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清朝太监每年有70两银子 他们的生活为何还依然贫困

2024-04-22 18:1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清朝太监每年有70两银子 他们的生活为何还依然贫困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太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清代普通太监每年能得70两银子,为何大部分依然生活贫困?

清代太监的工资还真不低,普通太监一年到手能有70两银子,上层太监拿的更多,在当时也算是中高收入群体了。可奇怪的是,太监没有妻儿却很贫困,连康熙都看不下去了,认为他们“衣衫褴褛、形同乞丐”。下面,我分别介绍太监的收入来源和消费去向,你就了解他们为什么生活依然贫困了。

收入来源

乾隆说过这么一句话:“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明代时期太监位高权重,祸乱大明,因此清代统治者吸取了明代的教训,对太监的管理非常严格,内务府的一个重要职能便是管理太监。在明代,太监可以拥有政治地位,而到了清代,太监更多的成为一个特殊的高收入职业。

太监的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先说最主要的两种是银钱和米粮。领取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太监的品级,品级越高的领取的数量就越多。比如四品的太监,银钱能够领到8两,米8斛,公费银1两3,公费银用于公务,不过太监有省钱的法子。到了六品太监,依然可以能领到5两银钱、5斛米和1两1的公费银。

不过,即便是同品级的太监,领到的工资也有差距,原因在于太监从事的工作不同,比如有的伺候皇上、皇后、贵妃、娘娘等,有的是在御膳房,有的是在乾清宫。没有品级的普通太监也会分成四等,一等普通太监能够拿到4两银钱、4斛米,而四等太监只能拿到2两银钱和一斛半的米。普通太监也有公费银,一统是6钱6。给太监发的米,其实也可以看成钱,因为很多太监携带米不方便,因此一般在领到米之后便将其换成银钱。

太监的第二个收入来源是赏银,而且有些赏银是固定的。这种赏银从太监一开始进宫就有了,初入皇宫的太监可以得到5两赏银,初入王府的太监可以得到3两赏银,嘉庆皇帝一度将赏银提高到8两(进王府得6两),只是后来有人专门靠着这个赚钱,领了赏钱就找机会溜之大吉了,所以嘉庆才又把赏钱降下来。太监在进宫之前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经历,一般男人也没有这个勇气,这笔钱也许算是安慰吧,至于那些专门为了挣钱净身的,实在是“勇气可嘉”。

年例赏银和节庆赏银是赏银的大头,而且很稳定。年例赏银相当于发给太监的年终奖,一般都不会少,有一年光绪皇帝高兴,赏给首领太监20两,其他太监10两,相当于平常两三个月的收入。其他像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太监也会得到赏银,赏银多少要看他们伺候的主子地位高低和心情好坏,但一般不会没有。至于太监家属病故等人情世故,内务府也会发给太监慰问金等。平时太监也会得到一些布匹等物质上的恩赐,大部分太监也是将其换成银钱。

太监的第三个收入来源是收好处费。清代的皇帝爱出巡,比如康熙和乾隆多次南巡,作为距离皇帝最近的人,太监自然成为地方官员争相巴结的对象,少不了往太监腰包里塞钱。有的时候官员不送,太监也会寻机索取。当然这种行为是明令禁止的,有专门的条例管束太监,可实际上并没有太大效果,就连管理太监的内务府也偏袒这种行为,因为内务府也有油水可赚。

就算皇帝不出巡留在皇宫,往太监这里送礼送钱的人也少不了,他们给太监送钱有很多目的,比如了解皇帝的喜好从而选取适合皇上心意的贡品,了解皇帝近期脾气的好坏从而决定是否上奏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在皇帝脾气不好的时候说这些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也有的试图通过太监换取宠妃的信任,吹枕边风帮助自己升迁。当然,这些大部分是送给那些品级较高的太监。

太监的第四个收入来源是经营所得。有些太监很有头脑的,虽然皇宫管理严格,但也允许太监外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请假。有头脑的太监会在外面在经营酒肆、商铺,雇人经营,平时交给掌柜打理,年底分钱。比如乾隆年间,有个叫德仁的太监,便开了一家当铺,生意很不错。

最后,如果太监平平安安熬到退休,还可以领取退休金。一般都是每个月领取一两,有的时候会加半两,家境贫寒者可以分配个小房子。对于年事已高的老太监来说,有个住的地方、有个小钱领着,一般都能过的下去。当然,这些只是针对没有犯过大错误的太监,如果背了“处分”,是没有这些待遇的。

综合来看,普通太监算上每年24两的固定工资、公费银8两、固定赏钱10两、米粮等这些相对稳定的收入,太监一年就能领到70两的工资。这在当时可不是笔小数目,能够置办许多地产了,更何况这还是最普通的太监,高品级的太监,光稳定收入就是这些太监的好几倍。

可奇怪的是,这些太监过得很贫苦,甚至发生了有太监忍受不了生活困难而逃跑的事件。那这些太监的工资究竟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导致他们生活困难的呢?

消费去向

首先,吃饭和穿衣这两样耗费很大。在我们看来,吃饭和穿衣是很普通的事情,省着点花也可以呀,可是在太监这里就不行了。我们看电视剧,太监们一统着装,可这些衣服并不是发的,而是太监们自己出钱做的!内务府不管发衣服,只是让太监严格按照规定做衣服,而且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颜色和样式的衣服,因此太监就得准备多套衣服,这些衣服需要自己去宫外做,价格并不便宜。

想想太监刚进宫时领到五两赏钱时还很高兴,可是算算光做衣服就得花不少钱,心里会不会又凉了许多呢?吃饭同样花费不小,皇宫里没有免费的饭,需要太监交伙食费,有的时候还会受到高品级太监的盘剥,比如本来交400文的伙食费,他非要下面交600文,多出来的200文就进了自己的腰包。

其次是贴补家用。太监没有妻子儿女,但是太监家里有人,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而且很多太监家里很贫寒,走投无路才想着进宫当太监,赚钱贴补家用。可有些家庭实在是无底洞,不断地向太监索取钱财。比如嘉庆时期有个太监叫张呈瑞,父母和弟弟妹妹在外租的破房子住,家里有太多外债,无论他怎么努力干活都还不上,家里人还偷偷把他的太监服当了,他没有办法只好逃走。

再次是各种惩罚制度。为了更好地约束太监,让太监少犯错误,内务府制定了严格的条例和惩罚措施,其中罚银是常用手段之一,从几钱到几两甚至十几两的都有,有的时候失手打坏了东西,赔偿得更多。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太监晚上值守的时候,会在鞋子里放上苍耳,以免犯困,这也是担心犯了错误被罚银吧。

最后是有些太监自己作。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不管是做衣服还是公务,太监总有出去的机会,在外面不用忍受宫里的各种规矩,便开始花天酒地,胡吃海喝,掷骰子,耍钱,甚至也去那种地方,只不过有心无力罢了。有的时候钱不够了,太监就会赊账,等到下次发工资时补上,久而久之,窟窿越来越大。即便是在宫里,太监也能找到机会聚众耍钱,导致债台高筑,入不敷出,最后只能一逃了之。到了清代后期,随着鸦片的输入,有些太监迷恋上抽鸦片,钱花得更快了。

总结

在清代,太监的工资并不低,高品级的太监甚至可以跨入中高收入群体,即便低品级的太监,收入也非常可观,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工资、年终赏钱、节庆赏钱、米粮兑换的银钱、好处费、经营所得、退休金等。但是,这些工资大部分用于饮食穿衣、贴补家用、罚银、玩乐等,最后能剩下的也不多。当然,也有些太监的确是发了大财,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太监生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