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这些经典民间故事在南京流传

2024-04-28 12:24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这些经典民间故事在南京流传

南京凭借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被评选为世界文学之都,除了文学出版物、文学作品对城市生活的浸润等方面,南京丰富的民间文学也增加了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内涵。

其中,民间故事是伴随人类繁衍世代相传的主要民间文学样式。它生动反映了民间的生活风貌。南京的民间故事大抵分为历史人物、地方掌故和纯民间传说三类,其中23则还被列为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期起,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管理处联合南京晨报将推出“南京非遗保护传承系列报道之民间文学”专题,分三期讲述流传在南京的经典民间故事对古今生活的影响。

这些经典民间故事在南京流传

先从历史人物说起。

这些著名人物的故事

在南京民间口口相传

每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民间故事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听来让人感慨不已。

南京高淳区南部的桠溪镇,山峦叠翠,风景优美,这里有两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山,一为荆山,不远处的一座据传和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卞和献玉有关。

春秋时期,卞和发现一座山上有凤凰停留,又在山间凿出美玉,他连续向两代楚王献玉,却都被认定为欺君,以致双足被砍。直至楚文王登基,终于认可稀世珍宝的价值,给卞和大夫之禄以养终身。这块玉就是我们熟悉的“和氏璧”,凤凰停留的那座山则被称为“望玉山”。

而在高淳东部,有座历史悠久的城镇,叫固城镇,镇口静静矗立着伍子胥的高大塑像。“伍子胥”盔甲在身,持剑而立,威严具足,似乎仍在守卫胥河和当地百姓(他开凿的胥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固城内有一黄金港,不少人曾在那里捡到过“金豆子”,黄金港便与伍子胥的一则传说有关。

曾长期整理民间文学的民俗专家汪士延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让人唏嘘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平王宠佞杀忠,伍子胥全家老小三百多口死于非命,死里逃生的他乔装投奔吴国,却在固城湖畔迷路。一位素未谋面的浣纱女与他碰面,知晓他为忠良之后时不仅为他指明方向,还给予米浆充饥。当伍子胥担心她稍后会出卖自己的行踪时,女子竟立时投湖,舍身灭口,伍子胥大受触动!后来,他率三军在固城湖边隆重纪念当年的恩人,并把从楚王城里缴获的金豆子,即楚国货币郢爰(金子制),遍撒固城湖畔小河港,这便是“黄金港”的由来。

古之战场,“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时间的齿轮向前旋转300多年,来到公元前232年,在南京的浦口区,英雄项羽正身处垓下之围。彼时的项羽,夜闻四面楚歌,已是悲怅不已。与虞姬帐中对饮后,他亲率八百骑突围,引兵东面,过浦口至乌江(今江苏浦口区与安徽交界的一个镇),自刎于此,结束了传奇一生。至今,在浦口这块经济活力越发充沛的土地上,与一代霸王相关的地名就达21处,这些地名和传说,便是当年风云变幻的点滴印证。

南京城自古不缺英烈。从浦口区沿G346、南京绕城高速来到绿树成荫的雨花台区,时光倒回至近千年前的北宋。1129年,金兵取建康,一时间,南京城里刀枪剑戟混战,功名利禄诱惑四起,有人卖国求荣,有人退缩自保,一位不起眼的小官、时任溧阳知县的杨邦乂却在史书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忠”字:他宁死不降,以血书衣:“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恼羞成怒的金兀术下令剖其腹取其心,一刀下去,竟为铁心!据传举心游街时不慎掉落,在落心处,人们筑桥纪念,便是南京人熟知的“铁心桥”。

在当地流传度高

却不讲“户口”

悠悠千载,民间故事和地名融合,成为传说,在当地百姓口中代代流传,家喻户晓。上世纪八十年代,汪士延等文化界人士花四年多时间收集散落在高淳各地的民间文学,整理出民间谚语、民间歌谣和400多则各类民间故事,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尤被一个个淳朴的民间故事打动。这些收集整理,成书《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高淳县资料本》,后又浓缩为以“伍子胥与浣纱女”、“卞和献玉”等为代表的172则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文学成果,也使高淳从民间文学的“处女地”变成江苏民间文学的“富矿区”。

“农耕时代娱乐生活匮乏,劳动之余用当地方言讲个故事、唱首山歌是打发时间、愉悦身心的好方式。”汪士延说,因此,入选非遗的民间故事并无代表性传承人,若非要有,那便是人民大众。

由于无固定文本,一则故事从甲传到乙再至丙、丁,流散开去,内容上多少有出入,有的故事还可能由人从别处带来,这就造成了民间故事的“变异性”。比如卞和献玉的故事,湖北襄樊也有,到底发生在哪处?孰真孰假?“民间故事是‘不讲户口’的。”汪士延说,即“不追究真假”,“因为也不排除有人从湖北来到高淳,将当地故事带到此处。”

不讲户口,每个故事却又有系列佐证,这种“矛盾”很有意思。还拿卞和献玉举例,高淳县桠溪镇古时确属楚国,明朝《高淳县志》记载和氏璧出自桠溪荆山,地名与《史记》记载相符;当地现有荆山、望玉山遥望,山脚下有卞家村,附近还有卞和墓,且墓碑地址十分明确。(墓毁于1966年)

在伍子胥与浣纱女故事中的“黄金港”,村民们曾经发现的“金豆子”佐证了传说中“撒楚国货币”的内容。

历史人物也多出现在史料记载当中,如《宋史·杨邦乂传》、《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各区县志等文字材料,都可从中寻找到与这些民间故事的关联度。

自古至今,民间故事彰显了可贵价值

民间故事这一在口中传述的内容,却被大费周折地收集、整理,甚至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支撑的是它们的可贵历史文化价值。

在古时,民风塑造、道德教化就是民间故事除娱乐功能外最重要的价值。

人类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共同相信一种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如信仰、如风俗。这种精神力量可转变为强大的凝聚力,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团结大量同类。

卞和献玉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真理的坚持是可以如此不计代价”;浣纱女的形象仿佛在说:“人类的善良、大义可以到如此让人触动的地步”;从杨邦乂的故事中,人们体会到了民族大义、忠烈之气;项羽突围后却自刎,一代霸王用生命书写英武与柔情。

口口相传中,每一则故事不仅凝固为地名,更浸润成了精神力量。“高淳区淳朴的民风离不开这些故事的代代滋养,它们甚至变成了一种精神符号。”汪士延便说,因此这些故事虽历经千百年,有别于正史,却也是当地群众无论男女每每讲起,都引以为傲的原因。

至今日大力发展经济的形势下,民间文学为所在地赋予文化内涵的同时,无形中也成为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新传说”。旅游并非是单纯的游山玩水,历史文化元素的加入,更使风景和遗迹在游客心中活了起来。有了这些传说,人们在欣赏美景之余,可在望玉山下触动于卞和对真理的执着,在黄金港边唏嘘浣纱女的大义,在铁心桥上敬仰杨邦乂的忠节,在乌江镇中寻访一代枭雄楚汉相争的遗迹,回望波云诡异的历史,感恩今日生活之祥和。

前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需要今人的保护与传承,了解了民间文学这块遗产富矿后,希望我们每个人也都能成为经典的守护人。

实习生 周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