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寇准的一生嫉恶如仇,他的为官之道是怎样的?

2023-08-31 14:26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寇准的一生嫉恶如仇,他的为官之道是怎样的?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寇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朝代之一,宋朝对士大夫的宽容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从宋太祖赵匡胤立北宋朝以来,只要不是谋反,几乎都能落个好下场,这其实和宋朝的治国理念有关。赵匡胤本身就是后周大将,后来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夺了后周的皇权。

其实后周的皇位也是这样来的,所以赵匡胤害怕,所以杯酒释兵权,大肆扩充中央的力量,对地方进行监控、打压,所以宋朝的军事实力不够强,经常被周围的西夏、辽朝欺负,而宋朝希望对士大夫宽容,与他们一起治国,形成很稳定的政治链,因为文臣没有兵马,没法做大。

宋朝出了很多贪官污吏,也同样有许多名臣,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以及力挽狂澜的寇准。说起寇准,是一个很传奇的人,但是又不像包拯那样具有很多神话色彩,而是实打实的个人能力的表现。

image.png

寇准在戏曲中经常被称作"寇老西儿",但他不是山西人,是华州下邦人,他的祖上是山西太原人,后来迁到这里的。

传说寇准的祖上为周武王做过司寇,而且政绩斐然,被赐予官名为姓。寇准是名门望族出身,他的父亲是后晋的进士,而他本人算是神童,年少聪慧,十五岁精读《春秋》,十九岁便高中进士,这个成就相当骇人。

当时怕年纪太小无法通过殿试,别人还劝他把年纪报大一点,但是被他拒绝了,寇准毫无意外的高中了,被授予大理评事。

寇准是一位直臣,敢讲真话,而且顾忌很少,被宋太宗看作是自己的魏征。曾经在殿中议事,寇准说话直言不讳,太宗大怒,站起来便要离开,寇准拉着宋太宗的衣角请他听完,事情结束后,宋太宗大笑着说:"朕得寇准,如文皇之得魏征也。"

image.png

寇准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他做官的方式并不高深,就是说真话。一次,北宋朝廷查出了两桩受贿案,一个是涉案情节较轻的祖吉,一个是情节过重的王准,但是王准是参知政事的弟弟,所以祖吉被杀头,王准就挨了几棍子,然后官复原职了。这件事很快便结束了,但是寇准还记着。

很快,天下大旱,皇帝问大臣是不是自己的德行有失,惹怒上天,大臣都说是天数使然,不是皇帝的过错,而只有寇准说,是有些大臣的行为不检点,做了一些不公正的事,才导致上天降下灾祸。皇帝忙问是谁,寇准一五一十地讲出事件的始末,皇帝果然斥责了参知政事,处罚了王准。

一直说真话是有代价的,哪怕寇准曾经帮助北宋抵抗辽军,挽救宋朝于水火。寇准一生多次起起落落,曾经有一次,寇准和朋友出门,被一个疯子阻拦,上前喊他万岁,他知道这事不好,但是已经没有办法阻拦了,他的政敌张逊立刻参了他一本,寇准便被宋太宗贬去青州做知府了。

真宗时期,因为王钦挑拨,被罢相,做了陕西知州。寇准就在知州与宰相之间来回游荡,往往因为能力很快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即宰相),又因为小人谗言以及皇帝的讨厌而被罢免。

image.png

从这几次起落可见看到,寇准的为官之道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部分。比如丁谓与张洎,都是曾经极力推荐寇准的同事,后来又是极力罢免他的主力。

张洎揣摩圣意,发现宋太宗不喜欢寇准的"大嘴巴",就极力打压,而丁谓被寇准称为"溜须",非常生气,所以希望他被罢免。从历史上来看,寇准曾经五次起落,这是他的的能力,也是因为皇帝的容忍,以及他的朋友。

没错,他也有朋友,在他之前做参知政事的毕士安十分欣赏寇准,觉得寇准比自己更有能力与胆魄,他知道寇准嫉恶如仇的性格,一直保举寇准,很有气度。

可以说,正是毕士安这种高风亮节的表现,才让寇准有了立足之地。总而言之,寇准是一个一根筋的"顽固",在他眼里善恶分明,皆可言说,宋朝皇帝宽容,而老前辈又多提携,才造就了一代名相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