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一代明君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

2023-09-23 04:5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一代明君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

一代明君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

赵匡胤下河东

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也衍生出很多与之有关的民间文学作品。无论是电视剧、小说,还是唱曲戏剧,都以其为原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戏剧曲目《下河东》。而在晋剧、大平调、秦腔等各个地域特有的曲目形式中,秦腔版的《下河东》最为著名。

image.png

赵匡胤剧照

故事讲的是,称帝后的赵匡胤为了拓展领土,加强统治,而各方征讨。在征伐北汉时,他命欧阳芳为元帅,呼延寿延为先锋。但是,欧阳芳暗地里私通白龙,并反诬呼延寿延,以元帅的名义将其处死。忠将死去,奸臣尚在,外乱内患的大宋营军做着艰难的战斗。此时的赵匡胤,久战不下,连连失败,被困于河东,身心俱疲。十五年后,呼延寿延的儿子呼延赞和女儿呼延秀英都以长大成人,技艺学成。于是,他们决定杀死白龙、欧阳芳,为父报仇。后来,在石龙石信的劝说下,他们归顺了赵匡胤的大宋军队,齐心协力铲除了奸贼欧阳芳,河东就此平定。

整个故事在时间的维度上拉的很长,十五年之久,两代人的故事。平白直述地用文字写出来,到底不能在人的心里掀起波澜。所以,聪明的先人,选择把故事唱出来,一句一泣,催人泪下。忠心耿耿的将士被诬陷而杀害,让我们叹息连连,悲痛不已。后来,儿女为蒙冤的父亲报仇,甚至暂时放下自己的深仇大恨为国家效力,又让我们为他们的孝心和忠心深感敬畏。多少都给赵匡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之君,曾发动了陈桥兵变,随后逼迫周恭帝禅位,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与陈桥兵变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疑问,最开始人们都认为赵匡胤的部下发动兵变,自己在被黄袍加身之前完全不知情,这也是这次兵变的迥异于其他兵变的地方。但是通过后世严格考证,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赵匡胤通过自己的政治手段完全自导自演的一幕,接下来通过陈桥兵变的过程可以找出这些疑点。

赵匡胤画像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疑点之一,朝廷莫名听到的辽兵南下欲联合北汉攻打后周的消息,当赵匡胤发动完陈桥兵变坐上皇帝的位置后辽兵自行退去,也就是说辽兵南下这个消息极有可能是赵匡胤通过军中的职权杜撰而来,因为赵匡胤在军中的结拜弟兄很多,用这个消息来迫使毫无主见的太后将全国兵权赋予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疑点之二,赵匡胤刚出城就在都城内部传出点检做天子的谣言,而这也是赵匡胤常用的伎俩,他曾用这个方式让赶走了之前的驸马,而让自己做了点检。疑点之三,发动兵变后石守信等人皆服从赵匡胤,只有三两处发动叛乱,可见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是与军中密谋好的,否则谁人不想做天子,偏偏要顺从一人。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不管在历史上有多少疑点,但是就兵变而言,陈桥兵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兵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战乱。

赵匡胤武夫开文治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周朝的大将,跟随着周世宗柴荣戎马倥偬,经过的战斗不在少数,说其是武夫是完全符合当时的事实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武夫在取得天下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是兵不血刃,并且在当上皇帝之后也积极用兵,但是最后多是接受这些国家的投降,可以说其统一过程中也做到了伤亡最小。

宋太祖画像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史学家称赵匡胤武夫开文治,这是对赵匡胤的真实评价,也是最高的评价。赵匡胤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以说开创了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代盛世,形成了历史上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执政之初,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北面契丹和北汉威胁着宋的安全,南有南唐等一些小国家。宋太祖在执政期间,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很快统一了国家,并且实施了“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革除了五代时期的弊政,国家很快出现了稳定、和平的局面。特别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更是在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通用的成语。

可以说“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武夫开文治的一个重要举措。公元961年,也就是陈桥兵变赵匡胤当上皇帝后的第二年,赵匡胤退朝后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留下饮酒,酒桌上说出了自己想要让他们解除兵权回乡养老的想法,可以说是威逼利诱,诸将官于是听从了赵匡胤的意见,第二天就纷纷辞职回乡养老了,赵匡胤赐一一准奏,并且给这些将领优厚的退休金。赵匡胤比起汉高祖和明太祖的杀功臣的方法要高明很多。

在赵匡胤的统治下,大宋经济文化等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赵匡胤武夫开文治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

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文功武治都堪称一流的皇帝,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积极的对外用兵很快消灭了很多的割据势力,使得国土的面积大大的提高,在进行对外用兵的时候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赵匡胤的统一方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宋太祖画像

赵匡胤统一方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采取的策略是首先攻占荆南和湖南等地,荆南、湖南南北相邻,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所以如果占领荆、湖,就能够起到割裂江南诸国,做到各个击破。所以赵匡胤决定寻机出兵荆、湖。公元963年,宋朝攻占了这一地带,为统一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964年,宋军分兵两路进攻后蜀,公元965年宋军取得大捷,分兵两路进攻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平定荆湖、后蜀后,南唐、吴越主动的表示对宋臣服,只有南汉主刘鋹拒绝附宋。公元970年,宋朝进军南汉,公元971年,采用火攻击破了南汉招讨使郭崇岳,之后又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南唐李煜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却备战以防宋军进攻。公元974年赵匡胤对南唐用兵,不到半年就攻破了南唐都城,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对南方各国的用兵堪称是一帆风顺,可称得上是所向披靡,赵匡胤有生之年就统一了南方,在其后赵光义又很快灭掉了北汉,并且对辽国用兵,实际上也是执行的赵匡胤的统一方略。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代明君,但是却死得不明不白,正史记载赵匡胤并没有生病,但是在与其弟弟赵光义喝酒之后的第二天就突然暴病身亡了,并且死后不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里面有太多的疑问,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是赵光义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谋权篡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宋太祖画像

《湘山野录》中记载,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里,赵光义与张匡胤一起喝酒,喝完酒已经是深夜,赵光义于是留宿于寝宫,第二天赵匡胤就离奇的死亡了,赵光义在灵前遵照遗诏登上了皇位。

《烬余录》中记载,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于是在哥哥赵匡胤昏睡的时候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惊醒之后用玉斧去砍赵光义,但是没有砍中,赵光义恼羞成怒,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逃回府中。

《涑水纪闻》则记载,赵匡胤死去的时候已经是四更天,于是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将皇子赵德芳找来,而太监了解到太祖早就想将皇位传给赵光义,于是找来了赵光义,于是皇位就这样传给了赵光义。

另外赵光义自己说,自己当皇帝是其母亲杜太后的意见,因为杜太后看到了周朝幼子继位的害处,所以让赵匡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也答应了,于是将传位的旨意写下来放在了金匮内,成为“金匮之盟”。

但是个人认为赵光义杀死自己的哥哥篡位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一个太监不可能私自不遵守皇后的命令,而杜太后死的时候赵匡胤只有34岁,其儿子赵德昭已经14岁,根本不会出现幼子继位的事情,另外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五年才拿出来的,如果真的有那么为什么当时不拿出来呢?

赵匡胤怎么死的已经是一个历史谜案,现代人只能是通过种种猜测想象当时的情况,但是一代明君这样死的不明不白让人惋惜。

李后主与赵匡胤

李煜和赵匡胤是五代十国时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君主,一主文一习武,也因如此,两人的人生也是完全不同,但是他俩居然有关联的地方,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周娥皇。

赵匡胤剧照

周娥皇是南唐一位司徒名叫周宗的爱女,精通歌舞和音乐,她在19岁时入宫成为李后主李煜的妃子,李煜对她也是恩爱有加,十分喜欢。李后主继位以后,她当上了皇后。李煜为她作了很多乐曲。

李后主和宋太祖在这个纷乱的年代里,一个在文学中造诣颇深,一个在武艺领域技胜一筹,两个国君出身不同——李煜含着金汤匙出生,所以不知道治国的难处,赵匡胤穷苦出身,因此对于建功立业有很大的雄心报复,对人生的态度也不同,奠定了两个人后来的命运也不一样。

后汉隐帝在位的时候,赵匡胤放火烧了观花楼,然后雄心勃勃,寻找出路。他在滁州碰巧遇到了周娥皇,两人一间生情,周娥皇慧眼识人,让赵匡胤去南唐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且留下绣字的手帕作为定情之物。李煜成为皇子,置办厚重的聘礼前去司徒府提亲,这时赵匡胤也万里迢迢前来迎接自己的心爱之人,李煜的文采让赵匡胤五体投地,自愧不如,因此梦想破灭,之后一路向北,去郭威哪里谋求官职。后来几经朝代更替,自己当上了皇帝。后来赵匡胤下令李煜跟他的妻子前去面圣,暴露了自己与周娥皇的渊源,李煜方才明白,但拒绝面圣激怒了赵匡胤。周娥皇被冷落,她的妹妹前去探望,却被李煜看上,赵匡胤让人潜入李煜宫里,打算带走周娥皇,周娥皇不肯,这是让人告诉赵匡胤以自己是南唐皇后的情分不要发起战争。后来赵匡胤出兵,下令不杀李煜一家,等到城中断粮多日,李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