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会捧红霍元甲

2024-01-12 00:28 来源:故事志 点击: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会捧红霍元甲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会捧红霍元甲(深度文)

霍元甲的小故事:同盟会捧红霍元甲

1909年春,上海滩刮起一股霍元甲旋风。旋风起源于前来中国走穴淘金的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奥皮音在位于四川北路的亚波罗影戏院表演举重、健美等。严格地说,他无非是个走江湖、耍把式的洋艺人,在技击格斗方面,只会些花拳绣腿。

image.png

洋卖艺的当然也要吆喝,指望大清国人民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奥皮音的吆喝有点过头。他在舞台上公然表示,要与华人打一场擂台,被报刊记者一炒作,成了对“东亚病夫”的挑衅与侮辱。这深深地伤害了大清人民那本就敏感而易受伤的感情。于是,“沪人哗然”,群情汹汹,渴望本土英雄挺身而出,为国争光。霍元甲就在这时闪亮登场。

为霍元甲在幕后做策划的,是他的哥们儿农劲荪。农劲荪在天津经商,家庭富裕,在经济上一直照顾霍元甲。据说,他也是霍元甲政治上的启蒙者和几乎所有事业的幕后主持者。正是在他的谆谆教诲和不懈包装下,靠拳头吃饭的一介武夫霍元甲,最终树立了类似民族英雄般的光辉形象。

农劲荪是同盟会会员,背后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推动者:陈其美。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助手,也是当时籍籍无名的蒋介石的结拜兄弟。身为青帮骨干与同盟会高级干部,陈其美在上海负责协调这两大组织的造反事宜。依靠黑帮闹革命屡战屡败后,同盟会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此时,清政府正在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宽容局面。在地方自治运动中,一些以强身健体为旗号的民间准军事力量纷纷出现。同盟会自然要抓住机遇,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霍元甲在江湖上名头响亮,又是农劲荪的哥们儿,自然成为第一选择。

事实证明,同盟会策动霍元甲迎战已经在上海家喻户晓的奥皮音,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借势公关”。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霍、奥之战俨然成为事关中华民族尊严与脸面、彰显“黄魂”(即黄种人的魄力)的巅峰对决。

万众瞩目之下,策划者开始在上海著名的“张园”内搭建大擂台,高达四尺,宽广二十尺。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宣称,“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

吊足胃口的霍、奥之战,最终没能上演。主流的说法是,奥皮音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国真功夫吓破了胆,落荒而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样的结局,自然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威风。

其实,奥皮音无非是个跑码头的卖艺人而已,“嘴大”并不意味着“无脑”,

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没必要非把大英帝国的荣誉套在自己身上,与中国功夫名家性命相搏。

总之,在这场高调宣扬的比武中,霍元甲不战而胜。为了满足台下观众的热情要求,主办者只好邀请观众上台打擂,“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一场关系到民族荣誉的大战,演变为一场集体联欢。霍元甲及其徒弟自然轻松获胜,自此在上海滩打响名头。

霍元甲的品牌在上海滩树立后,同盟会再接再厉,当年就在闸北的王家宅筹备“精武体操会”,挂的自然是霍元甲的名头,由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并习军事,农劲荪担任会长。“精武体操会”宣称以提倡尚武精神为目的,招收十二岁至三十五岁的健康男子,每人收会费鹰洋两元。

次年,大清政府依法批准成立“精武体操会”。首批会员七十三人,成为日后反清的骨干。霍元甲在随后不久离奇死去,一般认为是被日本人下毒致死。

其实,类似于“精武体操会”这样的武术团体,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其间,自然有着强身、强国的朴素追求,但背后也掺杂了各种政治势力。他们跑马圈地,拉杆子聚团伙,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