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陈毅《梅岭三章》背后的故事

2024-01-31 08:46 来源:故事志 点击:

陈毅《梅岭三章》背后的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毅因腿部负伤,奉命留下,与项英、贺昌、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组成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同时项英和陈毅率领留在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策应、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分散突围,辗转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他在极为凶险的环境中,写下视死如归又充满革命必胜信念的《梅岭三章》

国民党对留守南方的红军实施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用“封坑”的手段,把红军冻死、饿死、困死在山区,在写这三首诗时,陈毅其实已经处于生死一线的危险境地。当时,由于叛徒的出卖,陈毅率领的部队被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围困在梅山,加之伤口恶化,陈毅行动非常困难,敌人每天在山中搜寻陈毅和他的部队。在《梅岭三章》的序里他自述当时的情景:“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翻译就是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这句是陈毅后来加的.

陈毅深知自己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为了激励后人把革命进行到底,他把昂扬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心写了下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在《梅岭三章》中,人们读到的是绝境中也未曾动摇的乐观与气壮山河的豪迈。“在险象环生的敌我斗争中,仍然气定神闲地赋诗,是因为陈毅对中国革命抱有必胜的信心,更是因为在解放劳苦大众的斗争面前,陈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也许老天不忍,陈毅终究没有止步梅岭。与他写下《梅岭三章》时,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被迫停止对红军的“围剿”,全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开始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硬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