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诸葛亮杀马谡的真实动机)

2023-09-08 14:02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诸葛亮杀马谡的真实动机)

诸葛亮杀马谡的真实动机是什么?难道非杀不可吗?

诸葛亮在带领蜀国平稳地度过了刘备去世的危机后,整顿了内政,然后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准备很充分,而魏国也没想到失去了刘备的蜀国竟然敢主动进攻,一下子就陷入了手忙脚乱的地步,三郡之地瞬间落入诸葛亮之手,让长安处于危险之中。

就在局势一片大好之际,魏国的援军逼近街亭,如果不在此处挡住魏军,那么诸葛亮的北伐成果不仅会丧失,甚至自己都有危险。

为此,诸葛亮派马谡到街亭去阻拦魏国的援军,在出发前,诸葛亮特地向他强调了街亭的重要性。而马谡也拍胸保证自己能守住街亭,如果失误,就甘愿受军法处置。

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马谡丢了街亭,最后也被诸葛亮所杀。

但胜败是兵家常事,蜀国人才本来就少,虽然马谡不是领兵打仗的统帅,但在参谋方面,却是一等一的人才,诸葛亮就为丢失街亭而杀他,是不是太过严厉了?

但是从马谡的表现看,即便街亭一战蜀军打赢了,马谡依然有罪。因为他首先一到街亭,就自作主张上山扎营,这和诸葛亮交代的部署完全相违背;其次在打败之后,马谡还率先逃跑了。

如此大的罪过,即便蜀军真的能打败魏军,他也是功不抵过。马谡的罪过不在于他丢了街亭,而在于他自作主张,在关键时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杀马谡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马谡违反了军纪,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个执法如山的人来说,是绝对不会饶恕马谡的。

而马谡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置,都是违反军法的,这样的人,就是长两个脑袋,也不够杀。

所以,诸葛亮按照军规处死马谡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马谡是违反军法被杀,但也似乎说不过去。因为在之后魏延也几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而打了败仗,诸葛亮不但没有杀魏延,甚至都没有处罚他。为什么独独对马谡过不去呢?

背后的原因多半是诸葛亮认为马谡这个人没有什么用,留在军中是一个危险的坏事人物。

因为马谡经常吹嘘自己的本领大,而且带兵到街亭后,违背常识和诸葛亮的规划,把军队布置到山上,而且还拒绝了王平的意见,这足以证明马谡是一个夸夸其谈而带兵能力的庸才。

这样的一个人多一个不多,杀一个不少,诸葛亮没必要为他感到可惜。

正是因为诸葛亮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即便马谡在失败后没有投敌,而是跑回了四川,并且向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表示忏悔和认罪,让官兵都深受感动。

而且来到前线的蒋琬都亲自为他说情,但诸葛亮还是认为这样的废物没有利用价值,唯一的用处就是杀了他已正军法,这样,对于今后带兵还能起到威慑作用。所以,才坚持要杀马谡。

对于蜀国本来就缺乏的人才现状来说,杀一个马谡解决不了问题,只是诸葛亮认为为一个庸才废弃军法是不值得的。

所以,才坚持要开杀戒。毕竟,当初派马谡领兵,许多将领都不同意,是诸葛亮力排众议的结果,如果不秉公执法,那么今后诸葛亮在带兵方面,就肯定没有威信了。

诸葛亮是一个处事公正的人,在面对马谡犯下如此大错时,即便他是自己最亲密的战友,诸葛亮也不会徇私情。所以,挥泪斩马谡才成为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