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志 > 生活 > 正文

​卖核酸采样管的公司要上市(核酸采样管半年卖出2000多万管)

2023-07-21 02:39 来源:故事志 点击:

卖核酸采样管的公司要上市(核酸采样管半年卖出2000多万管)

当疫情防控到第三个年头,和采样拭子一样被人熟知的,就是采样管了。和核酸试剂相比,采样管要便宜得多,然而,当检测规模足够庞大,这样冷门的小生意照样赚钱。深交所创业板显示,一家名叫达科为的公司在今年10月14日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即将IPO上市。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底,2020年时,达科为自主研发的核酸检测采样管和保存液上市,保存试剂当年就实现526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全国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后,光是上半年,达科为靠采样管业务已经创造了4190.23万元的销售额,卖出去2145.86万支。

引人注意的是,这家即将IPO的IVD公司,股东由几个90后、00后组成。其中最年长的股东吴映洁年仅27岁,直接持股11.40%。第五大股东何政龙出生于2005年,还是未成年人。

招股书显示,吴映洁是公司董事长吴庆军的女儿,何政龙是公司副董事长何俊峰的儿子。

不过,卖采样管的达科为也面临资金回笼问题。今年2022年上半年,达科为应收账款2.4亿元,相比而言,公司上半年4779.23万元的净利润只是应收的一个零头。

卖核酸采样管的公司要上市

靠自研核酸检测管身价暴涨

招股书显示,达科为这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998.90万股,募资约8亿元。资金用于建设研发中心、生物试剂生产中心、医疗设备制造中心等多个项目。

在疫情之前,达科为寂寂无名。2019年时公司净利润是1383万元,只能算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医疗器械企业。

翻盘发生在2020年,新冠疫情让达科为一跃而起,当年净利润一下增长到8133万元,此后两年里,公司各项经营业绩都维持了向好的局面。

达科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自研核酸检测管和采样液。

招股书披露,达科为前两年业务主要靠出口,公司的病毒保存试剂在美国、欧盟、荷兰多个国家地区实现了认证或注册。不过,今年上半年来,国内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大增,达科为的核酸采样管等的主销路转向了国内。

各地常态化检测以混检为主,因此,按公司披露的上半年2145.86万管计算,用达科为采样管做的核酸检测,可能多达三四亿次。

不过,达科为和很多核酸检测机构一样,面临着资金回笼困境。账面上激增的应收账款,可能随时变成坏账。

不只是达科为,国内核酸检测企业兰卫医学、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等今年前三季度的应收账款都远高于同期净利润。

另一方面,核酸检测的利润空间也在急剧压缩。

近期,天津、安徽等地依旧在持续调低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挂网价。一份试剂盒往往包括保存试剂、提取试剂、拭子和采样管。调低试剂盒的价格,实际上是对达科为等核酸检测试剂上游供应商的供货价格造成压力。

达科为招股书显示,目前核酸试剂的销售价格是每个1.95元,2020年是4.13元,2021年是3.01元。

但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背景下,想要减少检测费用支出,除了让居民自费,就只有压缩各环节成本。

主营销售代理业务,研发支出不到6%

好在,达科为并不单靠核酸业务。

达科为服务的客户超过9000家,其中不乏像北大、清华等高校,还有药明康德、传奇生物、信达生物等知名上市公司。业务层面,达科为实际上是一家试剂代理销售企业。

据达科为披露,目前公司前五大代理供应商都来自海外。其中,美国Biolegend公司是达科为最大的科研试剂供应商。2008年,两家公司签订长期“独d家代理协议”。2019年来,每年达科为与Biolegend公司的采购比例都在50%左右。

招股书显示,2022年6月前,达科为的代理品牌业务收入占比高达75.80%。达科为在2017年6月成立了实验诊断子公司,希望开发生产自有产品,但至今这家子公司一直没有开展实质性业务。

这也使得达科为的研发投入一直很低。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3296.71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3.94%,一点也不像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目前,达科为拥有自主创立的“达优”和“Biosci”两个科研试剂品牌,开发生产ELISA试剂盒、ELISPOT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染色封片机、全自动脱水机两个病理诊断产品。

这两个品牌存在感不太强。2021年,公司自主品牌产品收入为1.7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5%。这可能还依靠了核酸采样管的业务,因为2019年时公司自有品牌产品销售占比只有10.95%。

如果还是依靠代理销售,达科为很难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的门面;但如果加大研发投入,达科为面临的将是国内众多IVD企业的竞争,并不容易突破。