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奇闻 > 正文

​背背猴

2024-09-09 07:2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背背猴

背背猴

明朝末年,蜀地有个叫高升的知县,他有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暇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达。

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品,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

高升听了心里发一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董贩子。

古董贩子鬼鬼祟祟地取出一个紫檀木盒子递给高升,神秘兮兮地说:这物件叫做‘背背猴’!

什么背背猴?高升好奇地打开了盒子,一看,他两眼顿时就瞪直了,连喘一息的气都不匀了。

所谓的背背猴,就是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的两只猴子,一只憨态可掬的紫黑色老猴子,背着一只顽皮伶俐的枣红色小猴子。

让高升两眼放光的,并非这件玉器本身的一精一美绝伦,而是这个物件蕴含的意义,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背背猴的无价之处,就正在于它的谐音—辈辈侯!

高升的人生追求是晋爵封侯,虽然他眼下不过是一个七品知县,可他自任知县以来,搜刮的民脂民膏大都进献给了朝廷要员,升官之路平坦,因此他深信升迁不过是早晚的事。

高升的父亲曾官至巡抚,自己是一个即将飞黄腾达的知县,而且三年前,他得了一子,之后自己因受伤便失去了生养能力,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独生儿子继承祖传官运,光宗耀祖。

想到这一切,再端详着背背猴,高升反复在心里念叨着:背背猴,辈辈侯,这是一件能为我儿子带来无尽祥瑞的宝贝呀!

高升为官多年,空手套白狼已成了习惯,因此,尽避对背背猴一爱一不释手,他却不愿花费五千两银子,可又想得到钟一爱一之物,怎么办?高升琢磨了一阵,对古董贩子说:我明天凑齐银子就来购买,如何?

古董贩子贼溜溜的大眼珠子一直盯着高升,回答说:那好,我就在客栈里恭候,咱不见不散!

高升离开客栈后天已见黑,他迅速返回县衙,召集几个心腹衙役,要他们扮作蒙面盗贼,连夜到客栈去杀掉那古董贩子,将背背猴抢到手,不买而获。

当时世道很不太平,贼寇在县城里杀人越货并非新鲜事。

几个衙役领命,夜深人静时分潜入客栈,摸一到贩子居住的房间后破门而入,哪料到古董贩子早已人去屋空!

那古董贩子也非等闲之辈呀,他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混迹江湖多年,和三教九流都有往来,深知官道凶险,早看透了高升这般为官者的心思。

他料定和高升交易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入夜后便带上背背猴溜之大吉了。

高升得到衙役禀报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下手迟了。

他当即签发告示,称那古董贩子是江洋大盗,全县通缉。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古董贩子和背背猴还是杳无踪迹……

转眼过了十年,高升已升任巡抚,他的独生儿子也十三四岁了。

虽然儿子学业尚好,但毕竟前途未卜,高升的心还总是悬着,对儿子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心里没底。

每当为儿子的前程心神不定时,高升就会想到那预吉兆祥的背背猴,心里独自念叨:‘背背猴’、‘辈辈侯’,你应当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啊!

当时正值明末崇祯年间,连年灾荒,而苛捐杂税多如牛一毛一,闯王李自成乘势造反,天下烽烟四起。

这年清明节,一队追剿匪兵的官军途径当地,为首的带兵将校依惯例到巡抚衙门拜访,巡抚大人一见那个将校,顿时惊得张口结舌:那将校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古董贩子!

原来,那古董贩子遭通缉追捕,无处藏身,情急之下干脆投身军营。

没想到十年过后,居然在军营里混出了名堂。

两人如今见面,高升十分尴尬:当年险些成为自己刀下之鬼的古董贩子,眼下竟成了朝廷命官,虽然官阶在自己之下,可是同处官一场,毕竟杀他不得了,而当年的疙瘩,终究会成为两人心头的一陰一影而挥之难去。

高升在官一场厮混已久,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他当即装模作样地连声道歉:当年,我连夜筹齐银两,到客栈交钱提货时,你却已不告而别。

我当时一时恼怒,才做出不义之举,望将校海涵。

将校弄不清这话是真是假,不便当面计较,便说:看样子当年是我多心,误会大人了!

高升拈须大笑:也多亏你我当年相互误会呀,否则,你哪会弃商从戎,进而才有今日之荣耀?

将校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便随声附和:哈哈,这是天意啊!

高升当即设宴为将校接风,席间难免会谈及公务,这一说到公务,将校便长吁短叹,说近几个月追剿匪兵,不但毫无斩获,还屡屡损兵折将,若是朝廷追究下来,轻则革职,重则掉脑袋。

高升笑道:我有一计,可保你逢凶化吉、升官发财。

将校将信将疑,要高升说出锦囊妙计,高升却只是敬酒劝菜,就是不把牛黄狗宝往外掏。

将校急了,连喝三杯,说道:巡抚大人若能道出妙计,解救我摆脱困境,我甘愿竭尽所有来报效大人!

高升要的就是这句话,可他不见兔子不放鹰,还是云里雾里地闲扯,直到火候足了,才把话题扯到了背背猴上:十年过去了,那物件现在是否还在你手里?

将校实话相告,说背背猴还在自己手里,行军打仗都随身带着,高升便说:我言而有信,今日还愿出五千两银子,堂堂正正买下你的宝贝,怎样?

将校已经不是当年的古董贩子了,并不愿以五千两银子出卖背背猴,他沉吟良久,说:我原为一介草民,这些年能平步青云,恐怕就仰仗那件宝贝了!

高升笑了:追剿‘匪兵’屡屡损兵折将的后果,你恐怕是最清楚的,到那时,‘背背猴’对你又有何用?

将校打了个激灵:这么说……高升止住了笑:你若是把‘背背猴’卖给我,我便献计于你。

我的一计,可是关乎到你的生死荣辱、身家一性一命啊!

将校身陷困境,急于获取对方的锦囊妙计,可他还是怕被忽悠了,于是便要高升先说。

高升不隐瞒,示意对方伸过头来,咬着耳朵,一番密语。

其实,所谓的锦囊妙计,说穿了也就是要将校虚报冒功。

当时崇祯皇帝有诏:杀一名匪兵者,朝廷赏白银五两,赏银由国库直接拨付;杀匪兵多者,统兵将领可破格提升。

为防止各方统兵将领冒功,斩获的首级必须经地方官员清点确认,核实后上报,朝廷方能认可。

高升作为巡抚,自然就是最有资格的地方官员了,有他确认,将校的功绩便可确保了。

将校又惊又喜,却又疑虑重重:我眼下无一斩获,你能帮我做假?

高升说虚报冒功犯欺君之罪,万一败露是要满门抄斩的,因此凭空填报是万万不能的,必须要借用脑袋,以此充数。

将校心头猛地一惊:世上什么都能够借用,可人的脑袋哪能借用?

高升密授一计:匪兵的首级上没有刻字,百姓的首级上也没有标记,说他是民就是民,说他是寇就是寇,只要到乡下围剿几个村子,砍一个脑袋就是五两银子,砍一千个就是五千两银子,银子不算,还能逢凶化吉、加官进爵。

将校豁然开朗,一拍大一腿道:好,我这就派人到乡间砍他三两千个脑袋来!将校说完,当即整装出发,晃晃荡荡的队伍杀出了城去。

三个时辰过去,就有上千颗鲜血淋淋的脑袋送来,有花白头发的老农,也有一乳一臭未干的黄口小儿。

首级送来了,高升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背背猴的事,将校有求于高升,自然不敢不从命。

他心里明白,若是不拿出背背猴,一陰一险的高升完全可以举报他是滥杀无辜,因此,将校马上取来背背猴,交给了高升。

朝思暮想的背背猴到手后,高升欣喜万分,心里念叨着:背背猴,辈辈侯,我儿大吉祥啊……就在这时,高府的家人十万火急地赶来,说高升的独生儿子当天随学堂老师到郊外踏青,在乡间被乱兵砍了脑袋!

高升的脑袋顿时嗡的一声炸响,两眼一黑,栽倒在地上。

那个将校闻知消息更是心慌,高升苏醒后能不找我算账?他要是说我滥杀无辜、虚报冒功,我哪还有活路?想到这里,将校横下了心,一刀砍了高升的脑袋,而后抢了背背猴,随即带着队伍落荒而逃。

出了城后,将校遣散了队伍,自己则脱一去戎装,独自隐姓埋名,归隐山林。

他想,有背背猴在手,我一定逢凶化吉。

虽说当时天下大乱,残杀几千个百姓,朝廷可以不管,可杀了巡抚皇帝哪能不管?不到一个月,那个将校便被擒获,不久便被砍了脑袋,而那背背猴也不知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