没人回答他,引出下句“花落莺无语”,花都凋落了,黄莺也不啼叫了。暗示已经到晚春了,连点春天的声息。作者继续向远处眺望,看到的是沉沉雾气中树木的影子,无论是谁心中都会惆怅的。于是作者又写道“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伤春的景色,令作者感伤不已,作者只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梦中,希望在梦中能寻觅自己心中美好春意,最后一句“梦里寻春去”有很深用意,因为梦境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作者自己也是知道的,可是作者还是执意要到梦中去寻找,这里不仅体现作者对春的眷恋和对春的深情,还能从侧面体现作者虽然伤春,但是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依然保存着一丝希望和乐观。
这首词在总体的艺术特色上,语言浅显意境却很深远,而且作者以自己的梦境结尾,提升了整首词的境界。
青玉案 元好问
?《青玉案》是金朝末年元朝初年的文学大家元好问的作下的一首词,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唐代诗人元结的后代。元好问作为北方的文学宗师,在诗、词、曲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写过不少好词佳句。《青玉案》这首词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作者触景生情,十分感伤,作下这首佳作。
元好问雕像
词的上片写暮春时节的景象,落红满地,“落红吹落沙头路”其中的沙头路是当时的方言,指的是沙田上的路,在这个词中指的是就是自然界,作者说自然界的鲜花都被吹落了。“似总为、春将去”这里作者的想象及其丰富,将各个鲜花都拟人化,好像花儿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来去一样,春天将要离去了,我们也赶紧凋落吧,又调皮又让人觉得无奈,营造凄凉的气氛。接着作者写“花落花开春几度”通过写花在外的飘零来感叹人生,人生就像花一样,无休止地漂流在各个异乡,充满凄凉。“画梁新燕,知道春归处”画梁指的是彩绘的房屋梁顶,在古代燕子就是回归的意思,作者只对燕子情有独钟,反衬作者自己在外多年飘零无法归乡的无奈,通过表现自己的“无情”,来表达对自己妻子的愧疚。
词的下片开始转向对人生的感叹,其中用了很显眼用意很直接的“韶华暮”来表达自己青春年华已经走到尽头,作者即使“欲写幽怀”也只能“恨无句”遗憾自己已经不能写出好的诗句,有一种不舍和无奈的交融感,心有余人力不足,突出作者对人生韶光流失太快的感叹。
“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最后作者坐在西窗前听着外面淅沥的雨声,不禁潸然泪下,痛崽哀哉。
整首词笔调婉转凄凉,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令人伤心欲绝,无不体现着作者高超的技艺和深情的感情流露。
临江仙 元好问
《临江仙》是金末文人元好问的词作,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作者和有人团聚时的愉快,和对现在和友人天各一方不能像以前一样欢乐的惆怅之情。在艺术手法上,抑扬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全词的感情基调跌宕起伏,提高了词的审美意蕴。
《临江仙》元好问
词的上片写了初秋时分的大明湖畔,“荷叶荷花何处好”开篇就问哪里的荷花最好看呢?设置了一个很是活泼的悬念,下面作者自己就回答“大明湖上新秋”,不仅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和地点,还表达出作者当时愉快的心情和对大明湖畔荷花的喜爱。紧接着诗人就承接上面的新秋这个时节写了“红妆翠盖木兰舟”一红一绿,映衬效果极佳,并将荷花拟人化,写荷花像女子一样梳红妆,以花来喻人,引出下面木兰舟的出场,自然流畅。江山如画,人物风流,作者将自己的好友称为风流人物,体现作者对好友的喜爱,也凸显作者畅快的心情。
下片作者笔锋调转,不再写大明湖畔了,“千里故人”和“三年孤负”写出自己与好友的时间、空间的距离,暗示这是一首思念好友的词作,尤其是其中的“孤负”二字,即表达作者与好友相隔甚远又暗示作者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无奈之下作者只有独自喝酒解愁。最后作者写流水来比喻自己的思念之情是多么的延绵和深重,并发出感叹“几日到青州”,青州是好友的住所,表达自己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
- 阿诗玛的故事
-
2023-11-16 15:12:23
-
- 十二生肖的神话故事
-
2023-11-16 15:09:37
-
- 冯平简介,冯平的故事
-
2023-11-16 15:06:51
-
- 关于苏小小的爱情故事
-
2023-11-16 15:04:05
-
- 陈桥兵变时间介绍 陈桥兵变的故事分享
-
2023-11-16 15:01:19
-
- 中条山战役800勇士的故事
-
2023-11-16 14:58:33
-
- 春秋著名大夫伍子胥一生传奇故事
-
2023-11-16 14:55:47
-
- 周敦颐出仕做官的故事 周敦颐的作品《通书》
-
2023-11-16 14:53:01
-
- 亡国君主李煜生平的故事
-
2023-11-16 14:50:16
-
- 姚崇行事果敢坚决 姚崇灭蝗的故事
-
2023-11-16 14:47:30
-
- 关于科学家沈括的故事介绍
-
2023-11-16 14:44:44
-
- 揭秘民族英雄丁汝昌与太平军之间的故事
-
2023-11-16 14:41:58
-
-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
-
2023-11-16 14:39:12
-
- 嫦娥应悔偷灵药的故事赏析
-
2023-11-16 14:36:26
-
- 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感人故事
-
2023-11-16 14:33:40
-
- 石达开西征的故事 石达开宝藏真的有吗
-
2023-11-16 14:30:54
-
- 朱元璋义子沐英简介 沐英和明成祖的故事
-
2023-11-16 14:28:08
-
- 抗击疫情温暖小故事精选3则
-
2023-11-16 14:25:23
-
- 三年不痛,七年不痒(陈奕迅的故事)
-
2023-11-16 14:22:37
-
- 牛顿在暴风雨中发生什么故事
-
2023-11-16 14: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