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燕昭王的一生是怎样的?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复仇

2023-08-31 18:1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燕昭王的一生是怎样的?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复仇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昭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将燕哙庶出的儿子从韩国护送回燕国,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燕昭王幼时被作为人质送往韩国,在动荡中长大的燕昭王恨透了齐国,他的人生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复仇。

image.png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试图招揽人才,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

当时的燕国刚从亡国的困境中走出,属于孱弱小国,招揽人才成为燕昭王最迫切的事。燕昭王手下有一人名为郭槐,他问郭槐:“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原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於隗者,岂远千里哉!”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金市骨”。自此,天下贤士都知燕昭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都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人才济济、燕国强盛指日可待。

燕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热烈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聚集于燕都辅助燕昭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

image.png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得到燕昭王重用以后,乐毅倾全力辅佐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主张立新法并严格执法,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对那些腐败掉的官员进行秉公执法、绝不姑息;其次,确立“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旧贵族的择人传统,廓清了由当权时拉帮结派、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最重要的是赢取民心。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大大地提高燕军的战斗力。燕昭王还时常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燕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燕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佐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年,不仅使国库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正当燕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却早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但是,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众诸侯诸多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image.png

在乐毅的建议下,燕昭王采用“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于公元前284年,“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顿时慌了脚,于是毫无组织计划地将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湣王只得悻悻逃回临淄。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齐国被灭的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小城,燕国大仇已报,已然跻身于战国七雄之列,乐毅自然首功。可为什么这样的有功之臣,到最后却不得不亡走赵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