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红四军的历任军长(红四方面军)

2023-11-30 01:4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红四军的历任军长(红四方面军)

旷继勋烈士(1931年)

旷继勋(1897年-1933年),男,汉族,贵州省思南县人。旷继勋早年随友人入川参加反对清政府的保路同志军,投身民主革命。后在川军中当兵,任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在崇宁县(今属郫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旷继勋代理川军邓锡侯部黄隐部江防军第7混成旅旅长职务,于1929年6月领导全旅在四川蓬溪县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随后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后去上海,在中央特科工作,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作出了贡献。1930年1月,到洪湖根据地,任红6军军长。1930年7月红6军与贺龙领导的红4军合编为红2军团,仍任红6军军长。

1931年,他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红4军军长。1931年4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后调任红13师任师长。1931年10月,任红25军军长,率部开展武装斗争,指挥了磨角楼、新集、双桥镇、苏家埠等重要战斗和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做出重要贡献,保卫和扩大了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向川北转移途中,旷继勋与曾中生等同志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2年12月24日,旷继勋率部队攻克通江县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主席。1933年6月,在肃反中被张国焘诬陷,惨遭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今洪口镇政府驻地)。

徐向前元帅(1931-1933年)

徐向前(1901年-1990年),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19年春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1927年后历任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师第10团党代表,4师参谋长、师长等职。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派往鄂东北,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1931年任红四军参谋长,7月任第四军军长,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指挥所部参加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1936年7月第四方面军与第二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会宁会师后中央军委指示,第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1945年,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3年6月~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宏坤上将(1933-1935年)

王宏坤(1909年——1993年),原名王宏春,湖北麻城乘马岗石槽冲人。王宏坤早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排长、连长,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一营副营长,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四川后,1933年7月任红四军军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7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8月,参加包座战斗。9月,南下转战川康边。1936年任红四军军长、军政治委员。长征胜利后,参加了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长兼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参加了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神头岭、林南等战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6年任海军第二政治委员。1993年8月20日王宏坤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许世友上将(1935-1936年)

许世友(1905-1985年),原名许仕友,字汉禹。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土地革命战争期间,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后,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1932年率部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7月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在徐向前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四次负伤,表现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1935年8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率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三十军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1936年7月,第三次过草地,他指挥骑兵部队担任前卫,沿途进行了频繁的战斗,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到达陕北后,他进红军大学深造。许世友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抗日斗争。1938年10月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参加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同年年底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进军冀南。1939年2月上旬他和旅长陈赓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以预伏的方式,诱歼日军一个加强步兵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二百余人,生俘八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史称香城固战斗。1940年9月他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同日、伪、顽在渤海之滨和清河两岸,展开了激烈斗争。一九四一年春,他指挥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横扫敌伪。1942年2月他任山东纵队参谋长。10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武装,粉碎日、伪军频繁的“扫荡”和蚕食,打得敌人心惊胆寒。1945年春他率部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克万第、战左村,席卷五龙河两岸,清除了胶东抗日的障碍。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54年2月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1955年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9月许世友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1966年11月遭到南京的造反派的批斗,1967年国庆节许世友被毛泽东请上天安门城楼。1968年中央批准了南京军区党委关于江苏省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报告,同意许世友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1973年底许世友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1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参与指挥了西沙自卫反击战。1980年任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82年年9月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许世友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陈再道上将(1936-1937年)

陈再道(1909—1993年),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1926年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7年9月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县城失守,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坚持斗争,是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1928年8月,在江子英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三团排长、连长,十一师十二团营长,十一师十一团团长。1932年起任红4军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曾率红11师歼灭竹峪关之敌并乘胜追击60余里,解除了红四方面军反攻作战的后顾之忧。长征中入红军大学学习,任红4军副军长。到达陕北后,任军长,率部先后参加甜水堡伏击战及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七亘村、黄崖底和长生口等战斗,初步取得了对日作战经验。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1940年5月任冀南军区司令员,8月率冀南部队1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对平汉路、德石路进行破袭战,积极主动出击日伪军,歼敌2000多人。1945年9月率冀南纵队6500余人参加上党战役。同年10月率部攻打邯郸城,回师平汉线参加邯郸战役。1946年9月率2纵参加巨野战役,在龙堌集成功阻击国民党第5军11天,成为此次作战的模范防御战例。 1947年7月他奉命统一指挥7个旅,经过历时12昼夜的激烈战斗,占领金乡城西北的羊山集,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并击落两架敌机,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继而进军大别山,并与兄弟部队并肩进行了宛西、宛东战役。在淮海战役中,率2纵队先后参加了堵截合围黄维兵团、阻击李延年兵团的任务,有力地保证了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作战的顺利进行,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1949年2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共剿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土匪及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十余万,稳定了中原局势。历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1967年7月毛泽东在武汉时,遭到“百万雄师”群众组织围攻谢富治、王力等人,毛泽东匆忙之下登上飞机飞往上海。随后陈再道和武汉军区政委钟汉华被指支持“百万雄师”而倒台,史称“七·二〇事件”。1972年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给“七二〇事件”平反昭雪。1982年,坚决执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主持了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工作。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葬于麻城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