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传承》之顶天立地 三尺人生—辽西高跷(下)

2024-10-11 12:43 来源:故事志 点击:

《传承》之顶天立地 三尺人生—辽西高跷(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文化专题片《传承》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神韵以及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融合传统技艺、人生体验、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用影像的力量纪录文化精髓,为广大观众搭建一个走近传人、感悟文化的平台。本公众号从这期开始推出“传承”栏目,对这一文化专题片进行系统介绍。

以体验为观察视角、以人文为节目底蕴;以纪录为表现形式、以影视语言为独特表达;汇聚各界英才,感怀大师精神;弘扬传统技艺,传承文化精髓。这组专题片将在辽宁文化共享电视频道、文化辽宁点播专区和辽宁文化云平台等多渠道传播。

无论面对大型演出还是街头表演,或是经过岁月轮转、演员更替,辽西高跷队对待每次演出都会认真严谨、力求完美,并很早就开始为演出练习。

“绑跷”是辽西高跷秧歌最重要的一步,老式的高跷都是死跷,辽西高跷直到如今都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踩跷方式,跷体由铁器和水曲柳木制成,将选好的木头经过木匠加工成4至5尺长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圆、上粗下细,底部有铁箍,并在高跷底部正中钉有马掌钉,用以防滑,整个跷体的重量达到四十斤以上,一般来说高跷的脚踏板要根据其高度而定,辽西高跷的脚踏板多数在5尺以上,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除了要在脚背绑紧布绳之外,还需要用绑绳将小腿和跷体绑紧,达到人跷合一。

除了“一步两蹲”、单跨、对跨、搭肩,“燕子翻身”也是辽西高跷的重点动作和难点动作。演出时每组演员轮番出场,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特色动作。辽西高跷的人物扮相一般分为上装和下装——也就是男装和女装,四路纵队出场后还要有不同的戏曲、神话角色,“寿星老”、“牛童”、“瘸拐李”、“傻柱子”、“小老妈”,都是辽西高跷演出时必不可少的角色。这些角儿需要分别把辽西高跷的“美、浪、俏、哏、逗”都展现出来。

辽西高跷一般由20至40人组成一个团队演出,演出的时候要有《西游记》《小放牛》《白蛇传》《麻姑献寿》《七仙女下凡》这几个出场的戏份。说是戏份,其实就是轮番出场,摆上几个特色的动作,但这几个动作一定是惟妙惟肖、贴合形象的。

作为最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高跷秧歌,辽西高跷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二百年前过年期间迎火神爷的队伍,还是如今博人一笑的街头演出,它辉煌过、落寞过,也在面对着如今青黄不接、日渐萎靡的现实,但是人们骨子里对家乡这种本土艺术的热爱却一直存在,集合演出、一呼百应、无关名誉、无关报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辽西高跷秧歌出现,只要演员们踩上三尺高跷的一瞬间,人们依然会忘却疲劳、精神焕发、心情愉悦,这就是辽西高跷存在的意义。

编辑 / 黄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