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浙江“百大镇馆之宝”出炉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的故事

2024-06-17 01:2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浙江“百大镇馆之宝”出炉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文物的故事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吴越国玉善财童子立像(浙江省博物馆藏)

记者 陈友望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浙江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各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经过馆内甄选、社会评选、专家审选等程序,近日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发布,共七大类100件/套文物入选。这七大类分别为金属器类、玉石器类、陶瓷器类、书画类、杂项类、自然类、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类。

其中,浙江省博物馆入选21件/套,杭州市入选15件/套;另外,在杭的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馆也各有斩获。

这次“百大镇馆之宝”,杭州博物馆有5件文物入选。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说,“其中4件为杭州市区考古发现(分别为半山出土战国水晶杯、灵峰探梅处出土五代灵峰石塔、苗圃出土鲜于枢印章、朝晖路窖藏青花笔架),1件为传世宋画(南宋竹丛雀鸟图团扇页)。”她认为,活动初选和终评都通过大众媒体发布,有效扩大了文物的知名度,同时相关文物部门、博物馆、媒体陆续开展“解码”,让大众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本地域的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等,鲜活地展示了文物的内涵,是文物有效利用的一个好样板。

如今,民众与博物馆建立超级链接已是常态。在杭州各处的博物馆里,观众欣赏馆中每一件文物,如同跟随“剧情”的发展,穿越历史长河,认知历史和文化,借此读懂杭州,读懂浙江,也就读懂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的持续,又推动博物馆“解锁”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如多元的展览策略、个性的导览服务、互动的教育活动、创新的数字服务等,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和服务。

当然,博物馆可看的不仅仅是“镇馆之宝”,其中每一件文物都有着非凡的故事。持续收集并珍藏本土文物,更是各博物馆应尽之责。前段时间,为更好地呈现浙江大地璀璨的历史文化,也为散落海外的珍贵文物铺就归家之路,浙江省博物馆向全球发起征集令,期待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文博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慷慨捐赠。

而杭州博物馆自2021年10月8日推出“百万收藏”计划至今,已获得163位热心捐赠人无偿捐赠的1193套7779件藏品,如今宣布“百万收藏”计划向第四期推进,与越来越多热爱和关心这座城市发展的人携手,记录杭州的昨天和今天,共同展望杭州的明天。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鲜活的。王英翔说,“借由百大镇馆之宝的评选和推出,杭州博物馆将加强文物藏品、地域文化的研究,通过策划原创展览、开发教育互动项目、合作文创衍生品、博物馆进社区等方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更多藏品的故事、杭州的故事,朝着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助力美好生活的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