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解密

2023-11-16 18:2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解密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解密

关于韩信的成语

关于韩信的成语有很多个,比如:国士无双、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胯下之辱、功高震主、不赏之功等。这些成语都是出自韩信的个人生平。那么这些成语都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image.png

韩信剧照

其中国士无双和略不世出这两个成语都是夸奖韩信的才能的。韩信的军事才能极高,恐怕连西楚霸王项羽都比不过。但是他出生不好,所以一直都在项羽和刘邦的部队中默默无闻。直到萧何发掘了他,向刘邦推荐韩信,还说韩信是一个略不世出的人才,当得起国士无双这个词。

而背水一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两个成语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时。在韩信攻打赵国时,为了激发己方士兵的勇气时,将部队安札在河边。这就意味着,一旦赵军前来攻打,那么汉军就连退路都没有。这个做法在一开始被赵军所耻笑,但是在韩信灭掉赵国时,这个做法就得到了人们的称颂。而与这件事有关的还有一个成语,就是拔旗易帜。

至于胯下之辱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少时贫困,靠乡人的接济过日子,被同村人看不起。有一个少年厌恶韩信,就让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侮辱韩信。而让少年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真得钻了。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件事就被人们说成是韩信隐忍负重,能够忍受胯下之辱。

韩信灭七国,逼死项羽的功绩被人们称为是不赏之功,因为这份功劳太大,而韩信的地位也已经高到了不能在前进一步的地步。而这份功劳遭到了刘邦的猜疑,所以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功高震主。

这些关于韩信的成语都是从韩信的人生经历中被概括出来的,算得上是韩信的人生写照。

韩信活埋母

据说,韩信在出生之后,就跟自己的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生活上虽没有丝毫的来源,整日的乞讨和摘野果维持生命,艰辛的生活,但他们也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韩信母亲之墓

不知道咋的,韩信出生以来,就头脑敏锐,身体灵活,自己就悟出了一身的好武艺。一日,年轻的韩信咋九里山旁嬉戏,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道人来到他的身边,他们两个就闲聊了一阵。过了一会儿,老道跟韩信说:“你呆在这里一会,我去山崖上的树边,你看看是山会不会摇动。答案肯定是没有摇动,韩信对此起了好奇心,并询问老道怎么可以晃动山,于是乎老道就跟他说了方法,韩信信誓旦旦的前去,结果还是不行。

老道说:“据我所看,只要踩那块石头,这座山肯定会晃动的,只要山能够晃动,把父母的遗体葬于山中,日后肯定能成一番霸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信就一直想试试,回家之后就问母亲,父亲到底去了哪里了。母亲只好跟他说早在十几年前就埋葬在姥姥家,并且是一只猴子(传说韩信相貌极像一只猴子,韩信母亲骗他,他的父亲就是一只猴子),韩信用计谋去把骸骨拿回来了,然后按照老道说的,把骸骨放了进去,想要让母亲看看这样埋葬父亲行不行。

韩信的母亲根本就不会把10几年的那只畜牲放在心上,说什么都不想前去看,但在韩信的软磨硬泡下,只好前去观看。没想到这就是她一生的结束。

待到韩信母亲去下墓穴一看,韩信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起,一下就把自己的母亲砸晕,之后就把母亲和死去的骸骨葬在一起。

这就是日后常说的韩信活埋母的故事,韩信没有至终也没能当上皇帝,反而拭母有损阴德,不得善终。

韩信战霸王

“韩信战霸王”这是一个关帝灵签之一,其故事是说韩信带领诸侯的所有兵力,跟楚霸王在九里山决战,采取十面埋伏的方式,在垓下这个地方围攻项羽。致使其败走到乌江,原本有一个亭长驾驶着船只等着他,说:“如今身为臣子的我还有一艘船只,大王只要渡河东去,依旧是楚霸王。”但是项羽只是笑了笑,大声道:“跟随我的江东子弟兵,跟我一起除暴秦,如今却无一人生还,我无言以对江东父老,内心惭愧。”于是,就自刎在乌江。

韩信战霸王

此签的原文是说:百千人面虎狼心……虎头城里喜想寻。其意思是说,在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当然那些人面兽心的人也不少,所以得提防着点。幸亏你有干戈来保护自己,虽然有一定的威胁,但都能化险为夷。其比喻的意思是说,在众多困难面前,需要有一定的心机,才能够摆脱危机。人的一生如果看成四季的话,那么秋天代表着的就是步入老年前夕,说的是人到老才会发福。一次偶然的机会你都把握住了,必将会取得成功。

这一签算是上签,寓意着只要不断地积累,终将会有一天可以成功。虽然人已经老了,但也不辜负自己之前的一片努力。

碧仙注上说到,每个人的心思不一样,才会导致做出的事情也不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心急,才能够保全自己。只怕是功名利禄都到手了,人早就已经是步入晚年。

韩信性格

观其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他的性格出发,从某种角度上说,性格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有何作为。其实剥开其光辉的事迹,就如同凡人一样,就是由一点点细枝末节所决定。

事充满执着和自信的韩信

韩信的性格特点里,自信肯定是其中之一。他先后在两个楚汉效力,但都得不到重用,逃了两次,结果是被萧何所追回来,才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如果不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就会随遇而安,主子没有重用自己,也无所谓,只要在乱世中存活下来,也就可以。但正是对自我能力的强大自信,他觉得自己能够担当此重任,才会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是自信过头,那就自负,韩信曾说过:“生乃与樊哙等为伍。”他是非常看不起樊哙等人,觉得他们是有勇无谋,跟自己没法比,才导致众臣对他的偏执,到死也没有替他求过一次情。

第二点是政治上的天真幼稚,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高,君主会重用自己,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君主的猜忌。

第三点是知恩图报,不会在乎过去,而斤斤计较。谁都知道他在分封为楚王之后,回归楚地,找到曾经给自己伙食的漂母,予以千金。给那个半途而废的南昌亭长,予以百钱。甚至是找到那个恶少,很多人肯定都会觉得韩信会杀之泄愤,但是韩信出乎意料,不但没杀他,反而助他做官。可见韩信本人的胸襟是极为开阔,很有肚量。

第四点是他没有野心。在蒯通多次的怂恿之下,他都无动于衷,觉得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是刘邦所赐予的,得报答知遇之恩。并且他只是想做一个臣子,而无谋反做君主之心。

韩信老师

韩信,被后人称颂为兵仙,他那诡异的兵法使战争变成了艺术,给人敬佩。但是世上都有老师,历史上对韩信的老师争论有很多,都没有真实的史料记载,都是后人对此的推测。

《千机变2》中的尉缭

第一种说话,认为韩信师从尉缭,尉缭何许人也呢?假如对秦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尉缭原本是秦国的宰相,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华,堪称是一代豪杰。尉缭的生平资料我们知道都不是很多,只是知道秦王任为国尉,官至宰相。他几时候死的也不知道,一个谜一样的人,不知道咋的就跟韩信扯在了一起。认为韩信学了尉缭的兵法,却没有习得政治,以至于韩信晚年不幸,这倒是可以说的过去。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韩信的老师是李左车,李左车是韩信在攻打完赵国后,所收复的一个手下,也是韩信的谋士。李左车曾辅佐过赵王歇,替赵国立下了赫赫的功劳。之后韩信虚心请教,兵法才日益见长。

第三种说法,是根据史记的记载,然后推断出来的,认为韩信是自学成才。史记上说韩信幼年的时候,身为一介布衣,既不能做小吏,也不能经商,甚至也没有言明他的老师是何许人也,毕竟司马迁假如知道韩信的老师是谁,肯定是标注出来,能教的如此学生的老师,肯定也是一名真隐士。因此我们知道韩信是自学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才会有日后的杰出的成就。以至于日后与张良一起,编著兵法三章,后世早已失传。

无乱韩信是谁,至少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就是韩信很聪慧,他本就是天才,天生聪颖,这又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