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我的团长我的团》三处删减戏,把孟烦了父亲的腐朽陈旧暴露无余

2024-11-09 02:0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我的团长我的团》三处删减戏,把孟烦了父亲的腐朽陈旧暴露无余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争议非常大的抗战剧,在喜欢它的观众心中,绝对是抗战剧中巅峰一级的存在,但在不喜欢它的观众眼里,这是一部剪辑混乱,台词啰嗦到酸文假醋的伪文艺烂剧。

除了内容方面的争议之外,《我的团长我的团》还制造了两大影视剧历史上最大的悬案,时至今日也有很多观众活在其造成的曼德拉效应中。

第一个悬案就是结局的问题,在电视台播放的版本,以及现在网上可以看到的版本里,龙文章等炮灰团在树堡坚守38天以后,被虞师救了出来,之后几人看着江对岸迎接他们的虞啸卿,之后就转跳到了六十年以后,年迈的孟烦了在禅达回忆过往,全剧终。

南天门战役以后的部分,也就是所有人真正的结局,只有后来出版的小说中可以看到,电视剧因为经费问题没有拍出来。

但有一部分观众时至今日也坚信自己看到过这部分剧情,包括迷龙被枪毙,龙文章自杀,甚至王宝强饰演的牛腾云都看到过,还有人P出了伪剧照证实这部分剧情真实存在过,只不过因为过于敏感所以被删掉了。

这就是典型的曼德拉效应,以讹传讹导致很多人跟风出现了错觉。对此主创人员跟演员也多次公开澄清,小说南天门战役后的内容压根就没拍出来,而且王宝强也从来就没进剧组,只是给他预留了一个牛腾云角色而已。

更重要的一点,小说结局跟电视剧已经拍出来的部分存在巨大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张立宪在树堡中自杀了,而小说里张立宪只是毁了容,回到禅达后还参与了营救龙文章的行动,最后张立宪娶了小醉,两人跟孟烦了一起活到了新中国。

假如要把完整结局拍出来,张立宪的戏份就必须转移到另一个角色身上,而虞师精英团里根本没有第二个角色跟炮灰团有这么深的羁绊,可以为了龙文章去威胁虞啸卿。另外陈小醉最后的归宿也很难处理,她也不可能嫁给孟烦了,因为老年孟烦了在禅达看到的幻像,就是小醉跟张立宪在一起了。

所以小说结局跟电视剧已经形成两个平行时空了,即使经费足够也很难拍,只能用文字形式展示给读者。

第二个悬案就是有一部分拍出来的内容,但却因为过于不和谐,所以真的被删除了,但因为这部分剧情比较紧凑,而且剪辑得也很完美,导致大部分观众没有察觉到异样。

这部分被剪掉的内容,其实在剧情中产生了三个不合理的疑点:

疑点一、在炮灰团组织敢死队去铜钹镇救孟烦了父母的时候,孟烦了的父亲要求炮灰团把他的书都搬走。龙文章一开始反对,认为这样会影响撤退,但孟烦了却坚信只要不搬这些书,父亲要么就留在铜钹镇等死,要么就被炮灰团强行带过江,然后乘人不备就找一棵树拜自己挂上去以身殉书。

孟父可以指着所有军人骂汉奸卖国贼,但他却可以为了这些书自己去当汉奸卖国贼,对于他来说,这些书比自己的命,以及国家的命运都重要。

正当几人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一队巡逻的日军路过孟父的宅子,并准备进来探查。于是龙文章安排大家分散躲避,让孟烦了、迷龙、不辣去厢房,这时候孟父拉着烦啦的手说了一句:那里不能去!

电视剧也拍出了这句台词,而且日军进屋后,没有去大厅,而是直接往厢房去了,被埋伏在里面的烦啦、迷龙、不辣杀死。

这里的疑点就是为什么孟父不让烦啦去厢房,说明里面有孟父不想让烦啦看到的东西。而且日军在没有发现炮灰团的时候,为什么进屋就往厢房去,说明那里面有他们来这里的真正目的,但电视剧里始终没有交代到底是什么。

疑点二、在把这一小队日军团灭,并跟小书虫等赤色武装汇合后,大家准备赶在日军大部队增援之前及时撤离。这时候孟父依然固执的要求大家带上他的书,并且死缠烂打的啰嗦个没完。

而孟烦了突然爆发,用枪对着父亲大骂“带你大爷!!”

像孟烦了这种大孝子,宁愿当逃兵被精英团羞辱,也要冒死来救自己父母。在日据区也不忘礼数,给自己父亲下跪问安。而且在龙文章假装要枪毙他父亲的时候,孟烦了也是慌得一批,差点跟龙文章翻脸。

结果就因为父亲要求带走视如生命的书,孟烦了就用枪指着父亲,还大声骂街。即使是为了保护伙伴的安全撤离,扔掉不必要的累赘,但也不必要如此激烈的对待父亲,毕竟老头只是啰嗦一点,又没有其他过激的行为。

唯一的解释,就是孟烦了在厢房里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导致他对孟父的恨意顶到了极限,这才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

疑点三、正当孟烦了跟孟父僵持不下的时候,龙文章突然开口打破僵局,让大家把所有的书都背走。

要知道龙文章这样精明到极点的指挥官,他是不可能在这种危急关头,做出这种可能让部队团灭的决定。假如是为了缓和孟烦了父子的矛盾,以龙文章的智慧,他有一万种方法可以用,不需要选择这种给部队增加伤亡风险的方式。

这就说明有另一个人参与了进来,而这个人影响了龙文章的最终决定。

而这三个疑点,在小说中都有完整的解释。

孟烦了父亲不准他们去厢房的原因,是里面关了一个女人,一个被日军抓来当泄欲工具的可怜女人,她的腿被打断,眼睛也几乎被折磨瞎了。

孟父被迫喂养这个女人,以便日军巡逻时候可以过来娱乐。那三个日军之所以毫无戒备的进厢房,就是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游戏房。

于是我们看见一间空得像牲口棚一样的房间,地上铺着凌乱脏污的被褥,放了些发馊的食物和水,这屋里难以形容的恶臭几乎叫我们窒息,一个女人躺在那里,一直在哭的是她,现在她瞪着我们,她看我们的一眼让我们觉得被鬼看了,她很丑,即使没那么脏,即使没有一双快瞎的眼睛她也长得很丑,粗手大脚和粗糙的皮肤,她属于我们在禅达的田地间经常看到的那种女人,只是那些人是欢快的,她们甚至会主动调笑很需要被调笑的何书光,而这个,却是一种来自地狱的表情。

孟烦了看到这如同地狱的一幕后,对父亲恨到了极致。即使是迫于日军的威胁,但孟父至少可以善待这个女子,而不是让她如同一个畜生一样被关在恶臭的厢房,吃着馊掉的饭菜,裹着一床破烂的被子。

一个满嘴封建礼仪,把书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却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实在是死不足惜。

孟烦了在院子用枪顶着父亲,那一刻他是真想开枪,并不是演戏给炮灰们看。如果不是母亲哀求的眼神,以及郝兽医的调解,孟烦了或许就为民族大义当宇宙第一大孝子了。

而这时候那个女人自杀了,即使她知道这是救她的中国军队,她也失去了活着的希望,可见在这个充满了书香跟各种高雅园艺的大宅子,对她而言就是地狱,而且死就是最好的解脱。

这也是孟烦了爆发的另一个原因,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孟父也没有提过一句“带走那个女人”,依然只管自己的那些书。

所有人的动作都被他喊得停滞了,一时间很安静。安静得我们听到厢房里传来的空通一声,什么东西摔在地上。

不辣去看了看,回来对我们点了点头:“那女的。”他用手从自己脖子下划过:“抹脖子啦。”

我们什么也没说,又能说什么,你不可能带上一个下半身残疾的女人。

至于龙文章为什么突然决定带上这些书,根本原因是小书虫,爱书如命的他也坚持炮灰团把这些书带过江。别人的话龙文章可能当放屁,连味儿都懒得闻,但小书虫却是唯一一个能影响龙文章情绪的人,所以他最终决定戴上这些累赘,哪怕可能被日军追上也在所不惜。

是书,不是别的,它们是书。本来就不,还要烧,还要禁。是书啊,做人要想的。想了才有书。这是书啊,都是书,这么多书,从黄河北背到黄河南,从黄河南背到长江南,从长江南背过湘江南,要多少人才能背到云南?你们怎么能这样?不能这样啊,这是书。

但同样是爱书如命,孟父跟小书虫却展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

孟父一直强调这些书是孤本,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自己跨越大半个中国把他们带过来,并一直守护到现在,就是因为“孤本”。

但小书虫却认为书本承载的是知识,即使书本身毁了,但书上记载的东西应该留下来,并且让更多的人阅读并学习,知识的价值在于传播,在于打破人们的愚昧跟偏见。

这种价值冲突,彰显了新与旧的对立,孟父代表的就是最陈旧最腐朽的一类人,他们只看中事物表面的华丽,对其内在价值却视若无睹。他们更享受对事物的占有欲,而不是分享跟传播。

而小书虫代表的是少年中国,他会破开陈旧的表象,寻找事物真正的价值,并且将它分享给更多人,带着所有人一起进步,直到打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新世界。

小书虫虽然牺牲在了铜钹镇,但他代表的新却传承下去,并取代了孟父这种人坚守的腐朽与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