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古代退休的几种说法(古代官员退休有哪些说法)

2023-07-24 05:28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古代退休的几种说法(古代官员退休有哪些说法)

古代退休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是官吏,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周,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

1、致仕:

意思: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出处:北宋《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意思是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居住。

2、休致:

意思:官员年老退休去职。所谓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清制,因衰老不能胜任而自请去职,称自请休致;朝廷亦常对衰老不能胜任官员给予“原品休致”。

出处:清代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三回: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不下我;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安闲自在。

3、告老:

意思: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出处:春秋末期左丘明《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意思是冬季,十月,晋国韩献子(韩厥)告老退休。

4、告老还乡:

意思: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出处: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西京洛阳县有一官人,姓刘名弘敬,字元普,曾任过青州刺史,六十岁上告老还乡。

5、解甲归田:

意思:脱下军服,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亦引申为下岗。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我李自成愿意解甲归田,做一个尧舜之民,决不会有非分之想。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

古代退休的几种说法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

《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

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