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题扇的故事
王羲之题扇的故事
王羲之题扇的故事
王羲之题扇
在浙江绍兴有一座桥,名字叫做题扇桥。因为南方天气多变,尤其是在入梅时节,经常是阴雨绵绵,很多天都见不着太阳。
王羲之题扇
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卖扇子,但是生意惨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经发霉,卖家更加看不上了。就决定帮这位老婆婆一个忙。
他问,老奶奶,你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气,客观你真幽默,我这些扇子在这卖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没卖出去,在这样下去我们一家人就要断粮了。王羲之说,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个好办法,保证可以让这批扇子买个好价钱,还能让你大赚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买的扇子上题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书法家,忙夺过王羲之手中的笔,我说这位客官,您是来捣乱的吧,我这干净的扇子都没卖出去,您来给我这乱涂乱画一通,我卖给谁?
王羲之说,您不要着急,我写完以后您在卖的时候只要大声吆喝王羲之体扇,我保证每一把能卖到一百钱。老婆婆一听这么神奇,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王羲之写了几把。
人们一听到是王羲之的书法,都来买了,一时间原来屯着的扇子被一抢而空,老太太纳闷了,难道真是神人要帮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着王羲之给自己写字了,王羲之不是很开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帮助你,才出此下策,现在你求我就是为了赚钱,但是没办法,王羲之还是为老太太写了几把,结果又卖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过桥的时候,要是看到有婆婆还在那边卖扇子他就绕路躲避。
王羲之行穰帖
王羲之的《行穰帖》有一种雄浑大气的感觉,《兰亭十三跋》这样赞美王羲之的这篇草书:王羲之的书法非常有灵性,这一幅作品展示出的是他不一样的一面,从写字的手法来看,刚柔并济,是对书法新的体验。
王羲之行穰帖
《行穰帖》是王羲之最为豪放的草书,王羲之在写它的时候应该也是内心毫无杂念,只想着肆意要挥洒自己的感受,写下的文字奔放爽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向外拓展的趋势,而且字和字之间大小差距也没有仍和的规范可循。
似乎可以看出王羲之写这幅作品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合成,所有的字势都是一泻而下,姿态多变,随心所欲变幻着样式的文字,仿佛在王羲之笔下多了不少灵气。
书法家陈振濂将《行穰帖》看作是忠实派的唐摹本。并认为该帖是继承了晋帖,也就是魏晋笔法的线条形态,反应出其真实可信的魏晋笔法。陈振濂从《行穰帖》分析出,作者用笔的时候多用笔尖,基本不用笔肚和笔艮,在线条的运用上,展现出作者娴熟的笔法,与连贯的作风。
在《行穰帖》的几种帖中,线条称外鼓的情况非常多,这就是典型的晋帖古法,对于线条的变化与拿捏,是很考验写书法人的功力的。《行穰帖》是唐初时候的摹本,原迹已经失传。清政府有保留一份临摹的,被当时大风堂张大千收藏。张大千喜欢收集名人作画,《行穰帖》也在西川宁家中放了半年。
王羲之寒切帖
《寒切帖》比较平和,显得很简洁,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笔画也没有过多的转折,虽然看似简单的笔画,却融汇了高度的概括,有韵味十足的作用。
王羲之寒切帖
虽然字体简化,没有平时作品的那份豪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笔一划都彰显了丰满的气势,整体来说比较中规中矩,但是有的笔画还是保留了王羲之固有的不羁,这样一结合,显得《寒切帖》愈加耐人寻味。
《寒切帖》具有章草的故意,这是一种独立的字体,应为其气势磅礴,在书写隶书的时候就偏向草书,但仍保留了隶书的工整规范,就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感受。王羲之擅长隶书,所以他的书法作品中往往能看到很多字体的影子。
这不是说王羲之不专业,而是他将各种字体融会贯通后,在适合的场景用上适合的字,这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在这篇《寒切帖》中,王羲之将两种字体巧妙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作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在对字体的运用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后人也只有在体会当时的背景,或者是作者心境后,才能知晓作者的意图。
这种两者结合的做法是一种创新的手法,作者将草书再创造,为草书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晚年的王羲之不再追求一贯的严谨工整,他将思绪放飞到很远很远的郊外,想到自己也许正在和山间的小鸟对话,或者正在和一旁刚盛开的花朵交流。
《寒切帖》带给我们的是新意,是作者的再创作,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王羲之官奴帖
《官奴帖》又叫《玉润帖》,一共是十一行,一百二十个字,是一篇行楷书。帖子一开始提到的雨润就是官奴的女儿,但是我们不知道说的到底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的哪一位。
王羲之官奴帖
这篇帖大致说的是雨润病重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从行文的形式上看,有点像道家文化里的“上章”,上章是一种向天庭说明自己的过失,通过主动承认错误,起到向上天祈福的效果,从而换来和平安宁。
王羲之本身就信奉道家,在晋书中也有关于王羲之家族,向上天祈福的记载,所以从帖的本身看来,这件事的真是性相当可靠。
这帖子的书法温润雅驯,用笔凝滞,隐隐包含着自我反省的意思,作为王羲之的行书经典,被历代的书法家喜欢。
这个帖的墨迹本曾经被宋代的米芾鉴赏,他认为这篇帖子的精湛程度可以和《兰亭序》相必,可见米芾对《官奴帖》的评价很高。
清代的杨守敬也对该帖盛赞,肯定了王羲之的真迹被很多人追捧的事情,当时的人都为能得到王羲之的字而高兴。
王羲之被成为书圣,是书法史上耀眼的明星,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大多是那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亭集序》但对于王羲之的其他我们了解到的不多,所以只有从他的一些尺牍和手札中了解王羲之的点滴。
尺牍是古人写的一些书信,这一类问题都是比较随意,字体也都是草书为主,因为写在布匹上,篇幅一般比较短,以《官奴帖》为例,我们可以体会出王羲之的心情,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进一步了解王氏家族的文化,为官生涯,可以对当时政治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
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兰亭一聚中,写下了亘古的“神书”《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写成就连作者王羲之本人都是极为喜爱,后来已经可以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那里,《兰亭集序》更是被视为至宝,到了宋朝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么一部绝世的佳作,其真迹自然是被世人所关心的。
后人临摹的《兰亭集序》
根据唐朝史家刘悚刘悚所写的《隋唐嘉话》中记载,《兰亭集序》真迹经历这么一段传奇的历程。在王羲之去世后的将近二百年间的时光里,《兰亭集序》真迹都是被王家人是为传家至宝世代相传的。到了公元548年,南方的梁朝政权在经历了五十余年后,因为侯景之乱而被四分五裂,《兰亭集序》第一次流失在外。
之后《兰亭集序》被南朝的一个叫智永的僧人获得,而他就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兰亭集序》在智永手中妥善保管了几十年,后被献给了南朝的陈宣帝。到了公元589年,陈朝被隋杨广灭了,陈朝的宝物尽归隋杨所有,其中自然包括《兰亭集序》。不过杨广并没有将其当作宝物,不在乎的他被智永的徒弟智果以拓本为由借走了。杨广做了皇帝后,也就没有向智果要回真迹,所以就轮到智果收藏。
李世民也是个喜欢欣赏书法的人,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当他看到当年智果所拓的《兰亭集序》拓本时,极为激动。于是命人花重金向智果购来。当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时,命人临摹出了十本。因为唐太宗太过喜爱《兰亭集序》,所以在其驾崩之后,真迹也就随着他被葬在昭陵之中。
-
- 适合儿童分角色表演的故事
-
2023-12-16 12:05:02
-
- 销售小故事大道理合集 经典励志小故事感悟
-
2023-12-16 12:02:16
-
- 拉斐尔与老师的故事 著名画家拉斐尔之死
-
2023-12-16 11:59:30
-
- 幼儿小班简短励志小故事五篇
-
2023-12-16 11:56:44
-
- 关于智多星吴用的故事
-
2023-12-16 11:53:58
-
- 朱熹与严蕊的故事 严蕊受刑是怎么回事
-
2023-12-16 11:50:10
-
- 阿南惟几和薛岳有何关系 阿南惟几切腹的故事
-
2023-12-16 11:48:07
-
- 秦宓张温对答的精彩故事
-
2023-12-16 11:46:04
-
- 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故事大全
-
2023-12-16 11:44:02
-
- 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故事
-
2023-12-16 11:41:59
-
- 关于孙膑庞涓的故事 孙膑下山斗庞涓的故事
-
2023-12-16 11:39:56
-
- 李泰的爱情故事介绍 李泰墓在什么地方
-
2023-12-16 11:37:53
-
- 南北战争时期谢尔曼将军的故事介绍
-
2023-12-16 11:35:50
-
- 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
2023-12-16 11:33:47
-
- 唐朝宰相裴寂生平介绍 裴寂与月饼的故事
-
2023-12-16 11:31:44
-
- 范雎与白起的故事 范雎进谗杀白起的典故
-
2023-12-16 11:29:41
-
- 唐太宗与魏征相处的故事
-
2023-12-16 11:27:39
-
- 趣味语文小故事精选
-
2023-12-16 11:25:36
-
- 郭璞看风水的故事 郭璞游仙诗赏析
-
2023-12-16 11:23:33
-
- 武丁与妇好的故事 武丁墓在什么地方
-
2023-12-16 1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