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曾希圣(曾希圣文选)

2024-01-18 09:25 来源:故事志 点击:

曾希圣(曾希圣文选)

关于郴州名人的诗句

1.有关于“郴州”的诗词有哪些

1、《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唐代杜甫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译文:郴州的天气相当的寒冷,橘井那里也是凄凉冷清的。

2、《送杨少府贬郴州》——唐代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译文:明天就到衡山和洞庭湖,会在秋月下听到猿猴的哀鸣声。望着北渚惆怅三湘遥远,吹着南风藐视它的力度。将在青草茂盛时渡过夏口,在长沙稍做停留,既然有贾谊之才,又有何必要去悼念屈平?

3、《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4、《郴州祈雨》——唐代韩愈

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

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译文:在庙宇中祈求下雨,祭祀用的精美的肴馔干净种类繁多。庙门打开鼯鼠叫,神灵降临在郴州。干旱的气候期待能消除干净,雨师水神奔走。又看了郴州刺史李伯康进入,风声雨声跟着车子而降。

5、《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唐代韩愈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2.求一首关于写郴州苏仙岭诗词或散文

踏莎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赏析一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

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

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

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

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

“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

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

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

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

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

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

3.关于名人的古诗

李白《赠汪伦》 名人:李白,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乌衣巷》 名人:王导,谢安

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名人:周瑜,大乔,小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赵翼《诗论》 名人:李白,杜甫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王昌龄《出塞》 名人:卫青,李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有关名人的诗句

1、《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3、《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译文: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4、《戏赠杜甫》

唐代: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5、《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郴州有什么现代名人

近代曾中生:州门司乡人,生于1900年。

黄甫军校第四期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派遣去莫斯大学学习,参加了中丄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先后任中丄共南京市委书记、中丄共鄂预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四军政治委员、黄安独立师师长、中丄共川陕省委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曾中生自1931年4月起,一直受张国焘迫害。直至1935年8月被张国焘杀害。

曾中生在受迫害期间,团结红四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并在反对国丄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屡立战功,还先后利用战斗间隙写出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军事遗产。1945年6月,中丄共七大为曾中生平丄反昭雪。

1989年12月,中丄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追认曾中生为中国共丄产党33大军事家之一。程子楷:香花石鼓人,1872年4月生。

曾留学日本,并谒见孙中山先生,成为首批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期间,程子楷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武昌起义。

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先后任湖南讨袁军第一军司令(后代理总司令)、广东肇庆护国第二军第一混成旅游旅游长,后被黎元洪政丄府授予陆军中将衔,并委任为总统府一等咨议。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程辞官隐居岳麓。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出任湖南省军事参议,参与三次湘北会战。1945年2月,程在家乡被日本侵略军折磨至死,时年73岁。

1946年,国民政丄府为程子楷举行国葬,并追授上将军衔。曹向经:蓼江市人,1900年生。

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北伐军团长,授少将衔。日冠侵资后,曹潜回资兴,组织地方抗日武装,打击日本侵略军。

1945年农历3月28日,曹在秘密搜集日军情报时被捕,在受尽酷刑后惨遭日军活埋。1946年,国民政丄府追认曹为抗日烈士。

曾希圣:州门司乡人,1904年生。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营教导员。

1927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先后任中丄共中央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二局局长、新四军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豫西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中丄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丄共华东局第二书记、中丄共西南局书记等职。

是中丄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文革”中,曾希圣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68年7月在北丄京逝世。

1978年7月,中丄共中央在北丄京为曾希圣举行追悼会,为他彻底平丄反昭雪。谭政文:坪石税里人,1910年生。

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县苏维埃土地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

参加过湘南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并长期从事党的保卫工作。先后任中央军委保卫局执行部长、闽赣军区保卫局长、陕甘宁边区政丄府保安处副处长、中丄共中丄央社会部地方部长、社会部副部长等职,并撰写出版了中丄共第一部《审讯学》。

解放后,谭先后任中丄共北丄京市委常委、北丄京市公安局长、中丄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社会部长、广东省公安厅长、广州市公安局长兼广州警备区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1961年12月逝世。

谭政文曾先后当选为中丄共“七大”、“八大”代表。白 薇:渡头乡秀流村人,1893年2月5日生。

1915年春就读于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后转至长沙第一女子师范。1918年,为摆脱包办婚姻,只身赴日本求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白薇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文艺团体“创造社”,先后结识了郭沫若、成仿吾、鲁迅等左翼文艺作家,成为早期“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白薇一身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著有大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主要作品有剧曲《琳丽》、剧本《打出幽灵塔》、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长篇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以及描写资兴解放经过的散文《快乐的黄昏》等。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白薇曾受到中丄共毛丄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解放后,白薇曾先后主动要求到北大荒、新疆等地体验生活,写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并先后担任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

1987年病逝于北丄京。曹里怀:七里乡人,1909年11月生。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丄产党。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七师代理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一局局长等职。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卫戌司令、吉林军区司令、东北民丄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湘西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广丄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8月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丄共第九、十。

6.收集关于名人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 李煜 lt;虞美人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选自 李白 lt;行路难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选自 李白 lt;将进酒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选自 李白 lt;赠李邕

曾希圣的老婆叫什么

余叔

曾希圣的妻子是余叔,曾晓东是曾希圣、余叔夫妇的长女,少将衔

红军曾希圣后人是谁

曾希圣的儿子曾阳升:

曾希圣后代参观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2018年5月4日,原新四军第七师政委、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儿子曾阳升,在芜湖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市司法局调研员潘晓地陪同下,前往无为县红庙镇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参观。

新四军第七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皖江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第七师成立后,根据坚持皖中,发展皖南、沿江地区的方针,迅速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中,第七师历尽艰难曲折,发展到地跨安徽长江南北两侧、活动范围达31 个县的抗日根据地,皖江解放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19 块解放区之一。皖江儿女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战斗青春,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以其辉煌的业绩载入革命史册。

在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曾阳升认真观看了“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七师”等八个展厅的展览内容,并在放映厅观看了纪实纪念影片《碧血皖江》。认为展出的图文与实物,生动再现了当年七师生活、工作、战斗的场景;播放的纪实影片,为研究党史军史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当曾阳升得知纪念馆缺少有关历史照片时,当即表示将把父亲曾希圣及父母合影等历史照片赠与展览馆。在谈到父亲更名为曾勉一事时,曾阳升说,由于曾希圣的特殊革命经历,国民党当局对他的名字特别敏感,所以父亲应李克农同志的建议,在皖江工作期间重新启用了他大革命时期的化名“曾勉”,寓意革命未成,奋勉不已。

在展览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曾阳升将《曾希圣传》一书及部分曾希圣革命历史照片赠与了展览馆。随后,参观了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旧址,以及曾希圣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曾阳升曾任原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秘书、海军航空兵作战处处长等职。在芜期间,芜湖市、无为县以及红庙镇相关领导分别会见或陪同参观。

曾莃圣死多大年龄啊

你是问曾希圣死的时候年龄是多大年龄啊?曾希圣死的时候年龄是66岁。曾希圣是1902年10月11日出生,1968年7月15日,曾希圣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66岁。1968-1902=66,所以曾希圣死的时候年龄是66岁。

曾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