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故事 > 正文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2024-04-26 01:11 来源:故事志 点击: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背锅的总是杨过。在杨过“失踪”、郭襄出家近百年后,锅还是杨过的。因为人们说:“一见杨过误终身。”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但说到底,“误终身”的人,基本都是自误。无论主观客观,都跟杨过没有半毛钱关系。杨过当然从未分辩过半句。但他却有“自知之明”,自小龙女绝情谷跳崖之后,杨过的性子深自收敛,唯恐一个不留神惹了情思。以至于弄了一个人皮面具来掩盖姿色。

但这面具,终究被郭襄给掀了下来。地点是风陵渡,时间是公元 1258 年的 9 月。朔风寒天!

此后的日子,郭襄陷入了初恋旋涡,不能自拔。以后的江湖岁月里,甚至到郭襄出家自创峨眉之后,青灯古佛之下,她一定忘不了风陵渡的人和景。否则她的大弟子也不会叫风陵师太了。

这是一种凄苦,红颜、青灯,两相映照,让人心疼。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没人不心疼,心疼了就骂杨过,你这负心薄幸的浪荡子啊。

但也许,是人们对情看得过重了。所以,认为郭襄出家之因,纯是杨过系在她身上的那根情丝无法拆解。

但其实,情根是她自己所种,情丝是她自己所缠,心不能解,出家也是没用。断肠崖上,为杨过纵身一跃的除了小龙女,还有郭襄。

郭襄遇到杨过时,是十六岁。最开心的是她 16 岁生日,10月 24 那一天。与杨过分别是在两个月之后,也就是 12 月底。因为杨过找到小龙女是 十二月初七——这是他们分别的日子。此后大战襄阳,共赴华山,杨过作别。

郭襄跨一头青驴,走遍天下,想见杨过一面。而终不能见。杨过肯定是刻意躲着她的,否则古墓中该能找到。杨过小龙女可以在古墓中生活,那只大雕不见得愿意生活于古墓。

郭襄出家是四十岁。也就是,她与杨过分别后的第 24 年。也许还是骑着青驴,一袭青衫,上了蛾眉金顶,凝望云雾良久,长啸振谷,削尽青丝。

然则这 24 年之中为何不出家?

可见出家并非为杨过,至少不仅仅是因为杨过。

最重要的,应当是她感觉无处可去,因为满目萧然,无处可去。父母兄弟尽亡,她名字中的那座城——襄阳——也已不在了。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她能到哪里去呢?以前走遍天涯,心中总还有个挂念,心中或许想,再走走就算了吧,回襄阳去,陪爹爹妈妈终老。

现在,连这年头都不见了。

郭靖、黄蓉在郭襄心中其实非常重要。或许,比杨过还重要。这种人伦巨变对郭襄的打击非常大。

郭襄 16 岁生日那天,许了三个愿望。芍药亭畔,小郭襄细数花影,情思困困。她当然在想着杨过,可是她许的愿望第一个是关于襄阳城的——

“我第一个心愿,盼望爹爹妈妈率领人马,会同众位英雄好汉,杀退来犯的蒙古兵,襄阳百姓得保太平。”

第二个愿望,是关于郭靖和黄蓉的——

“我第二个心愿,盼望爹爹妈妈身子安泰,百年长寿,盼望爹娘事事如意称心。”

第三个愿望,才是关于杨过的,但那时祝福杨过和小龙女百年好合的。

也就是说,她的潜意识里,父母很重要。何况,郭靖后半生的家庭教育中,家国之念一定很重,郭襄生于危难的故事也一定常讲,耳濡目染久了,郭襄自然有此气质。

误读金庸:郭襄出家创峨眉派的真正原因,背锅的总是杨过

连黄蓉听完郭襄的许愿,都觉得“这小丫头虽然古怪,可并非不识大体”、“听了她这几句至性流露的祝愿,不自禁的眼眶微湿,疼爱之情,油然而增。”

襄阳城破,郭靖夫妇以身殉城,还搭上了郭襄的弟弟郭破虏。破虏破虏,虏不能破而反被虏所破,郭破虏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襄阳城虽然还在,但已经不是那个襄阳城了。郭襄便也不想围着它转了。

心灰意冷,万般痛楚,一时迸发。再回思二十余年来为情奔波的心酸,索性出家了。

所以,襄阳城破、父母兄弟俱亡,是直接原因。情之一字,不过是个辅助罢了。

只不过,金庸是极爱郭靖的,如此人物之逝,极不愿细写,约略一提便罢了。对于读者或许没有感觉,但对于郭襄,设身处地为她想,那可真是凉凉的心上再戳一把刀,刺痛。

否则,即便找不到杨过,也没关系呀。郭襄依然可以骑着青驴,携一把短剑,满江湖地走。她向来最爱江湖的。她可以邂逅洒脱多才的何足道,也可以遇见天赋异禀的张君宝。

有时间,或者说每年的九月,都去风陵渡的客栈里坐一坐,听江湖人物讲故事,讲忠义、侠义的故事。也许,就有人说到神雕大侠的侠迹呢。也可以跟大头鬼式的人物再跑去看看江湖人物嘛。

甚至,去绝情谷的断肠崖看看。

那 24 年,她一定是这样过的。其实,过得也许不错,至少心里有牵挂,有希望。背后还有依靠。最不济跟和尚道士们打架的时候,还能想起为爹爹妈妈外公隐藏,不惹祸嘛。

但是,现在,爹爹妈妈都不在了。想隐藏都没那个必要了。

这江湖还有什么意思?

不如上山,蛾眉。云雾之中,裹一个雍容端严的尼姑。旁边是否还有芍药花,不得而知。那时候,张三丰也正对着武当山的云雾参道。

跟杨过的关系,似乎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