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

2023-08-07 20:1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

我来解答,花木兰真实存在!

花木兰原本姓朱,生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脚下!这个有民间传说以及县志作为支撑,还有一座山为凭!!!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1

河南商丘虞城也有个所谓“木兰祠”,还专门新设了个“木兰镇”,和大武汉抢“花木兰”?不过虞城从《木兰辞》中挖字眼找理据,貌是有那么回事。

但是虞城的木兰祠以及唐宋元的碑什么的“据说”毁于1943年战火,现存的只有清朝的,实不足为凭!!武汉黄陂木兰山上的庙宇、道观都是隋唐时期的(当然木兰天池、木兰湖、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都是后期打造的假货)铁证如山!!!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2

而且在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先后三次设置木兰县,木兰县驻地位于花木兰出生地黄陂大城潭镇(今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辖地域包括今黄陂区北部和红安县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废除木兰县,并入黄陂县。古代对于县一级机关不是随便设置的,这也是铁证之一!至于什么《木兰辞》中的争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因为此曲作于北魏年间,原本已失,而后又经过隋唐文人修饰过,实不足为证!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3

而且唐朝诗人杜牧曾为黄州刺史,正好管辖木兰山,曾为花木兰提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但是此诗居然被虞城木兰祠拿去了,真是莫名其妙?

花木兰到底存不存在?

从我个人看来,花木兰作为具体的形象应该是不存在的,这其实是一个寓意,或者是一个象征。

为什么这样说呢?《乐府诗集》是北宋人将汉、魏时期民间的一些乐调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官方的乐谱。比如《信天游》曲调,就能编写很多歌曲。作者可能将这个曲调里的意思揉进了自己的思想,于是就形成了《木兰辞》,且许多具体人物情节也都是后来人们逐步完善,才最终有了今天的版本。

从《木兰辞》中可以看到一件事,就是在那个岁月,无数次的战争,导致大批百姓的死亡,特别是作为战争主体的男人,男人都战死了,但是战争却长期不能停止,这种情况下,就绝对存在女人被逼上战场的可能,所以这个历史事实应该存在。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4

作为诗歌中的花木兰,应该就是这些在战争中搏杀的女人演唱的,她们在歌唱自己,发自内心的控诉战争造成的家破人亡,渴望尽快结束战争,而这个结束战争的方式,在她们看来,唯一的手段就是自己必须要战胜敌人,战胜了敌人,就意味着和平到来,自己可以回家了。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5

在南方,有一种花叫木兰花,这种花非常美丽,香气扑鼻,有雄有雌,而且有各种颜色,正是作为一个女人的象征,有可能是她们在征战过程中发现了这种花,有所感触,所以就编出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历史上花木兰是真实存在的吗图6

你们觉得呢?

如果只是说“可能”,也确实有可能不存在,因为现在已经无法证实。

但是我认为类似的原型应该是存在的。

首先,从军出征固然是男性占绝大多数,但是女性从军历来都有。从古母系社会的女战斗统领还有到商朝“妇好”,唐红拂女,宋梁红玉。。。。。在历代虚构故事中,诸如武王伐纣中的邓婵玉,宋抗辽家族杨门诸女将也是形象颇多。。。随着儒家思想的逐渐道学化,从女性的认同逐步从抛头露面到三从四德,但是不能改变的客观情况是:在征战频繁特别是军阀割据争斗时期,一旦优质男性壮丁后继无力,老幼妇孺遣送入营本来就是历史常态。

杜甫《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是去军中烧火做饭,那年轻女子参与战斗也会是一件正常事。

第二,大家质疑点往往不在于花木兰能否从军,而在于从军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通过《木兰辞》内容看,这一情况并非不可能。原因无外乎两点

1是古代还未形成现代的“前凸后翘”的审美,衣着宽大,如果身穿兵甲,第二性征更加不明显。影视剧中女战士在胸部护甲上造型夸张,十分可笑。

2,花木兰并非是普通的兵士参军。从诗词内容看,花木兰应该是被编入军户的较为富裕家庭。更有可能的是花木兰疑为少数民族内迁汉化族裔,具有类似八旗的世袭较高地位。花木兰能够自买骏马并且在未得到骑兵训练的情况下能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如此熟练地进行长途骑行,不得不说花木兰本身就接受过较好的骑射训练,并非普通农耕人家。在骏马堪比奔驰宝马的年代,花木兰家能够轻松“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财力也是相当雄厚。所以花木兰在军中的状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被编入重型骑兵的富家公子,带着自己的骑兵小队,不仅有仆从喂马洗马,更有可能携带一只步兵小队。这个富家公子在军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具有自己的“办公室”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这就大大降低了被识别性别的可能性。。。。

所以说,是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