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汉朝大将韩信分油的故事揭秘

2023-12-16 14:0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汉朝大将韩信分油的故事揭秘

汉朝大将韩信分油的故事揭秘

韩信分油

韩信分油是有关于汉朝大将韩信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流传证明了韩信的聪明才智,也证明了他行军打仗靠的是自己的才能,绝不是仅凭运气。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呢?

image.png

韩信剧照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地方。这里有两个人正在为平分油而犯愁。原来这两人身边有一只大油篓,里面装了十斤油。但是这两人只有一个能装七斤油的罐子和能装三斤的葫芦。这让两人犯了难,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均分这十斤油。

韩信经过时看到了这个状况,一看就说出了方法。他说将篓里的油注入葫芦中,在将葫芦里的油倒入灌中,最后在灌快要满的时候将灌中的油倒入娄里,这样油就能被平均分开了。韩信说完之后,立马就走了。这两人听到后,跟着韩信所说的步骤就实施了,发现几下之后,油真的被分开了。

那么韩信分油到底是怎么分开的呢?让我们来推算一下。原本篓中十斤斤油,罐中和葫芦中没有油。从篓中往葫芦倒油,接着将葫芦中的油倒入罐中,再将篓中的油倒入葫芦中,这样算来,就是篓中还有四斤,葫芦中还有三斤,罐中也有三斤。再一次将葫芦中倒入罐中,篓中倒入葫芦中。

此时的篓中只剩下一斤。接下来,将葫芦继续往罐中倒油,就变成了篓中一斤,葫芦中有二斤,罐中有七斤,将罐中的油倒入篓中,葫芦的油倒入罐中后,可以发现,罐有二斤油,篓中有八斤油,葫芦中没有。再将相同的动作执行一次,就会发现此时篓中和罐中都剩下了五斤油。十斤油就这样被均分了。

能将如此复杂的分油步骤用十四字字概括出来,可见韩信的计算能力之强悍。

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

韩信领兵打仗的本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感到奇怪,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虽然项羽本身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那时的社会现状下,有一个韩信这样的帮手难道不是更好吗?

项羽画像

项羽最后死在韩信的逼迫下让无数欣赏项羽的人为他惋惜,同时感到好奇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倘若项羽当初能够重用韩信,那么就不但不会被韩信逼死,还能得到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如果得到了韩信,也许得到天下的人就是项羽了,根本不会有刘邦什么事了。

其实项羽不用韩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第一,韩信是一个颇能隐忍的人,而项羽自小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一切,所以养成了他骄傲自负的性格。这样的项羽是最看不起会钻人胯下的韩信这种人的。项羽本身连看都看不起韩信,又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第二,项羽自己的本领很大,从前攻无不克的战绩让他无比的自信和自负。在他眼中,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不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不被项羽信任和看重的,而亚父范增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样自负的项羽旁边说要给他出谋划策,对项羽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玩笑,所以他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从这两点可以看到,项羽和韩信其实是不可并立的存在,这两人相处必然会有一方式微。最初时是韩信在项羽军中默默无闻,后来是韩信在刘邦军中将项羽逼得自尽身亡。

韩信的谋士

众观韩信的一生,兵法诡异,计谋众多。很多人认为这跟他身边的一些谋士有关,虽然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点谋士,也多个参考。其中,就包括蒯通,对他的影响也是甚远的。

善言家蒯通

蒯通何许人也,本名叫蒯彻,因为规避武帝之违而改成通。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大多认为他是一个能说会道,懂得看清时势,是一名说客。蒯通的一生,出现在历史舞台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游说徐工,令其投降于赵王。第二次就是楚汉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出来跟韩信说了一通。

故事发生在韩信接连平定三国之后,欲要带兵攻打齐国的时候,军队都还没过平原县,刘邦就派自己的使臣去劝降齐国,于是乎韩信就想停止前进,准备回返。

正在此时,说客蒯通到来,他对韩信说:“将军你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但是汉王却暗派使臣去劝降齐国,你身怀诏书却要下令停止进攻吗?郦先生只是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了齐国,但是将军你率领大军,功劳却没有区区一个儒生那般大。”这些话,韩信听了之后,觉得甚是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下令进攻。

原本齐王已经劝降,还跟郦食饮酒,撤消了对汉军的防御,但是韩信正巧在这个时候,派军攻打,使齐军节节败退。齐王认为郦食的失信,将其用沸水烫死,并兵败而走。

正是由于蒯通的建议,使韩信攻下了齐国,并且想要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加剧了野心,并也加剧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白起韩信

谁都知道秦朝的白起,号称杀神,跟他相差不久,也有一个军事才能与之媲美的人,那就是韩信。他们两个虽说都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们的行军打战风格,那是大不相同的,各有千秋。

“杀神”白起画像

杀神白起,他的作战特点极其残忍,他不是以攻城掠地为主要目标,更倾向于歼灭地方的有生力量为自己的战略思想。白起偏向于野战进攻,每站必歼,他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之一。另外,他为了达到歼灭的目标,常常打追击战,追着敌军不断地杀戮。虽说他的战斗风格极其残忍,但是取得的胜利那也是辉煌的,他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下,杀戮了1百多万的敌军,替秦国摆平了很多障碍。白起还有着一个明显的战争特点,他喜欢诱敌出战,然后在预期要跟敌军作战的地方,建一个堡垒,防止敌军突围,才能更好的歼灭敌军。

反观我们的淮阴侯,他的作战风格那就极其温顺了,他在对待降军的看法上,从来都是收编。虽然他也跟白起一样,喜欢打追击战,但是他的追击,只是为了让敌军投降,等敌军投降之后,他都不会大开杀戮,只会是收编起来,壮大自己。虽说在战场上,总会有降军,并且这也是统帅棘手的问题,白起认为杀戮才能止干戈,而韩信认为收编才是王道。至少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收编的军队发挥出了作用,并且没有一次暴动,这也是韩信过人之处的体现。

两种不同风格的作战方式,最终都帮助了自己主子确立王位,这也是少有的。

韩信兵书

韩信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必然有着独特的军事谋略,楚汉战争只不过是他的这些谋略的运用罢了,古今中外很多军事家都想向往他的谋略。虽然如今有很多关于韩信作战的著作,但是关于兵书,至今没人知晓。

熟读兵书的韩信

在最早的有本县志中,曾有这段记载:“汉成帝曾命令任宏整顿兵书,其中就有韩信的三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韩信曾经是有写下三篇兵法,这是淮阴人对他的最早记载。

并且在《汉书*艺文志》也有这些记载:“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这段话是较为详细的记载了确有此事,在汉朝建立之后,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兵法,在众多家兵法中只取了三十多家。但是这些著作,都在吕后掌权之后,陷害韩信,将其杀害。吕后肯定是怕了韩信的威名对自己政权的影响,并且觉得兵书里的这些兵法都不能留,以防后人对自己攻打,因此无情地烧毁兵书,把这些宝贵的东西毁灭掉。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杨仆为了找这些著作,但是已经无法找全了。之后任宏整顿兵书的时候,虽然把收集到的兵书分类成四种,但是其中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韩信兵书的任何消息了。

综上所述,韩信和张良两个人一起整顿的兵书,其中肯定包含更多韩信的兵法。因此吕后迫害之后,为了抹杀韩信的功绩,肯定对其兵书毁灭的更多,因此我们现在的人早已无法看到其真迹,此乃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