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奇闻 > 正文

​中国的僵尸为什么只会跳不会跑揭僵尸由来

2024-08-22 07:08 来源:故事志 点击:

中国的僵尸为什么只会跳不会跑揭僵尸由来

 中国的僵尸为什么只会跳不会跑? 揭僵尸由来

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都有见过,僵尸蹦跳着,他们可以闻到人类的气味,并且非常喜欢咬人类的脖子,喝人血。



那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僵尸呢?无论是我们听说的还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僵尸都是蹦跳的,而不是跑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揭秘僵尸的由来。



我们看的港片中的僵尸都是穿着补服 就是你看到的清朝官服,其实明代已经出现蹦来蹦去的,为什么他们总是只能跳不会跑,双手向前伸直呢?

8、90年代的朋友一定都有看过林正英演的僵尸片吧!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看到僵尸咚咚咚的寻找人类时都超紧张的!香港的僵尸片盛行于1980~1990年期间。



而这些关于僵尸的资讯则是在1789~1798年开始有人记载,第一本关于僵尸的书籍就是由纪晓岚 纪昀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先后总共记载了1800册文摘。



大家对于这种中式的吸血鬼印象不外乎就是惨白的肤色、僵硬且有点腐烂的身体,只能靠小跳跃的方式前进,双手伸直来平衡身体。



这些灵魂受诅咒的尸体也通常会穿着清朝时代官员的官服,可以说跟西方住在城堡里的吸血鬼差了十万八千里。



尸体通常是因不当的埋葬、神秘的仪式以及自杀或附身转变成僵尸,而击退他们的方法包括公鸡的叫声、黑驴的猛踢、桃树的树枝跟镜子的反射。



关于僵尸的真实来源也十分离奇,在清朝时期许多劳工都来到离自己家乡遥远的地方工作,所以当他们死去后,为了不让他们有乡愁,都会把他们埋在家乡。



但是以前交通不便加上缺乏资金,这些丧亲的家属就会聘请赶尸人进行巫术,用法术把尸体手腕、脚踝与膝盖绑起来,再用长棍戳他们叫他们前进。



也有另一种说法适用有旋律的鼓声使他们前进。



他们会利用夜晚时间移动,减缓尸体的腐败程度。



而前面会有个祭司响铃,防止旁人的观看,因为看到僵尸并不吉利。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的。



骨借关节相连、构成人体支架,肌肉附着于骨。



由于肌肉的收缩,牵动骨头,使关节活动起来,我们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所以,关节出了毛病,我们运动就受到限制甚至无法运动。



僵尸有骨,但肌肉风干,关节也不能活动,当然就无法做出走、跑等动作了。



那为什么看起来僵尸就是一跳一跳走路的?这是因为湘西的赶尸人为了便于运输尸体,发明了用竹子固定尸体的方法。



固定的方法是把竹子穿过尸体的腋下,并将尸体双手置于竹子上方,以粗麻绳将双手由手腕直到腋下绑紧。



由于尸体穿着宽大的寿衣,所以绑在双手下方的竹竿会穿过衣袖、完全被遮盖住。



又因为竹子比较有韧性,在承载重物后竹竿弯曲受力而上下晃动,尸体看起来就是一跳一跳的了。



林正英死跟僵尸有关吗?为何僵尸先生主创三死一疯。



林正英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过,我们这一代就是看着他的僵尸片过来的,简直就是僵尸片的代表人物,所以人们都亲切的叫他僵尸道长。



可是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从他死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好的僵尸片看了,有的人甚至相信林正英可能正是拍僵尸片时得罪了哪路鬼神,所以才英年早逝的。



还拿出《僵尸先生》这部电影来说事,的确,这部电影的主创三死一疯还有两个被丑闻缠身,这样的事怎么可能这么多巧合,这样说,好像有点道理。







拍摄于1985年的《僵尸先生》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僵尸功夫片,或称之为灵幻功夫片。



该片香港公映票房高达2000万,同类型电影迄今无人打破这一纪录,亦引来无数跟风之作,1986至1991年,港台拍摄的有关僵尸的灵异电影超过100部,但无一能臻至《僵尸先生》的辉煌,称该片灵异片之王当之无愧!

香港拍戏历来敬鬼神,开机要切烧猪敬天地神佛保佑,拍摄期间切忌谈鬼论神,以免惹祸上身。



饶是如此,不也有许多灵异之事发生,譬如1988年冯宝宝拍《灵幻小姐》时就惊爆撞邪事件。



当年拍《僵尸先生》时,一班主创在荒郊野外拍了一个多月,期间虽没有怪事发生,但映后二十余年间,却有三人英年早逝!一人发疯几乎杀掉丈夫!两人深陷不容社会之丑闻!究竟是无稽之巧合,还是冥冥有天意,相信各花入各眼,但灵异之王《僵尸先生》确实不祥,却大概是世人的普遍看法……

二黄一林英年早逝,个个活不到五十岁!

黄鹰和黄炳耀是《僵尸先生》的编剧,黄鹰后来因多写鬼片及灵异小说,而被曾志伟捧为鬼王,黄炳耀则是香港电影最重要的编剧之一,王家卫、刘镇伟均曾于其处受惠,人称桥王。



1991年,黄炳耀猝死异邦!而相隔仅一年,黄鹰亦英年早逝。



让人意外的是,两人死时均不足五十,且均属猝死,黄炳耀在德国拍戏时心脏病发身亡,黄鹰则落到借高利贷拍戏的惨境,最终竟被债主打成重伤死在家里,直到尸体发霉才被发现!彼时,距《僵尸先生》映期也不过六七年!

《僵尸先生》大卖,亦令主演九叔林正英一举成名,他更因此获得僵尸道长的绰号。



可惜后来他居然以末期肝癌迅速离世。



王小凤受封鬼后 多次发疯试图弑夫!

香港金像奖影后王小凤自出道以来,便与鬼片有缘,她第一部戏便是《猛鬼出笼之艳鬼发狂》,之后又因出演《僵尸先生》被片商誉为鬼后,接演《鬼新娘》等惊悚片。



不过,拍了很多灵异电影,王小凤精神也开始恍惚,加之感情连受打击,她开始放纵自己,吸烟,酗酒,一度还曾经吸食软性毒品。



1991年,王小凤宣布结婚,随后与夫君许立信移居美国。



2002年,王小凤罹患躁狂型抑郁症,不久出现严重的自杀倾向,入院后不但屡次试图自杀,而且还试图杀掉许立信,很多人都觉得她疯了,劝许立信与王小凤离婚。



但这位贤夫并不放弃,除了用各种药物及心理治疗外,还秘密求神问佛,最终许下散尽家财的重誓,这才让王小凤奇迹恢复。



此后,许立信公司将纯利润1.29亿美元的五成半,约7250万美元分给全公司共140名员工,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货仓小工,平均算来每人获利高达50余万美元之多——世人皆赞许立信绝世好老板,殊不知这是他为救王小凤许下的重誓所致!

动作明星丑闻缠身 一个偷窥一个乱伦!

别看《僵尸先生》中都是鬼鬼怪怪,或者林正英许冠英这种半老不老的怪人,但还是有帅哥美女的,钱小豪和李赛凤亦因这套戏事业再上层楼,钱小豪借机离开邵氏,拍过很多经典功夫片,最著名的当属与李连杰合作的《太极张三丰》和《精武英雄》,李赛凤则离开嘉禾,以《天使行动》奠定动作女星地位。



可惜近年这两位动作明星却先后陷入丑闻,一时难得翻身!

钱小豪因涉嫌用手提摄录机偷窥女性裙底而被捕,这种事相当丢人!李赛凤则被丈夫揭发与义子发生不伦恋情而搞得灰头土脸——遥想当年拍《僵尸先生》几位主创意气风发的身材,如今却或死或疯,或身败名裂,真是让人唏嘘之中带着惊讶!

解密:为什么中国的僵尸都穿着满清的朝服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



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 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



汉族,这个又被称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古老民族,它名字华便是来自她美丽的肌肤——服饰。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2003年10月,中国姑娘王珊身着中国唐式服装参加国际小姐选美,并获得最佳民族服饰奖的殊荣。



然而,时至今日,就是创造这个服饰的民族,却成了世界上唯一挥凶约好褡宸?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



中国56 个民族中,藏族、蒙族、维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唯独汉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1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票面上的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



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图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元券上面的汉族和1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

相形之下,更让炎黄子孙汗颜!

汉服在中国本土消亡了,但却在我们的邻邦——东瀛日本落地开花。



日本人的古代文化几乎是全面仿照唐文化,日本在飞鸟时期 6世纪至710年发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化改新 635年,打开了全面向中国学习的大门,在之后约300年间,大量的谴唐使和东渡的僧侣、学者、工匠、技术人员,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儒道思想、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大量传入日本。



日本的和服就是在引进、吸取唐代汉式服装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服在世界上也一直被称为唐服,虽略有更改,但和服仍然保留传统汉式服装的基本特点:上衣下裳相连、没有衣领、右衽、衣袖宽大、用衣带、不用衣扣。



不过和服和标准的唐代汉服还是有些区别的,日本人的唐服和真正历史上的唐代汉服比较起来,稍显拘束、小气,缺乏真正的唐服那种宽容、大气、自信、傲岸的气派,这也是环境使之然:岛国之人毕竟没有唐代中国人那种宽阔的胸襟与博大的胸怀。



最具反讽意味的是,终生拖着辫子,以满清忠臣自居的封建余孽辜弘铭,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实际上,自从满清占据中国,日本对古典华夏的心理认同就逐渐消退,乃至变成对现实清国的鄙夷与仇视。



在满清最兴盛的时代,不断有中国船到长崎,也不断有一些遇见风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个地方。



之间常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当时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国汉族人对当时辫发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要喜欢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开已经渐渐平复的旧时伤疤。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



……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因此在记载了服色之后,他不忘记添上一句:满清太祖皇帝自鞑靼统一华夏,帝中国而制胡服,盖是矣。



他们说,中国已经荣光失尽,因为满族人的入主中原,所以今也,先王礼文冠裳之风悉就扫荡,辫发腥膻之俗已极沦溺。



则彼土之风俗尚实之不可问也。



现在还留下不少当年日本人好奇的绘画,绘画中的清国人都是辫发胡服,与史书记载中的华夏衣冠和他们想象中的中华人物,已经大不相同,于是,他们特别仔细地询问,并且用画笔把他们的形象画下来,不仅是猎奇,也借了这种外观的描述,表达一种文化上的轻蔑。



日本人的逻辑很有趣,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衣冠已经成了野蛮胡服,满心地瞧不起,一方面要证明自己衣冠是文明传统,却又还得证明自己穿的是正宗中华汉服。



因为只有证明自己古代衣冠源自上古中华正宗,才能证明文明在日本而不在中国。



所以,他们不断在漂流人那里寻找自我证明。



一个叫做关龄修的日本人,便拿了日本保存的深衣幅巾及东坡巾,告诉中国人说,这是我邦上古深衣之式,一以礼经为正。



近世以来,或从司马温公、朱文公之说,乃是此物。



而且故意问中国人说,你们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衣服吧?中国船员仔细看过后,只好尴尬地承认,这是大明朝秀才之服式。



今满清衣冠俱以改制。



前朝服式,既不敢留藏,是以我等见于演戏列朝服饰耳。



不仅是服色,在日本人看来,音乐也一样有正、闰之分。



他们追问中国船员,你们听过朝廷的乐曲吗?好面子的船员回答说,细乐即唐时乐曲,但孔子祭即古乐。



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他们觉得,既然中国现在被满清统治,而满清就是蛮夷,蛮夷奉行的文化,就一定不再是正宗的汉文化,音乐也一定是胡人乐曲。



所以本田四明就追问,满清的庙堂音乐究竟与古先王之乐有什么差异?

尽管汉族船员一直坚持说此刻祭祀与文王一般,并引朱熹作证,说朱熹是宋朝大儒,四书的注释都是他写的,清国是尊朱熹的,所以朝廷的乐曲也一定是文王之乐。



但是,这个叫本田四明的日本人却反唇相讥地说:不待足下之教。



四书集注,不佞初读之,疑礼学非孔子之意。



已而广涉诸家,未尝知有谓古之乐犹存焉者矣。



盖贵邦今上,由贲 坟典以新制清乐邪?尽管中国船员仍然坚持今清亦读孔孟之书,达周公之礼,新制未之有也,但是,本田四明还是直截了当地说:贵帮之俗,剃头发,衣冠异古,此何得谓周公之礼?而新制未有之。



足下之言,似有径庭,如何?

在这种看上去义正辞严的话面前,中国船员只好以退为进,勉强遮掩应答说:仆粗以见识,自幼出外为商,其诗书礼乐无识矣,恕罪恕罪。



葛兆光《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陌生感》原载《书城》2004年第9期

除日本的和服,朝鲜、越南、流球 即今之日本冲绳的民族服饰也受到汉服的影响。



朝鲜、越南立国上千年来,在文化上,一直把中国当成效法的模式,文化、典籍、服饰、发式都和中国相似。



朝鲜、越南上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



其中,朝鲜古称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武帝元封二年,定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唐高宗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治地平壤。



越南古称交趾,秦始皇始设象郡,汉武帝元鼎五年,定为日南、九真、交趾三郡,汉末改称交洲,唐初始称安南,置安南都护府,治地河内;自秦至五代,一直是中国直属郡县,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丁朝,开始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自称大瞿越国。




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国王、大臣的朝服,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试以朝鲜末代国王李朝高宗以及越南末代国王保大所着之弁冠、兖服来看,与明朝宗藩服饰如出一辙,不过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显得小一号而已,因为朝鲜、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在衣冠服制的使用上,有一定礼数,不能超过宗主国。



以汉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兖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朝鲜、越南是六旒的。



朝鲜的民族服饰至今还在延续,越南的民族服饰持续到法国殖民者入侵之前,今尚有残留。



清王朝统治中国之后,日本、朝鲜、越南与中国的文化联系逐渐减少,心理隔阂逐步增加。



尤其是朝鲜,表面上,迫于清廷的威势,按期前来朝贡;实际上,对清廷充满怨气,背地里把清廷称为虏朝,把满清皇帝称为胡皇,并坚持使用明王朝的崇祯纪年,一直延续到崇祯二百六十五年。



朝鲜人认为,满清统治中国,华夏已亡,是以自己以小中华自居。



满清占据中国之后的两百多年间,与中国南疆山水相连的安南 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着明式衣冠,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照片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明确的反映出这一点,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898年驻云南府 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 Auguste Francois 1857.8.20~1935.7.4所着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袍或者中国戏曲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乃是安南国王的朝服,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无二。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汉服就是古装或者戏服。



显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满清统治者的文治武功。



最可笑的,是中国人自己,上千年汉唐衣冠丧失殆尽,穿个旗人的马褂,却叫唐装。



至于旗装,可以望文生义,也就是旗人妇女的袍服,虽然今天的旗装和清代旗人女子的旗装比较起来略有变化,但仍然保持其基本特点:立领、紧身、衣袖窄小,用衣扣。



真正见到汉人发明、创造的宽衣大袖是却称为和服,而和汉人的传统服装没有血缘联系的马褂、旗装,反登堂入室,鸠占鹊巢,成为中国的国服,甚至也获得了洋人的鼓噪、吹捧。



面对这种历史的捉弄,实在令人苦涩不堪!又痛心无比!

僵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是很受欢迎的题材。



在电影中,僵尸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着。



因为僵尸总是跳跃前进,所以在中国建筑的风水惯例中,通常在大门下会装一块约15厘米高的门槛,用来阻挡僵尸跳进家中。



在《正牌韦小宝奉旨勾女》中,张卫健看见清朝回来的梁朝伟 韦小宝时一顿海扁之后问:我一直找的僵尸装,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可见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套僵尸装是很风光的事。



可是为什么僵尸总是穿清朝的衣服呢?这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分析。



经济学角度:清代的戏服多,便宜,僵尸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电影,为成本考虑,所以制片们让僵尸集体换成了清朝的衣服。



时间角度:死亡时间小于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时间超过500年就成了魔头了,所以只有死亡时间在100~500间的才可能成为僵尸。



如此算来只有出生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为僵尸,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而且传说清朝人下葬的时候都穿着官服,体面。



照这么估计,若干年以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僵尸应该是穿着中山装、西装或NIKE,带三块手表,使用牙防组推荐的牙膏的形象了。



民族感情角度:在清初,满人入关时,大肆杀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乡,于是出现了运尸人的工作,将尸体运回老家安葬。



后来传说出现了四川、湘西的赶尸人,尸体会自己跳着走。



反清复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很多人都同情反清复明的志士,贬低满人,因此这些会跳的尸体就被安上了满人官员的样子。



而且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英国割据的,因此香港人心里有怨恨,于是拿清朝调侃,这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选择官服,则是因为民间反清、反贪的表现,是士大夫文人的想象和社会寄托。



影视学角度: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



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 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



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穿的都是古代汉服,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经典女鬼。



试想让聂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该是一种什么效果?民俗角度:清朝有种道士叫训尸人,他们具有引导尸体行动的一种法术。



有很多有地位的以及有钱的人,在死去以后,希望落叶归根,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这时候就需要做尸体处理。



道士一般会用他们的手艺把尸体做得僵硬,以便行走,然后打扮一下,这时候给它们穿上官服也是很摆谱的事。



赶尸人被称为赶尸匠,大约三五同行,有的用绳系着尸体,每隔几尺一个,然后额上贴黄纸符,另外的便打锣响铃开路,昼伏夜行。



天亮前投栈,揭起符纸,尸靠墙而立,到夜间继续上路。



亦有人指赶尸者其实背起尸体而行,但由于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见赶尸者,以为有行尸。



文学史角度:僵尸之说盛行于明中叶以后及清朝。



清朝一方面是对于僵尸事件的记载更多,对于僵尸的研究更多。



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小说和读本等文学形式兴起了一个高潮,民间通俗文学对于这类身边的怪事会做出不同的鬼怪等等的解释,僵尸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东西也被更多的书籍和民间传说记载,被用到现在的一些电影的取材上了。



清代笔记载僵尸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此二书可以说是僵尸大全。



香港的僵尸电影大都来自这些书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尸穿的都是清朝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