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王羲之勤奋刻苦练字的故事

2023-12-17 01:07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王羲之勤奋刻苦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勤奋刻苦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从他年幼的时候就是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令他成为后人所仰慕的“书圣”。王羲之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王旷手中有本《笔论》,于是偷来习读。其父发现了,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去,便将《笔论》拿了回来。然而醉心书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旷身前,许他研读,可见王羲之练习书法之心的真切。

image.png

王羲之

王羲之练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饭的时间都会被利用来习字。王羲之经常是一边走路,一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着,时间一久,连衣服都被他划破了。更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练字到忘我的境界时,经常会忘记吃饭一事。后来家人送来饭菜,王羲之会很自然的将馒头蘸上墨水往嘴里送,还觉得味道不错,浑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经全黑了。

据说,王羲之这么忘我的钻研书法,还让他成了旁人羡煞的“东床快婿”。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与同朝的太傅稀鉴是好友,稀鉴就打算从王家弟子中挑选出一位作为自己那才貌双全女儿的女婿。当稀鉴的管家来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时,因为都想成为稀家女婿,所以他们个个显得都有点紧张,只有东边厢房的王羲之仍旧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着书法的事情。稀家管家将这事告诉了稀鉴,稀鉴认为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书法极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将爱女嫁给了他。

王羲之字体

王羲之是一位有着“书圣”之称的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那么王羲之字体有哪一些呢?

临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出生于魏晋的名门,在七岁的时候便已经非常擅长书法写作了,有传说当时的晋帝去祭祀的时候,便是要王羲之将祝词写在木板上,然后再由木匠将王羲之的字体雕刻出来,可见当时的王羲之书法就连皇帝都想要。

而王羲之的书法更是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字体,他兼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字体,在反复的精研琢磨之后,将各种字体的长处留为己用,最终形成了兼具各家所长的而又自成一家的王羲之字体。

在王羲之字体中,丝毫看不出有汉魏的笔风。他的书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而最为明显的特征则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就王羲之的行书来说,他的行书学习的是钟繇的,但是钟繇在《四大书势》之中却被归类在隶书一门,可见钟繇的行书在当时还只是创新阶段,他更为在行的还是隶书。而王羲之在钟繇的行书的基础上,将行书的体态笔画都加以改造,将那些钟繇的行书中所带有的“隶味”去除,使得全新的行书显得清新又华美。而在行书的基础上,王羲之有加入了一些草书的特点,形成了王羲之字体中的行书。

他的行书字体形体简略。他多用侧锋,笔势连贯流利,人们便用“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来形容王羲之的行书。

王羲之诗词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王羲之以擅长行书闻名,他的书法笔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除了在书法上的成就,王羲之在诗词上也有不少让后人拜读的作品。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被后人广为传唱,东晋年间,王羲之和好友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兰亭内举行了一场集会,诗人们在山水环绕的兰亭,创作灵感大增。

约定将装着酒的杯子从上游往下飘,流到谁的面前,就畅饮杯中美酒,然后作诗一首,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就出自这个时候。

开篇四句就给我们不同于一般玄言诗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官,表达了诗人想要寄情山水,摆脱世俗的生活,认为只有在自然的保护下,才能唤醒生命的活力,让每一寸肌肤和自然亲密接触,让每一个细胞和自然的空气产生共鸣。

诗人想要借美丽的风光,让自己达到一个轻松快乐的境界,诗人对于老庄思想的研究影响了此时此刻的感受,看着崇山峻林沐浴在阳春之下,感受到自己正和海纳百川平等的享受着自然给予的恩惠,仿佛感受到生命诞生时期的样子,感受到自然之母的无限孕育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自己和万物的统一让诗人产生无限遐想,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完完全全融入到景色中去。《兰亭诗》中既有对山水的具体描述,又有诗人游山玩水后愉快心情的体现。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的生活趣味产生重大影响作用,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以行书写成的。此帖长23厘米宽14.8厘米,行书四行,共有二十八字。当然真迹已经不知所踪,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是唐代双钩填廓法临本。此帖是一封书信,其中内容是写王羲之在大雪停了之后,天刚放晴的愉快心情,还有他对亲朋好友的亲切问候。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全篇笔法雍容而古雅,篇中的字有的是行书,有的是楷书,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快雪时晴帖》极为被乾隆皇帝所看重,乾隆皇帝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还有王献之的《中秋帖》,都藏于养心殿的一个叫西暖阁的阁内,还亲手写了一块匾叫“三希堂”,把它们是为绝世珍宝。而《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皇帝认为是“三希”之首。

《快雪时晴帖》的笔势以圆笔藏锋为主,在起笔和收笔之间,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书写时由横转竖一般多用圆转的笔法,结体均匀平整安稳,表现出了作者气定神闲,不紧不慢的神情表现。此帖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个字,但是其中却有蕴含一种和谐之中有巧妙的联合一种造化自然的意境,在行书之中又带有楷书的笔意。见识到此帖的人,多对它有识者有“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的评价。因为其中的平和简静,从容中道而以韵胜的书风早就成为晋人的书帖的特色了。

王羲之草书口诀

王羲之的草书口诀每一句都是自己的实践经验所致,王羲之想要将书法的最高境界传给后人,想要发扬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想要通过自己总结将更好的书法方式告诉后人。

王羲之草书口诀

就像一本有声的字帖,很多人在阅读了王羲之草书口诀的时候,就好像能感受到大书法家王羲之苍劲有力的笔风,好像耳旁有一位长者在为你娓娓道来,让你对草书的理解愈加深刻。

口诀细致到每一笔每一划,可以看出,王羲之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我们熟读口诀的同时一边联系一遍感受与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对自己的书法有很大的帮助。

王羲之在书法上成就很高,除了天下人皆知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对隶书、草书、楷书都有很高的研究,他善于研究,博采众长,结合历代书法家的优点,王羲之摆脱了汉魏时期书法家一贯的笔风,他自成一派,足以见得其高水准的一面。

传说王羲之小时候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他家附近用于清洗笔的小池塘都被墨水染成了黑色,王羲之在写书法时用笔细腻,结构多变,这是他的书法最明显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们开始争相模仿王羲之的笔迹,但发现始终没有那样的神韵,都对王羲之心服口服。

王羲之的真迹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唐朝书法家临摹本常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困难的关系。要是真的有出现保留完整王羲之的真迹,那么它的珍贵性将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