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王敦击鼓获赞扬的故事

2023-12-16 15:18 来源:故事志 点击:

王敦击鼓获赞扬的故事

王敦击鼓获赞扬的故事

王敦击鼓

王敦出自世家,按理说应该是贵公子做派。记得有个大臣见到王家子弟后,逢人就说王家满是珠玉,从这句话就可以想象王氏子弟的光芒了。可是王敦是个家族另类,在他年少的时候就有乡巴佬的外号,而且他说话带着口音,因此常常遭到众人的嘲笑。

image.png

王敦画像

其实王敦的样貌很好,但他的眼睛长得太凶了,不讨人的喜欢。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个性豪爽,不拘小节,在崇尚清淡的东晋上流人物看来王敦过于粗俗了。

有一次,皇帝举办了宴会,邀请了城内所有的青年才俊。众人在皇帝面前都高声谈论诗词艺术,说上几句文雅的词,只有王敦一言不发,脸上还露出了嫌弃的表情。这个样子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大家就想了,你一个乡巴佬也敢看不起我们,看看你有什么本事。他们恳请皇上让王敦来谈谈艺术,本意是想刁难一下王敦。王敦说他只会击鼓。鼓架被仆人抬了上来,王敦卷起袖子就上。他很有乐感,敲得很有节奏也很大声,一时之间宫殿里的人仿佛觉得自己正在战场上阵杀敌,心中涌现了一股慷慨豪迈之情。人们这时看击鼓的王敦,觉得他风流倜傥,一时之间竟把在场所有的男儿都比了下去。在经过这次宴会后,王敦渐渐得到了众人的倾慕。人们都赞叹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后来当人们称赞别的名士意气风发时,看过王敦击鼓的人就会说,你是没看过王大将军的风采啊。王敦也因此成为了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王敦大将军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王敦图像

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和扬州。这样一来,这位大将军掌握了国家经济中心的军事大权。一时之间,登他家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位大将军性格强势,威胁到了皇权。皇帝渐渐疏远了王氏家族,扶持了江南其他士族。王敦起兵叛乱,他很顺利就打赢了。

司马睿做出了让步,赋予了王敦更大的权力,不久就因为思虑成疾过世。继任的新君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既得民心,又有手腕的帝王。他暗中联络忠臣,拉拢王导与王敦对抗。王敦意图想要发动第二次兵变。但这时,他得了重病。在病榻中,他想了他的身后之事,找来了亲信。对他们说,有能力的人才能做难的事,他马上就要死了,世子属于没有能力的,在他死后最好立刻解散军队,让子弟入朝为官。这是上策。中策是退回武昌,有军队做后盾,表现地对朝廷恭敬一些,这样皇室也能允许他们活着。下策是趁他还有一口气,另立朝廷。其实大将军王敦的判断是对的,可是他的亲信自作聪明地选择了下策。王敦在说完不久就病逝了。他的亲信鼓动世子发起叛变,最后的结果是叛军全军覆没,大将军王敦一脉彻底绝后。

王导 王敦

王导是东晋名相,王敦是王导的堂兄。兄弟二人出身显赫世族,身份高贵,一起协助司马家建立了政权。王导为内王敦为外。朝堂渐渐被掌握在他们手里。但是皇帝并不愿意见到这个局面。当时的都城是建业,它位于长江下游,能控制出海口。

王导图像

这个城市的不足就是容易受到长江上游的威胁。正好,王敦就驻扎在长江上游。该地区的军政都被他掌握在手里。所有人的眼里只有王敦的命令,对于中央几乎已经不放在眼里了。皇帝培养了一些人给与了他们军权,希望他们能够压压王敦的气焰。但这却使王敦兵行险招 ,终于在鄂州发动兵变。还在都城的王导为了保全自己发布了一个与堂兄划清界限的声明,希望中央能尽快抓住叛贼。紧接着司马皇帝也发布了一个表彰了王导的大义灭亲的声明。王敦从鄂州一路南下,很顺利就攻占了京城边的一处军事要塞。他纵容手下的士兵四处抢劫。坐不住的皇帝只能选择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见到堂弟就怪他在当今皇帝即位前没有听他劝,现在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但王导依然坚持认为不能改立皇帝,王敦只好退回鄂州。后来皇帝因为忧虑成疾病逝了,王导接受了遗召,辅佐幼帝上位。

后来王敦病重了。他的堂弟谎称他已经死了,还发丧号召叛乱者投降。可是王敦没有真的死,他知道后立即组织兵马,但为时已晚,只能不甘地死去。由王敦引发的叛乱就这样被王导平定了。王敦所做并没有影响王氏家族的繁盛。王导的官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一代东晋中兴名臣。

王敦 王羲之

王敦是王献之的族叔。 王敦当时是东晋的大将军,掌握重兵。 在朝堂上,王敦的强势作风引起了皇帝的不满。皇帝渐渐疏远了王氏家族。王敦很不甘心,自己当初为司马家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结果却要遭受猜忌。

王羲之画像

他开始在荆州训练兵马,为发动政变做准备。在王敦的眼里,除了军政大事外能让他上心的就只有他的侄儿王羲之了。一次,王羲之在王敦那儿玩得有些迟了,就不愿回家了。王敦就让他睡在自己的屋里。

第二天的凌晨,王敦的谋士找他来商量 有关政变的计划。迷迷糊糊的王敦与他的谋士一起梳理细节,完善计划的不足。谈到兴起,王敦才想起自己的侄儿还睡在屋里。谋士一听,这还得了。政变能牵扯到的人太多了,不能有丝毫的泄露。 他建议王敦杀掉他的侄儿。在里屋早就醒了的王羲之,一听自己要被杀死了,急得脑门上冒出冷汗。他灵机一动,决定装成熟睡的样子表示自己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

他拼命地回忆熟睡的样子。手脚该放在什么位置?表情又是怎样的?王羲之狂吐口水,粘得床单上到处都是。王敦拿着刀无奈地掀起床帘,看见侄子这副样子立刻笑了。对谋士说,“不用杀羲之了。你看他睡得多熟。”口水就这样救了王羲之一命。逃过鬼门关的羲之醉心书法,成为了一代大书法家。他所创造出来的书法艺术被后人推崇。

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爆发东晋初年,历时两年,王敦与他的堂弟曾经一起帮助晋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军事大权,而王导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晋元帝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

王敦图像

王敦知道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与他们修好,但被不客气地拒绝了,皇帝为了防备他,还假意借防备北方的名头让那些新就任的官员领兵,种种行为都激怒了王敦,决意起兵反抗。

王敦逼近京城,皇帝亲自准备迎战。但他的部下认为都城没这么容易攻克,建议先攻石头城。它是一处离京城不远的军事要塞。石头城的守军逃走,很快就被王敦攻下了。皇帝又命令数个将领一起率兵攻打石头城但失败了。京城的大部分官员都逃走了,皇帝只好向王敦求和,他被逼给王敦加官进爵。王敦不久后回到武昌,整个朝堂都被他遥控掌握,不仅四方的朝贡进了他的府第,他还把自己的人都任命为重要官员。王敦病重,晋室反击的机会来了,任命王敦堂弟为大督军讨伐王敦,皇帝和大督军都假称王敦已经病逝,这让己方士气大增。晋军队全力进攻,终于打败了王敦,攻进城的时候,王敦已经病死了,但他的尸体被人们拉到大庭广众。人们焚毁了他的衣服并把尸体摆成下跪的模样,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把它挂在了城门口,至此王敦之乱结束。

晋王室所有的心力都在应付王敦之乱,没有力量去考虑北方的侵犯,这导致北国夺取了东晋北边的大片土地。而平定王敦之乱的有功之臣,实力也逐渐强大,成为了第二个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